“马踏飞燕”原来出土此处!千年古墓留下重重谜团,专家也无解

2023-10-07   苏丹卿

原标题:“马踏飞燕”原来出土此处!千年古墓留下重重谜团,专家也无解

天马行空,自在武威。

作为丝绸之路由东向西进入河西走廊后的第一重镇,武威自古为兵家争夺之地,其名正是为彰显大汉帝国“武功军威”而命名,迄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

今天的武威,在旅游人气方面并没有体现出它在河西走廊中的重要地位,但每一个踏上这片古老大地的游客,都会深深被这座城市的厚重的历史气息所震撼,且忍不住叹为观止。熟知河西走廊历史的人,更能“看见” 属于武威的天地画卷中尽显无数豪杰人物。

如张骞、汉武帝、霍去病等,这些几乎是“空前绝后”传奇人物使得中国的长河画卷更为灿烂、厚重。当然,也有无数英雄豪杰在这片大地上奉献着一切,他们的故事与人生,足以令后世踏入河西走廊一遍又一遍。

东汉末年,群雄割据,战火四起,一位张姓将军战死沙场,并与妻子合葬在一座秘密的古墓中。随其一同埋葬的还有那气势恢弘、铸造精湛的车马仪仗铜俑。

这像是一个无人察觉的墓葬。东晋时期,人们还在此墓之上修建了一座祭祀雷神的雷台。

直到1969年,这位将军的墓地才逐渐浮出水面,一尊惊艳了整个世界的铜奔马就出土此处,后被象征为“中国旅游标志”,被誉为“马踏飞燕”,今馆藏于甘肃省博物馆,于武威市博物馆有一复制品,可窥见其雄姿。

此墓就是大名鼎鼎的“雷台汉墓”。

雷台汉墓是一座带斜坡墓道的大型砖石墓葬,由1号墓、2号墓组成,两座墓葬均建于夯土筑成的土台下。1号墓为夫妻合葬墓,规格较高。

2号墓形制与1号墓相似,但规模不及1号墓。 游客进入墓中参观,大多需要弯腰曲背才能进出,且墓门较小,几乎只能容一人进出。

虽说1号墓、2号墓中几乎已没有任何其他文物在里头, 但此墓它本身也是一个庞大的汉代文物,条砖砌筑,静默千年。

若不是1969年,武威县新鲜公社在此处挖防空洞意外发现了它,兴许“马踏飞燕”仍在沉睡着,墓道上陈列着的大量成组的铜车马也依旧在梦境中。

今天的雷台公园内的铜奔马仪仗队,就是根据墓中陈列所进行还原,颇有气势,可见墓主人的身份非同一般。

目前,只知墓主人为“守左骑千人张掖长张君”,但这位张姓将军究竟是何人,考古学家仍是提出了三种主张,分别是三国曹魏名将张绣、西汉晚期武威太守张江、东汉名将张免。

但这些依旧是缺乏有力证据,“张君”的身份仍是一个谜。 注意,这里的“君”,是汉代对人的尊称。张君,并非是其名。

历史上的雷台汉墓曾多次被盗,但仍出土了230多件的珍贵文物,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铜奔马。只可惜,每次途经兰州时,总是错过甘肃省博物馆。虽说武威市博物馆的复制品是1:1复制,但非真品,仍是安慰不了自己。

“马踏飞燕”出土后,可以称得上是震惊了世界。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时,亲眼目睹了它的风采。1973年,它踏着龙雀,飞越大洋,在英国、法国参加了古代历史文物出国展。

随着铜奔马的名气愈大,雷台汉墓的名声也愈大,1983年,被公布为甘肃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被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此墓为目前河西地区发现的最大的东汉墓葬,被考古学家称赞为“一座蕴藏丰富的地下宝库”。

对汉代墓葬文化感兴趣抑或是对武威历史感兴趣的朋友们,不妨将雷台汉墓列入你们的旅行清单中哦。雷台汉墓不仅是有汉墓,还有博物馆等可参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