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社会,上至国家,下到家庭,对于幼儿的安全越来越重视。
孩子的成长过程必须建立在安全的基础上,幼儿园温馨提示家长:这9个幼儿入园安全温馨小贴士,很重要!请家长务必看完并配合幼儿园工作的开展,一起为孩子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一、不带与园内活动无关的物品。
家长在送幼儿来园时,要对幼儿随身携带的物品进行检查,严禁幼儿携带有尖、带刺不利于幼儿安全的物品来园。如:钉子、别针、小棍、破损的塑料片、带棱角的石子、金属卡子等坚硬的物品,以免幼儿不慎受到伤害。
二、带药品时要注意。
幼儿遇有生病或不适,家长需要为幼儿带药来园时,请家长务必将药品交到班级老师手中,不可让幼儿自己放在口袋中,以免幼儿误食或因瓶装药品在玩时碰碎扎伤幼儿皮肤。
同时,家长要填好服药单,服药单上一定要标明:
1、幼儿班级;
2、幼儿姓名;
3、服药日期;
4、服药时间;
5、服药剂量;
以及其他要说明的重要内容,以便老师按时按量按家长要求为幼儿服药。
三、送接幼儿的要求。
家长每天送幼儿来园要亲自将幼儿送到班级老师手中,不得将幼儿放在幼儿园大门,让幼儿自己入园,以免幼儿中途遇到不安全的因素或走失。接幼儿离园时,为了确保幼儿安全,家长要从班级老师手中接幼儿。
家长要妥善保管好幼儿接送卡,接送幼儿时及时出示接送卡,接送卡一旦丢失要及时挂失,以免别人误解幼儿。
当家长因外出不能按时接幼儿并临时委托亲戚朋友代接幼儿时,要及时电话通知班级教师。
四、女孩佩戴饰物。
家长为了打扮自己的女儿,通常在为幼儿梳头时会佩带一些好看的发饰,家长在选择发饰时,一定要从幼儿的安全的角度出发,尽量不要选择金属类带棱角易剐蹭发饰,以免幼儿在穿脱衣服或游戏时伤着自己或同伴。如金属类的小蝴蝶等。
五、不为幼儿佩戴饰物。
有些家长处于爱自己孩子的心理角度出发,通常喜欢为幼儿脖子上佩带一些项链如:小佛、小珠子、小绳等,尤其幼儿在午睡翻身时稍有不慎这些饰物就会勒住幼儿脖子,让幼儿呼吸困难,对幼儿造成伤害。
有时因项链的小绳断开,小珠子等较小的物品散落,幼儿出于好奇会将其塞进鼻孔、耳朵、或放在嘴里含着不慎会吞咽,造成不可弥补的后果。
戒指、手环、手表、皮筋等是幼儿喜欢佩戴的小饰物,这些饰物不但影响幼儿活动中的注意力,它同时也会给幼儿带来了一定的潜在危险。
如:游戏时戒指的剐蹭可能会伤到自己或同伴。
由于幼儿皮肤娇嫩,这些饰物长时间佩戴对于幼儿手指、手腕等局部血液循环造成影响,甚至会使局部皮肤变色坏死。
六、及时告知
1、家长如果发现幼儿来园时有异常反应,应及时告知班级老师并进行及时交代,教师可以根据家长反映的情况对该幼儿给予及时的关注,随时观察,发现问题及时作出相应的处理。以免幼儿发生意外。
2、幼儿来园时,如果孩子幼儿先天性疾病或对食物等物品过敏,请家长要及时告知老师,以便教师在平时的活动中和进餐中对幼儿给予及时的关注,让幼儿愉快地度过在园的每一天。
3、如果孩子患有传染病(水痘等)请家长及时告知班级老师,同时要让幼儿与其他幼儿群体进行隔离,以确保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七、家长要妥善保管好成人药品
家长在家要妥善保管好成人的药品,不要让幼儿触摸到,有时幼儿会出于对药品的好奇,将其带到幼儿园,乘老师不注意时自己与同伴“分享”,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八、躲避危险
1、家长要在生活中教育幼儿不要将手指放在门缝处玩耍,以免同伴或其他人关门将其挤压,造成手指损伤。
2、家长在接送幼儿上下楼梯时,随机教育幼儿要按规则行走,减少碰撞。
3、教育幼儿不跟陌生人走,不吃陌生人给的食物。
4、不摸危险的物品;不攀爬危险的地段;不疾跑,不急拐弯。
5、学会正确使用剪刀、铅笔以及各种学具;学会正确操作各种玩具以免因使用、操作、方法不对造成伤害。
九、避免意外事故
1、防溺水:每年夏季,溺水都是导致青少年儿童意外死亡的第一杀手,为防止此类事故的发生,家长不要让幼儿单独在河边、池边、溪边玩耍,禁止青少年儿童在没有安全保障的水域游泳。
2、 防烧烫伤:打火机、电饭锅、高压锅、茶壶、茶杯,以及汽油、酒精、油漆等易燃品要放在孩子拿不到的地方。家长平时要教育儿童不能玩火,远离火源、插线板等,禁止幼儿进厨房。
3、 防止误食:给孩子选购玩具时,应仔细阅读相关的使用说明,检查产品说明书、产品合格证是否齐全,孩子是否符合产品的适用年龄段,不要给年幼的儿童购买巴克球、磁铁片这类强力磁性玩具,家中的玻璃弹珠、螺丝、纽扣等小物件一定要收好。
4、防坠楼:想要有效地避免儿童坠楼的情况的出现,就要确保阳台、窗户的封闭性和安全性,除了对阳台和窗户的重视之外,对于护栏也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家长们一定要在合适的地方安置护栏,让孩子不能够去到那些危险的地方。就能很大程度上避免危险的发生。
园长幼师通服务平台 为中国学龄前教育工作者提供专业资讯服务,致力于帮助托育园&幼儿园园长、教师专业化提升,为托育园&幼儿园提供专业服务的第三方服务平台。
*声明:本文大部分文字和图片均来自网络,由园长幼师通服务平台小编因教学和研究需要转载或选编的文章,重在分享优秀教育理念,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后台留言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