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短短的秋季涨水,为何会成为冀南、鲁西一个县的“八景”之一

2023-06-08     大运河时空

原标题:一个短短的秋季涨水,为何会成为冀南、鲁西一个县的“八景”之一

清光绪《馆陶全县图》

清朝乾隆年间所修的《馆陶县志》中,有两首以卫河秋天涨水为题的诗,分别是董上新所写的《卫河秋涨》:

卫河秋水剧,三上坐如春。帆影迷城堞,渔歌杂榜人。云低生蜃气,波动见龙鳞。应有乘槎客,来兹一问津。

郑先民的《卫水秋涨》

卫水河源远,秋来涨似春。帆樯高过树,波浪不惊人。处处无危岸,时时有巨鳞。谁言斯土僻,出郭即通津。

郭俊海“馆陶古八景”主题篆刻作品之“卫河秋涨”

董上新为清朝康熙年间的诗人,为临清州人,其诗作在不仅在《馆陶县志》中,而且在《东昌府志》《临清州志》中都有收录。

郑先民,是康熙六年(1667)至康熙十五年(1676)的馆陶县令。

为什么两人都创作了以馆陶卫河秋天涨水为题的诗,难道河水的涨落不是很正常吗,值得如此大书特书吗?

卫河有着其特殊性,秋天涨水的确值得歌颂和记录!

其特殊性就是除了它是河流的属性之外,还是一条运输之河,准确来说是往京城运粮的“生命线”,明清两朝谓之“卫漕”。

和其他河流相比,卫河除了需要保证沿岸农田灌溉用水之外,更需要保证漕运,而明清时期一年中漕运系统运行就在秋天、冬天。

卫河主要是河南八府所缴纳上来的漕粮入京通道,每年9月就会有督粮道的道台督促各府将需要缴纳的漕粮运输至河南卫辉、直隶元城小滩镇、山东馆陶等地进行交兑(不同的历史时期,交兑地各不相同),然后于第二年3月底前必须运到京城。

卫河流域图

由于粮食是大宗物资,无论是各府到交兑地,还是将其运输到京,水路是唯一和必然的选择,保证漕路水量是关键。

但是作为卫河来讲,其上游没有大河,水量并不算大,而且沿途经过的豫北、直南、鲁西均是粮食主产区,灌溉用水需求极大,农业与漕运争水严重,有时候为了保证漕运需要,实行“官三民一”的用水分配制度,即“令三日放水济漕,一日塞口灌田”,有的年份甚至达到“官二民一”。不但漕运艰难、沿岸百姓也是怨声载道。

尤其为卫河补水的措施,引漳河之水“全漳入卫”,是在清朝康熙四十七年(公元1708年)才得以实现的,在那之前虽然也有引漳河水入卫济运之举,但并不是常态。而董上新、郑先民所在的时期,“全漳入卫”还未实现,灌溉、漕运方面的用水全靠卫河“自产”,所以秋天的卫河涨水,对于馆陶县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能够解决两方面问题:

其一,卫河秋涨可以缓解秋收秋种的灌溉用水,以及漕船运输用水的矛盾;
其二,卫河秋涨减少人力、物力开支,减轻县里官、民负担。

以上两点,第一条很好理解,第二条有必要解释一下。

1855年《四省运河水利泉源河道全图》中的馆陶与临清一带

明清为了保证漕运的顺利进行,可不是简单弄几条船运输粮食这么简单,而是有着一整套运行体系来保证运输的。

乾隆《东昌府志·漕渠》记载:

馆陶县,主簿一员,该管卫河西南自直隶元城县界迁堤起,东北至尖冢铺临清州界止,计长一百二十里。

浅铺,额设浅夫三十名五分。

而《大明会典·卷之一百九十八·河渠·夫役》则有:

馆陶县尖冢儿等浅铺十二。老人十二名。夫九十六名。

在清朝,管理馆陶境内卫河的官员为“主簿”,由于其专管河道,也称管河主簿,是一名相当于今天正科级的官员。

而明朝史书记载的老人、夫,以及清朝的浅夫,《漕河图志》中有载:

在浅铺者,曰浅夫,以巡视堤岸、树木,招呼运船,使不胶于滩沙,或遇修堤浚河,聚而役之,又禁捕盗贼。

馆陶县在明清沿卫河有迁堤、称勾湾、小马头、南馆陶、安静、黄花头、冀家河、窝儿头、北马头、滩上、马拦厂、尖冢十二个浅铺,这些浅铺拥有的浅夫人数在明清并不相等,可能是根据卫河水情与漕粮运输不同的情况而设。

1937年《馆陶政区图》

这些浅夫的作用,就是巡视堤岸和树木,避免发生险情;提醒、拖拽来往船只,避免搁浅;修理河堤;在水浅的年份要疏浚河道;捕捉盗贼等。

一般来说,这些浅夫在漕运水流不足时,或挖泥、或拖船,基本上就可以应付了,无非是工作量大小与多少的区别。

但是到了特殊年份,需要大规模疏浚河道、整治堤坝,就需要大量征发民夫来进行。《大明会典》记载:

凡超取夫役,洪武元年定役法,每田一顷出丁夫一人。

县里每一顷田就出一人丁,明朝万历年间馆陶县有田一万二千余顷,就需要出人丁12000余人。

在农耕文明的时代,人力是一切的基础,如果因为卫河水浅而需要征发民夫,对一个县的经济来说就是一个沉重打击了,否则也不会有像《大明会典》中所记载的:“凡在京城垣河道,每岁应合修缮,须于农隙之时,于近京免粮”,就连京城在进行城垣建设、疏浚护城河时所需要的民夫,也要在“农隙”时也就是农闲的时候,就是避免过于损伤民力。

因此,卫河秋涨之后,灌溉用水和漕运用水都可以得到圆满解决,对于“全漳入卫”之前的馆陶县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喜讯,值得诗人及县官去写诗记载。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875f6cb57c392335f517a032a94abf0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