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娃哈哈”不再姓宗?
7月15日,有关“娃哈哈千金”宗馥莉辞职的消息一经爆出,立即在网络上引起热议。
曾经被评为“父辈丰碑下的铿锵玫瑰”的她,也逐渐被部分股东削弱了职权。
而同为企业千金,“华为长公主”孟晚舟的商业之旅,正平稳进行着。
此时此刻,宗庆后和任正非的“高瞻远瞩”也渐渐显现了出来。
自2024年2月25日,宗庆后离世后,独女宗馥莉成为了父亲的唯一接班人。
但不到5个月,便传出了她请辞副董事长、总经理职务的消息。
在宗馥莉全网霸屏之后,宗庆后胞弟宗泽后发了声。
他对此事的回复是:是件好事。
同时,也对宗馥莉上任后的大刀阔斧表示了否定。
他认为在接班娃哈哈之后,首先应该考虑如何通过做好事获得旁人的认可。
而不是一上来就锋芒毕露。
正所谓“刚易折”。
与此同时,娃哈哈身为国企控股公司,接班人不过是个“职业经理人”而已。
只有夹着尾巴做人,才能保证自己的职权。
虽然宗泽后是宗馥莉的亲叔叔,但在这件事情上,他似乎并没有为侄女说话的打算。
话里话外也全是对侄女的公开批评。
但也有部分网友认为,叔叔的这番话,明贬实褒。
看似批评,实则是对侄女的维护。
其实说到底,身陷囹圄的宗馥莉,在这场“权力的游戏”中,很难凭借29.40%的股份,与46%相争。
从持股比例来看,娃哈哈是一家国企控股公司。
1978年,杭州市上城区文教局承包经营了校办企业经销部。
正在学习企业管理的宗庆后毛遂自荐。
为了能够顺利被选拔,他主动将文教局要求的4万元创利指标提升到了10万元。
就这样,他成为了经销部的经理。
为了更好地经营,他借来了14万元。
试图靠代销棒冰、汽水、以及文具纸张等让连年亏损的经销部起死回生。
虽然是经理,但手底下也就只有两名退休的教师而已。
由于大部分商品都是薄利,所以宗庆后经常蹬着三轮车去给顾客送货。
后来,他在上城区的40多所学校中,拥有了良好的口碑,并逐渐建立起了销售网络。
宗庆后的商人属性,似乎是与生俱来一般。
仅有初中文凭的他,在1981年便明白了企业管理的重要性。
于是,他在1981年到1988年之间,学习着各种各样的管理知识。
在将经销部逐渐做起来之后,他接到了不少代销的生意。
并通过代销“中国花粉口服液”这款营养品,让清冷的厂家变得供不应求。
之后又说服杭州计委建立了“杭州保灵儿童营养食品厂”。
最终,在1987年11月底,实现了436万元的销售额。
当年仅有3人的经销部,也壮大至了130多人。
与此同时,他决定开发自己的产品。
用5万元的经费开发了儿童营养液。
由此,“娃哈哈儿童营养液”正式推出。
1990年,宗庆后正式注册了“娃哈哈”商标。
从1988年到1991年,仅用两年时间,宗庆后便实现了4亿元的年销额。
在他大展宏图的时候,他的女儿宗馥莉总被他忘在身后。
在女儿的视角中,父亲从未好好地陪伴过她。
但懂事的宗馥莉并未因此与父亲心生嫌隙。
1996年,还在上初二的她,要求父母将她送到国外读书。
这一读,就是八年。
直到2004年,她才正式回国,并加入娃哈哈集团。
初入集团,她先从生产管理做起,在逐步了解之后,担任基地主任助理、分公司总经理等职位。
在各种基层工作中,她逐渐有了自己的经营之道。
2007年,她执掌了宏盛饮料集团。
加入之后,她在地皮、设备、团队等各个方面深度参与。
并迈出了饮料上游产业链的第一步。
那便是成立了饮料机械生产企业。
随后又成立了印刷包装、食品科技、饮料灌装、物流仓储等全产业链。
她负责生产管理,宗庆后负责营销销售。
但在2013年,父女的发展方向逐渐有了分歧。
宗庆后力推集团的多元化发展,不断推出各种新品,但每个产品的周期只有六到七个月。
同时,他还计划进军零售行业。
但宗馥莉并不这么认为。
她认为,宗庆后虽然靠经销发家,但随着时代的变迁,这样的模式已经不再可靠。
既然如此,倒不如大力发展电商领域。
宗馥莉曾说“在公司的制度管理上,我觉得我比我爸做得好”。
在娃哈哈早年前的人事架构上来看,宗庆后像是整个集团的大脑。
他们每天都在等着宗庆后的指示。
在2013年之前,集团从未设立副总。
公司大大小小的决断全权由宗庆后一人决断。
但宗馥莉不同,她会系统化地安排每一项流程。
2016年,她在宏盛建立了BPM系统,将业务流程系统固化。
2018年,出任品牌公关部部长的她,一经上任,直接换掉了合作了20年的王力宏。
宗庆后的做事风格,事无巨细,有他在,集团才能持续30多年屹立不倒。
但过于亲力亲为的管理理念也让集团的发展与生存极其依赖宗庆后。
而在宗庆后逝世不到五个月,集团便因宗馥莉的雷厉风行,对她提出了质疑。
最终,导致了“请辞”一事。
与宗庆后的“经销商理念”不同的是,任正非对华为的创新与转型,为孟晚舟的接班提供了完美地基石。
在教师家庭中成长的任正非,研究出了独属于自己的哲学。
在父亲的告诫下,他牢记知识就是力量。
大学时,他先后自学了计算机、自动控制以及三门外语。
还读了许多逻辑学、哲学方面的书籍。
大学毕业后,他开始了长达十四年的军旅生涯。
1983年,随着基建工程兵的撤销,他前去南海集团的电子公司担任了副总经理。
但后来,因一笔200万元的货物被骗,他被撤销了职务。
随后,为了养活一家老小,他决定主动破除这场中年危机。
1987年,他借来了2.1万元作为华为公司的启动资金。
虽然主业是销售通讯设备,但为了糊口,他还卖过火灾报警器、减肥药等。
1988年,他在朋友的介绍下,做起了小型程控交换机的代销。
由于那时的交换机都是进口货物,所以价格十分昂贵。
在费尽口舌获得了2000万元的赊货之后,他终于收获了创业以来的第一笔资金。
与此同时,他开始着手带领华为研发交换机。
1991年年底,华为团队研发的新型程控交换机正式推出。
随后,他又准备研发能承载上万名用户的大型交换机。
当时,他向员工下了军令状,“若是研发不成功,他只有从楼上跳下去”。
幸好,他成功了。
1994年,C&C08数字程控交换机的推出,占领了国内的大部分市场。
1997年,他走访了美国IBM等高科技公司。
之后,在华为内部进行了国际化变革。
1993年,在银行失业的孟晚舟进入了华为。
起初,她做的是一些文件打印和总计转接等琐碎工作。
随后,在财务专业硕士毕业后,她进入了财务部门。
2003年,她对于华为的财务组织进行了变革,以更高效率和更低成本实现了全球财务组织的运行。
虽然她在财务方面,颇有成就,但华为始终是以技术为优。
所以,在任正非看来,没有技术知识加持的孟晚舟绝没有做接班人的可能。
但实际上,她在财务以及人事方面的技能已经远超许多专业人士。
而在2018年年底到2021年9月底之间,她被软禁在加拿大长达三年。
在这期间,她的动态也与那场“贸易战”息息相关。
那三年期间,她不仅是华为的CFO,还是与华为分割不开的代表性人物。
在2021年回国之后,亿万的中国人民为之欢呼。
此时此刻,她也终于有了做接班人的资本。
2022年4月1日,孟晚舟担任了华为的轮值董事长。
2023年4月1日,是她的首次当值。
后续的半年时间里,华为2023年上半年的净利润创下了近五年来的历史新高。
由此证明,董事长不一定要技术过硬,但一定要有谋略,有战略。
这六个月的当值,也让孟晚舟成为了名正言顺的接班人。
由此看来,任正非安排“轮值董事长”一计,实属高明。
既可以让孟晚舟积累管理经验,也可以让她接班人的继位顺其自然。
对比之下,宗馥莉的突然接手,的确有些难以服众。
毕竟,要想担任企业的领头羊,只有能力是远远不够的。
还要有一定的资历和威望。
如果,宗老在世时,也为宗馥莉安排“轮值董事长”,或许就不会是如今这样的局面了。
不得不说,高瞻远瞩的任正非的确“精明”。
古有穆桂英、花木兰!今有孟晚舟、宗馥莉。
“富贵相”,也是对两人气质的最好诠释。
两人虽然同为接班人,但她们的经营理念和发展策略却大不相同。
一个重在产品,一个重在用人。
在2024年的50C创富榜中,宗馥莉的名字排在第23位。
毫无疑问,她成为了中国女首富。
与宗庆后的慈眉善目不同,宗馥莉的长相颇有几分“攻击性”。
从她的神情以及谈吐不难看出,她是一位天生的女强人。
锋芒毕露的经营理念,与她的气质,不谋而合。
甚至和父亲相比,她会更加强势。
但孟晚舟却不同。
她的身上有着宗馥莉所没有的温婉。
或许是她年长宗馥莉十岁,也或许是她有两段婚姻和四个孩子。
家庭的洗礼、感情的呵护,让她的眉眼充满了柔情。
不怒不威,不骄不躁的性格,让孟晚舟有了一丝当家主母的风范。
如今,已经42岁的她,并不急于谈婚论嫁。
摩羯座的她,是个务实的人。
能遇到就遇到,遇不到就算了,一切随缘。
她从未交过男朋友。
原因是她的条件太与众不同了,导致无法分辨追求者的动机。
而宗老在去世之前,曾表达过对女婿的要求。
“为人正派,人好,能干”
但终究,在他去世之前,没能看到女儿的大好未来。
除了男儿当自强,女儿也当自立。
“富二代”从来都不是贬义词,而是父母给予他们的最佳标签。
但如何将这一标签打造出属于自己的光芒,还要靠自身的努力。
孟晚舟和宗馥莉的人生发展,也意味着,女性企业家的时代,早已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