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的岁月像条河,岁月的河啊汇成歌。
一支歌,一支消沉的歌,
一支汗水和眼泪凝成的歌,
忧郁和颓丧是那么多。——《一支难忘的歌》
这是1982年电视连续剧《蹉跎岁月》主题曲中的一段歌词,这首歌其实是写给八零后的父辈们的青春纪念的歌曲。但是江阳沽酒客依然觉得适合做我这篇文章的开头。
青春是美好的,同样也夹杂了懵懂与不安,每一个时代的人都有属于他们的青春,而且都烙印下最深刻的时代印记。八零后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他们如今最大的都到四十岁了,最年轻的也过30了。特殊不是叫苦和叫屈,这并没有用,但是大多数都是一个人长大,没有兄弟姊妹,却是事实。
十年一个时代,十年承载不了山川的悲哀,十年经不起太长的等待,十年却留下太多不舍与怀念。
是的,我们已经过了抒情的年纪,我们现在有的算风华正茂,有的却被生活的重担压的沉默寡言,但是无论在怎么样的境遇里徘徊,大部分八零后学会在孤独中坚强,懂得在平凡里进取,我们未必出生在最好的时代,但是我们大多数人也曾经渡过一段无忧无虑,值得怀念的青春。
今天江阳沽酒客,想给我们八零后写一篇文章,或许它能勾起你我往昔的回忆,或许记忆里的这些过往,早已经模糊难辨了。
或许今天看来,还是幼稚多余沉稳,但是谁的青春又是老练呢?
贪玩的天性是任何人在年轻的时候,都不能阻隔的。
八九十年代,其他城市如何我不清楚,我印象中,泸州九十年代中后期,录像厅遍地开花。今天摩尔背后拆去的文化宫,澄溪口,花园路等等地方,都有录像厅,有的在地下室,有的则是一些过去的茶馆围起来的。
总之青春点点滴滴地洒了相当一部分在录像厅里了,甚至有很多人逃学,各式各样的录像厅里:简陋的、豪华的、大屏幕的、小电视的、放录像带的、影碟的……学校的旁边、车站旁、暗狭长的街道中、市曾经繁华处……
尽管今天看来他们很多跟自己父母岁数差不多,甚至更大。但是完全没有关系,因为光影留住了最好颜色。
其实,有时候不仅会问,青少年时代最应该不是好好读书吗?但是有一部分人兴趣点不在这里
当年的录像厅,并不是给八零后准备的,因为它在某种意义上已经超越了年龄所能接受的范围。且不说那些限制级的影片,打开很多人潘多拉的魔盒,八零后男人的成长大多数跟这个地方有关,我想这个不言而喻,大家心知肚明。
当年春晚陈佩斯和朱时茂演出过一个《警察和小舅子》就是讲改革开放,录像厅时代的小品,你去看看通篇因为表现上面,没有太多录像厅感觉,其实早期因为管理不规范,已经有一部分人没有拿到文化演出的批准等等,这种背地的播放音响传播是不合法的,当然还有些人会播放限制级的就更加不能被允许了。
压抑太久的中国人,并没有找到合适的宣泄渠道,在那个年代,这不合时宜又非常让人向往,其实录像厅很多也是允许的,因为办了正规的手续,就合法了。
但是播放的内容,依然没有很好的控制,那些充满了暴力,低级趣味和古惑仔式的江湖,显然也不如吴宇森和张彻的好大哪里去。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道理,只要不关自己的事,冷漠处理或者觉得自己站在更高的高度来审视他人,都是可以的。但是今天你可以去问问,那几个演古惑仔的人,有几个不后悔的,当年刘德华为什么拒演也不是没有原因的。
时代的浪潮,无论是影视还是其他因素,都在相互影响,我们可以看见世间的恶,但是同时应该有一个“上帝”来教会你怎么分辨和取舍。
大约生命多数时候是平淡无奇的,所以电影和电视至今才有那么强大的生命力。人们希望去窥视不一样的东西,只有通过这样的手法去将它呈现出来并且升华,而且还不至于有什么冒犯。
进入社会了,你发觉观影带给你曾经的那些记忆跟你面临的社会,有时候那么近,有时候那么远,你开始交集应酬,喝起了白酒,抽起来香烟,有的学会了世故圆滑,有的依然直来直去,而从你开始要为了应酬被迫喝酒开始,你的青春就彻底结束了。
幸好还有些回忆,那么,请问,你还记得关于你的录像厅岁月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