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电诈猖獗,中国战略应由“内敛”变“外向”,能找到突破口?

2023-08-20     泥腿看客

原标题:缅甸电诈猖獗,中国战略应由“内敛”变“外向”,能找到突破口?

这段时间,缅甸电诈的事再次成为网友讨论的热点。主要因为一部电影。我不是给电影推介做广告,缅甸电诈的事比电影中描述的还要严重。而在缅甸搞电诈也是一些中国人,他们因为欠债、犯罪跑到缅甸,与当地武装勾连搞电诈,还不断引诱国人过去,噶腰子的事都是小事,能否保命都难说。

今天咱不说缅甸电诈的事,有网友问,为什么国家不出手进行打击?

首先,涉及主权的问题。虽然缅甸很乱,但毕竟人家是主权国家。中国要进行越境打击,还必须依托缅甸政府。但现在缅甸是军政府管理,军政府根本不管电诈的事,而且还任由电诈的事发展。一些被缅甸收服的地区,表面归顺缅甸政府地区,当地武装甚至与电诈集团有分成。

其次,情况很复杂。即使跨境到缅甸打击,面对缅甸复杂的地方武装情况,很难进行清剿。

所以缅甸电诈的事,不仅成为一个社会毒瘤,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跨国犯罪问题。

01

如何解决?

需要我们转换思维方式。如今缅甸军政府对华并不太友好,而且对缅北混乱状态,也是睁只眼闭只眼。

敏昂来之所以突然发起军事政变,是否有人扶持他?一直令外界怀疑。本来昂山素季在任时,加大与中国合作交流,并签了相关协议。但因为敏昂来政变,很多合作已经被搁置。如今缅甸军政府已经被国际社会谴责,日子很难过。而我们主要方向又不在缅甸。因此,对缅甸的乱象,我们也采取无视态度。

如今东盟也基本放弃了缅甸,缅甸在东盟组织中成了一个可有可无的国家。

我们如果无视,缅甸不知道要烂到什么时候,作为南部邻国,缅甸乱对我们没有多大好处。但如果我们与缅甸军政府合作,西方国家就会不满。而如果不合作,缅甸乱象,就会影响中国。

其实缅甸地理位置对我们很重要,濒临印度洋,既可以为我们解决能源通道问题,也可以威慑印度。所以缅甸在我们战略上是一个值得考虑的地方。

我们可以转换一下思路,不与缅甸军政府全方位合作,以打击电诈为名,要求与缅甸合作。如果缅甸不合作,就可以通过舆论战方式,指责缅甸军政府不作为。如果缅甸单方面同意,让我们直接进入,我们可以派兵进入缅甸,打击电诈。顺势扫平影响我国南部边境的安全问题,也可以通过缅甸的华裔,进一步向印度洋拓展。

02

为什么我们跨境缅甸打击电诈?

其实打击电诈,只是一个小任务之一。从当前国际战略来看,缅甸或许是我们一个突破口,如果我们不进入,将来外部势力就会进入,会对中国南部边境形成威胁。美国、印度都可能借机进入缅甸。如今印度就跃跃欲试,大有派军队进入缅甸的趋势。

虽然我们无视缅甸,但现在看缅甸的确是我们突破老美战略封锁的一个突破点,可以吸引老美等国进入缅甸。

如果我们一举扫平缅甸,既可以就近扶持缅北政府,也可以打通印度洋通道,实现我们能源渠道的多元化。

现在我们虽然在巴基斯坦有一条“中巴经济走廊”,但这条走廊并不稳定,在老美和印度背后使坏的情况下,俾解经常对我在巴的公民发动恐怖袭击。如果走廊不稳定,我们就无法实现从印度洋打通一条便利的能源通道。

但如果我们在缅甸突破,老美必然被吸引过来,可以借助缅甸北部乱状,把老美、印度等国拖进混战之中。

虽然缅甸北部很乱,但华裔对中国还有一定感情,通过分化拉拢,可以扶持一些武装便于我们使用。

只要我们与老美等国在缅甸展开争夺后,就会减轻我们台海、南海的压力,也便于我们在两个方向随时实现我们战略目标。

与战友探讨这一战略时,大都认为这是一步险棋,很难实现,还容易被美国控制。其实没必要担心,只要把老美吸引到缅甸就可以,也没必要非要实现控制缅北。以缅甸北部乱象,美军进来也没有。

就如俄罗斯,如今在俄乌冲突,还不忘在非洲用力。近期,非洲小国尼日尔政变,就有俄罗斯的身影,而且瓦格纳集团也进入该国。俄罗斯很明显在开辟第二条战线,目的也是转移西方精力,拖垮西方集团。

03

美国和印度能否识破并进入缅甸?

以美国的特性,即使看到我们战略目标,不想进入,也可能会扶持缅甸军政权与我们对决。这样最好,也可以在缅甸实现练兵,我们实现战略相对会轻松。

印度介入的可能性比较大。因为印度一直对缅甸念念不忘,也担心中国控制缅甸,并从缅甸进入印度洋,对印度构成威胁。

不排除印度会在美国鼓动下进入,以印度军力,正好我们在缅甸敲打一下印度,与印度打一场真正的战争,也有利于我们在中印边境把印度占领的领土一并收回。

总之,现在我们不能再内敛了,因为国力已经发展到这里,西方国家不会让我们内敛了,而且太内敛会被西方视为软弱,就会遭到一些小国不断挑衅,比如菲律宾挑衅,就让国人气愤不已。

我们不谋求霸权,但我们要谋求周边稳固,谋求我们的影响力在周边实现。一个大国如果周边总是不稳,很难过好安稳日子。现在我们周边表面很稳,一些周边国家对中国并不惧怕,除了美国因素,与我们过于内敛有关。

如今百年之未有大变局,就需要我们转换思维方式,寻找可以突破的点。

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86d7c360e60863d8e52492f8ffdd496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