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共赴更好的明天
时光呼啸中,2024正朝我们迎面走来。
尺璧非宝,寸阴是竞。回望2023,烟台市作为全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三核”之一,演奏出了一首“逐梦山海间、奋进新征程”的恢弘乐章,描绘出了一幅“经济强、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精彩画卷。蓄势成长、奋力搏击的身影,在各个领域绚丽绽放……
这一年,烟台经济增长位次和增量达到历史新高度。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连续实现多个跨越,2021年达到8712亿元、实现7000亿到8000亿的跨越;2022年又突破9000亿元、达到9516亿元,增长5.1%,增幅跃居全省第一、全国30强城市首位,增量位居全国第八,增幅位次和增量均达到历史最好水平;2023年前三季度,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260.1亿元、同比增长6.7%,分别高于全国、全省1.5个和0.7个百分点。
这一年,“低碳绿”成为烟台高质量发展的主打色。烟台在全省率先出台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率先成立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工作率先进入正轨。355个项目入选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项目库,项目数量占全省1/10、总投资占全省1/6、年度计划投资占全省1/8,均居全省第一,为烟台未来三年“走在前”打下坚实基础。正在打造的千万千瓦级核电、风电、光伏和千万吨级接卸能力的LNG供应储运“四大基地”,将形成烟台未来绿色低碳发展的巨大优势。
这一年,“烟台实力”频频展现在各类高规格会展中。2023年,烟台先后举办全国扩大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投放和中小微企业融资监测培训暨现场会、烟台市—俄罗斯企业合作交流会、现代物流产教融合共同体成立大会暨物流产业高质量发展论坛、2023汽车物流全球会议,清洁能源产业链(核电)合伙人推介会……特别是8月份举行的2023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大会,是省内首个以“绿色”为主题的发展大会,大会聚焦绿色低碳、清洁能源、“双碳”等主题,发布了一系列成果报告,探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重大问题并提出建议。
以生态“含绿量”提升发展“含金量”,同时,我们也在以新理念深耕“蓝色国土”。这一年,山东省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全国首个海上经济开发区——山东长岛“蓝色粮仓”海洋经济开发区正式获省政府批复。“蓝色粮仓”的畅想从此闪耀着长岛的光芒。烟台将以新理念、新方式深耕“蓝色国土”,为建设海洋强省趟路子、作示范。
山河远阔,前路光明。这一年我们喜获“国家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城市”称号,“人民公交为人民”为经济发展和市民优质出行持续注入新动力。烟台“一横两纵”快速路建设也迎来新的里程碑:其中的“两纵”——山海快速路、德润快速路首段正式通车,将进一步缓解城市交通拥堵,为城市发展疏通筋脉、拓展空间。
更值得欣喜和期待的,是这一年我们距离“县县通高铁”的梦想又近了一步。继莱荣高铁通车后,潍烟高铁通车提上日程。项目建成后,将改写胶东半岛北部地区无高铁的历史,结束莱州、招远两市不通客运列车的现状,烟台将迈入“全域高铁”时代,胶东半岛1小时、省内2小时、北京3小时的高质量交通圈,将更加方便胶东半岛人民群众的出行。
星辰大海作伴,心有繁花似锦。这一年,从烟台海阳出发的捷龙三号运载火箭顺利升空,将卫星互联网技术试验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实现了我国固体运载火箭海上发射“七发七捷”,位于烟台海阳的东方航天港成为我国首个海上发射母港。
踏入2023年尾声,我们共同经历了连续暴雪袭击,积雪深度53厘米,一举打破2005年的39厘米记录。作为历史的见证人,我们深知,记录,就是用来被打破的。从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到经略海洋的重大机制创新,从教育质量的稳步提升到医疗养老条件的逐步改善,从老旧小区改造更用情到乡村振兴更走心……无论宏大抑或微小,每一个我们,都在这一年里收获更多希望和信心、勇气和力量、还有远方的诗和梦想。
凛冬散尽,星河长明,时光未歇,阳光满路。让我们保持热爱,共赴更加美好的明天。
(贾楚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