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委员|用“法”创造价值,Ta十年滴灌法治花

2023-12-27   新闻晨报

原标题:走近委员|用“法”创造价值,Ta十年滴灌法治花

走近委员|用“法”创造价值,Ta十年滴灌法治花

如果一件事的付出远大于回报,你还会热忱地付诸实践吗?在徐汇区政协委员魏建平看来,答案一定是“会”。作为一名律师,他十几年如一日深耕在公共法律服务行业,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法律从业者的社会责任和担当。

从业20年 投身社区法治建设

“润治细无声,随治潜入法——魏建平律师十年滴灌法治花”入选2023上海律师行业十大公益案例后,上海律协为魏建平写下了这样的评语:该案例突显了承办律师在社区等服务方面始终如一、坚持十余年不懈,通过参政议政近百余篇的提案及社情民意,体现了一个律师的社会担当。同时,著书立说传播法律文化,体现了一位法律人的文化理念。表彰他如春雨一般,浇灌了社会法治的花蕾。

2004年,魏建平正式进入法律行业,至今已然过去了近20个年头,在他心中,在社区做化解情绪、调解矛盾的工作已经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我每月都要到华泾镇居委、生活盒子去义务做社区法律顾问,去得多了,居民都认识我了,在路上都会和我打招呼。有些特别难办的案子,他们会主动找我,我也不推辞,跟踪到底。”谈起参与社区工作,魏建平滔滔不绝,在他看来,每个人最终都是要回到社区的,把社区做好了,整个社会就好了,每个人都是受益者。

贯彻“将矛盾化解在基层”的“枫桥经验”是魏建平做律师工作的坚持。他先后在徐汇区华泾镇、田林街道、湖南街道做宣讲、普法,长期在基层做化解矛盾、理顺情绪的工作,从一开始的无人问津,到现在不少居委的爷叔阿姨慕名前来,魏建平表示:“很受鼓舞,所以从不觉得是负担。”

厚植情怀 社区软法落地生根

秉持着为民履职的情怀,魏建平持续深入调查研究,借着在华泾镇当社区法律顾问的契机,对老百姓提出的社区治理共性问题,及时做好梳理总结,提出“社区软法”的构想。

“硬法是骨骼,软法是肌肉,编写‘社区软法’就是‘软仗硬打’。”魏建平表示,“社区软法”不同于具有强制性的成文法律,是一种自下而上形成的行为准则,居民百姓可以参与社区规则的制定,从而达到自治、共治,这与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理念不谋而合。

结合多年法律行业从业经验,聚焦民众急难愁盼问题,魏建平带领编写团队开全市乃至全国先河,在徐汇区司法局和华泾镇的共同努力下,于2021年8月编写发布适用于封闭式社区的第一版《上海徐汇区社区软法治理指引》,内含四个原则、六个方面的重要内容。

在区司法局、湖南街道共同推动下,2023年1月,针对开放式社区的软法治理指引——《上海徐汇区软法治理指引(武康开放式社区版)》成功发布;2023年8月,针对风貌街区的软法治理指引——《上海徐汇区软法治理指引(武康—安福风貌街区版)》发布。

随着社会发展和精细化治理的不断变化,编写组因时因势对软法治理指引作优化,历经两年的打磨,于2023年11月发布了适用于封闭式社区的第二版《上海徐汇区社区软法治理指引》,内涵更为丰富,也更加贴合社区治理的实际需要。

从华泾镇到其他街道,从封闭式社区到开放式街区,再到风貌街区,由点及面,软法治理的思想在徐汇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可以说,徐汇软治理尤其是软法的不断完善,不是独属法律从业者的“独奏”,而是在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思想引领下,众妙荟萃的“交响乐”。

作为“软法”的积极推行者和实践者,魏建平也在2022年荣获徐汇区社会治理创新奖,以此表彰其在区域法治建设中作出的突出贡献。

积极履职,界别“活”起来

自2017年担任徐汇区政协委员以来,魏建平笔耕不辍,撰写提案和社情民意信息累计百余篇,质量和数量在人口资源环境专门委员会中名列前茅。

作为区政协民革界别召集人、民革徐汇区委副主委,魏建平时常思考如何从联系界别群众角度做出特色。2022年,民革徐汇区委成立光启普法团,在全上海16个民革区级组织中首创了社会服务新平台。魏建平担任普法团团长,充分发挥党派内法律人才荟萃的优势,跨事务所联系界别群众共同参与普法工作。

在首批挂牌成立的10家界别工作室中,民革界别委员工作室被市政协评为第一批示范点,借助区政协的平台,魏建平表示界别活动“活”了起来:“有了界别委员工作室后,我们开展界别活动的场所更丰富了,我们做普法宣讲工作也更加便利。”

来源:上海徐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