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亿级别支柱产业,房地产到底还有没有机会?

2023-07-24   凯恩斯

原标题:万亿级别支柱产业,房地产到底还有没有机会?

今天基建、房地产开发板块很多公司开盘表现强劲,东方园林,大龙地产,矩阵股份、天房发展、柯利达等个股竞价涨停,之后快速跳水,大概率这些公司短期有见顶嫌疑。我们周末提醒过,一线城市的房地产由于人口流入,还有机会,而三四线城市,房地产基本上饱和了,一线城市只有大房地产商还有钱拿地,小房地产公司,基本上是熬死为止。按照美国的经验,我们20几万家房地产公司,死掉一半都正常。

今年楼市遇冷以来,很多开发商、中介都在期待国家救市政策。 虽然国家 放出了不少大招,迟迟救不起来 怎么办 ? 没办法,只能继续,前两天,新闻联播发布重磅消息,《关于在超大特大城市积极稳步推进城中村改造的指导意见》被审议通过。 棚户区改造,名字 换成 了城中村改造,看上去是 升级版 , 但基本内容其实是 差不多的意思 。

国家之前主要是采用棚户区改造,或者是城市旧改。之前的改造给大部分城市的房地产业带来了巨大的推动力,特别是那种三四线的地方,推动了那些地方本地的房地产厂商的发展。所以,这次政策出来之后,大家希望也能对相关城市的房地产业,产生明显的推动效果。

棚户区改造主要采取的是货币化安置的模式,也就是拆除你原先在棚户区的小房子后,直接给你发钱,按照你的面积进行补偿。居民得到钱后,会直接推动当地的商品房的发展,这对房地产企业是利好。进而接着刺激开发商的投资建设积极性,另外,大家买房子后还会有购车和购买家电等消费需求,从而拉动整体经济。

货币化原地置换,则是先把你搬迁到郊区的一个临时住所,可能在那里居住两三年,等到这些地方改造完成后,再在原地为你建造新的房子并重新搬回来。

这种方式就没有棚户区改造来的有效果,因为无论是先安置还是在搬回来,都没有刺激大家去买房子,钱没有流到房地产以及装修的池子里,对开发商后续投资的刺激力会相对较少。这样的效果把自己限制在了原城中村的里面。

不过,这次这个政策出来,带来了的改变不会很大,为什么?就是由于政策限定了实施的范围,城市方向瞄准的是特大和超大城市,所以一线城市的房地产商还有机会。

三四线小城市可能有些房地产企业也随着消息大涨,但机会不多,因为你可以放眼咱们全国,有几个特大和超大城市?这个政策和大部分城市都是没有关系的,其实,它的整体影响的城市数量有限。而且这些城市基本上都是经济较发达的城市。之前这些大城市也在做城中村的腾退和建设,陆陆续续这么多年了,还能够供改造的地方不多了。

政府背书,鼓励民间资本进入

现在有变化的是,执行主体会发生变化,旧改是开发商牵头,城中村改造却是由地方政府牵头,承担起保障房的任务,并且发展各种可持续运营的业态,鼓励民间资本进入。

之前深圳的统租房模式,应该是城中村改造的大趋势。大概意思则是改造会以翻新为主,改善居住环境和生活品质,同时规范化管理,释放更多市场需求。如果是拆迁,按照很多城中村的地理位置,一线城市的中心,拆会是很大一笔费用,要是遇上城中村的村很大,那更拆不起。

深圳这种政府将房子租下来进行改造以后,再对外出租这种形式,租金价格也不少,很多人应该是赞同这样的形式,把房子打包出租,有了租金收,还可以不操心运营管理,还有政府信用背书,省心省力。

住过城中村的应该知道,很多城中村都是乱糟糟的,环境也是脏乱差,政府介入之后,得投入成本运营管理或者改造,所以价格应该比以前要高,这些成本也要从租客身上收回,那么对租房子的人就不合适了,特别是想租到好地理位置价格又不高的租房子的人就不合适了,租附近小区的价格一定比租城中村的价格高。

城中村里很多房子都是村里人为了赚钱私自建造的,比如本来是一层,就私自搭建了二层,也有些甚至是小产权房,没有房产证,归属国资企业统一运行管理后,政府接管之后,可以做很多拓展,像把房子打包抵押给金融机构,用来融资。融资来的一些钱应该也会流入政府那里,所以对于城中村改造,政府一点不吃亏。

你我都逃不掉

房地产已经是国家的一个庞大的蓄水池了,在这十几年,二十年里,我国货币供给量总体上不断增多,十五年前,在四万亿刺激之下M1、M2同比增速上升。2016年M1上升也较为剧烈。

2019年以来,虽然M1、M2同比有所回升,但回升速度比较慢。但是从2020年开始,M1与M2同比增速回升明显,因为货币政策相对宽松,政策支持实体经济恢复力度增强,不过M2、M1的同比增速回升较慢,仍是低于2017年以前的水平,显示实体经济相对较弱。

2022年开始M2增速继续加快,2023年2月M2增速一度达到12.9%,虽然4月份有点回落,可6月份再次呈现惊人的增长,增幅达11.3%,相比5月份的增长更是多出了5万亿。M2货币余额已达到287.3万亿,按当前的汇率计算约合41万亿美元。

虽然维持增长,可物价水平还好,当然也有翻倍上涨的,总体似乎并没疯狂的上涨,今年6月份物价同比也没怎么增长,这和消费不足有一些关系。疫情之前消费增速就出现了减弱现象,再加上疫情后消费恢复达不到预期,与长期的供给稳定增长结合,形成产能过剩与需求不足并存的情况,让部分产品的价格跌了点。很多产品的价格都处于可接受或者是可控范围里。在一个社会经济发展所需的温和通胀的大体里,这就不包括房价,这大多因房产起到了吸纳货币的作用。从银行里流出来的巨额货币,很多都流向了土地,带来很多房地产上的项目,接着就是一部分钱流向了水泥、钢材、家电等等一些列相关产品,大部分的钱再土地房地产行业里,用于投资或者再生产。

现在是有些房地产项目也难以把这部分资金盘活,为什么?你看看你周围,有多少人还在投资房产?有几个还在买房子?房子卖不出去,房地产厂商运作不起来,整个货币传导路径断在了商业银行放贷环节,钱出不来。房产不行了,那么,把钱转向别的产业行吗?科技产业也有相当一部分资金,可很多技术还要等,基建方向,我们已经扩建了很多年了,还有空间吗?

上层一次又一次的提房地产,所以把大部分精力还是放在了房地产上,要是房地产再托不住,又没有其他行业的大踏步发展,可能通缩就不远了。要是这波房地产托住了,可以促进增量货币会在房地产这个池子里来来回回流动,所以,房地产行业稳住,确保不出现断崖式下滑对于经济保增长也很重要。

你会发现,可能很多的政策,到最后都会和房地产行业挂上钩,或者甩不掉这个行业,因为目前经济的很多方面,地方财政,银行,债券市场,跟房地产捆绑的太深了,我们所有人都逃不掉。

吕长顺(凯恩斯) 证书编号:A0150619070003。【以上内容仅代表个人观点,不构成买卖依据,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