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电车是为了省钱这种反智言论,为什么到现在还有?

2023-12-24   汽车扒一扒

买电车最开始可能是为了省钱,但价格战的持续推进,现在买电车的前提,就不应该是为了经济。

过去的燃油车时代我们就提到过,买车要考虑的是全周期内的经济性,也就是买车时的价格、用车时的成本、卖车出手时的“回笼价”。

很显然,在燃油车价格整体都要比EV、PHEV低出一个梯度的今天,燃油车才是最经济的产品。

还是举个例子吧,比如说4米5尺寸的欧尚X5 PLUS,1.5T自动挡的落地价在8.5万左右,油耗8L左右,同样尺寸的的某新能源SUV,指导价(落地价)在13万左右,综合油耗6L左右。

买车时贵了5万,这一笔买车的成本能均摊出来大约30万公里的油费成本。

另外,如果都开5年5万公里卖出去,燃油SUV的残值基本上在3万左右,未来5年电动化的不断迭代,13万入手的混动SUV,残值可能也只剩4万-5万左右,且出售难度巨大。

综合来看,其实买混动的综合成本非常高。

当然这是混动对比燃油的成本,如果是电动车,其实综合成本会更高一些,主要是体现在新车价格高、降价速度快两个板块。

以5米级燃油中级轿车和纯电中级轿车为例,君威的落地价在15万左右,而某自主品牌的EV中大型轿车落地价在21万左右,购车价格同样贵了6万,购车差距已经非常大,2024年的中大型纯电轿车市场竞争加剧,一部分EV轿车的价格已经做到18万,一定会加快贬值速度。

不用提“买车不是为了卖”这种说辞,中国市场的大数据显示,一手新车的平均寿命是4年-5年,绝大多数用户群体都会在这个周期内换车。

换车的时候有多疼就知道了。

所以我一直坚持一个观点,买新能源车主要是买两个产品点,一个是方便,主要体现在不限行、不限号上,所以新能源车在一线城市渗透率非常高,用户选择新能源车也是“被逼的”。

另一方面,新能源车的驾驶体验感和科技感更好,自动驾驶辅助、电机带来的加速感、手机APP的开拓性,这些都是过去燃油车给不了的。

所以买新能源车不是为了省钱,反而是为了提升生活质量,带来此前不曾有的用车体验感。

如果你是为了省钱才买的电车,你可以当下反驳我,但你在卖车的时候,或者是两年之后再想起这篇文章的时候,一定会感受到拥挤的电动车赛道带来的价值崩坏感有多强烈。

新能源车的价格水分还能挤出来很多,一定会有越来越多人站出来说自己被“背刺”了,很多人只感受到了新车价格降低带来的不悦感,还没体验到真正卖车时的“钝刀子割肉”的痛苦。

所以,想要求更好的经济性能,不要怀疑,现在是买燃油车最好的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