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手机的十年内斗!“互联网手机”退潮,活下去的都是传统品牌

2022-03-24     科技真探社

原标题:国产手机的十年内斗!“互联网手机”退潮,活下去的都是传统品牌

2022年,中国手机的十年内斗,终于迎来了最终章节。

年轻的朋友可能并不清楚,从2012年,国产手机爆发之后,各大手机品牌就存在着两种路线之争,一种是以小米模式为代表的互联网手机品牌,一种是以OPPO、vivo为代表的传统手机品牌。

这两种商业模式的相互内斗,一直伴随着国产手机近十年来的发展。

2011年,小米手机发布,宣告小米成为国内首个互联网手机品牌。

当时的小米主要采用互联网线上销售模式,不设置线下渠道,通过减少中间环节,降低手机价格门槛。

当时的雷军认为:中国传统渠道非常不发达,给了电子商务巨大的发展机会,小米手机就是移动互联网与电子商务的结合。

所以当雷军在台上喊出1999的时候,他不但让小米手机一炮而红,更是让行业看到了互联网商业模式的先进性。雷军曾颇为自豪的表示,是小米公司,开创了互联网手机品牌这条路。

作为雷军“死对头”的周鸿祎,在当时也非常佩服雷军的想法,觉得互联网手机通过线上将庞大的营销费用节省下来,让利给消费者,才使得更多人用上性能更高、价格更低的智能手机。

于是乎,在小米模式的感召下,一大波互联网手机品牌开始出现,例如华为荣耀、IUNI、ZUK、锤子、乐视等等,其中也包括了被周鸿祎寄予厚望的奇酷手机。

可随着时间推移,到了2017年,智能手机市场的风向骤然变化,曾被视作传统手机品牌、会被历史淘汰的OPPO、vivo强势崛起,出人意料地成为那两年,手机市场中的当红炸子鸡。

当时的OPPO R9及其衍生机型,大卖近2000万台。

几年之后,OPPO、vivo现在仍然是国内手机的两强,冠亚军轮着坐,当年号称要颠覆传统手机品牌的互联网手机,则显露出已被时代淘汰的迹象。

面对着当年线上渠道22%的下滑幅度,小米在2017年前后也加紧了线下渠道的扩张。同样在那一年,曾经力挺“硬件免费”、“互联网手机”的周鸿祎,公开表示,对自己“硬件免费”的概念,感觉很惭愧。

另外,与小米这种天生带有互联网基因、轻视传统的手机品牌不同,华为则非常务实的学习了OPPO、vivo的经验。

2016年,一篇名为《OPPO和vivo的人民战争》的文章在华为内部社区引发广泛讨论,后被任正非重点评论,号召华为要学习OPPO、vivo。

此消彼长之间,从2017年以后,各种各样的互联网手机品牌开始逐步退出市场,像是IUNI、360手机、ZUK、锤子,其中尤其以乐视手机最为典型。

问题来了,号称颠覆者的“互联网手机品牌”,为什么反而被传统手机品牌打败了?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搞清楚线下渠道的本质。

线下渠道并不只是销售渠道,同时也是服务渠道、维权渠道、维修渠道,对于一些偏远地区消费者而言,互联网手机看似价格低廉,极具性价比,但一旦进入服务环节、售后环节,消费者所付出的维权成本、时间成本就会放大,最后核算总成本,很可能还不如买一台线下手机。

对于异军突起的互联网品牌,vivo内部曾专门开会讨论过“这个问题,但后来,vivo感觉,其实手机品牌不分所谓的线上、线下,重点仍然是服务的统一,在一些市县级的渠道,互联网品牌没办法像传统品牌那样,做到快速反应、快速服务,没办法及时解决用户问题,就没办法建立起消费者对品牌的普遍信任。

正如vivo所预料的那样,从2019年“下沉市场”概念诞生之后,线上、线下融合就成为了手机厂商发展的必由之路,现如今,市场已经没有所谓的互联网品牌或者传统品牌。

放下所谓的“商业模式”优越感,一边学习,一边竞争,正在成为中国手机产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856bf1806f5d41fb67e8e7bd26f7e2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