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难忘又徒劳无功——《西线无战事》

2023-02-01   妙看影视

原标题:令人难忘又徒劳无功——《西线无战事》

今天聊聊德国/美国电影《西线无战事》。

片名Im Westen nichts Neues / All Quiet on the Western Front (2022),别名新西线无战事。

本片基于埃里希·玛丽亚·雷马克(Erich Maria Remarque)1928年的同名经典小说,小说灵感来自作者本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作为德国士兵的经历,以其对战斗真实恐怖的描绘为著称。

本片是这个故事的第三次搬上荧幕,前两次分别是1930年刘易斯·迈尔斯通版和1979年德尔伯特·曼版,都是获奖无数的经典之作,这一次全新演绎《西线无战事》也成了Netflix史上最昂贵的德国电影。

本片的技术定位不是翻拍旧电影,而是对原著小说的重新改编。

影片舍弃了小说中的早期场景,比如保罗被一位热心的超级爱国者教授怂恿参军,相反,倒是花了力气展示年轻入伍者拿到了不符合他尺寸的制服,转而投向了令人头晕目眩的残酷战场。

标题《西线无战事》指的是原著小说结局:读者被告知当天唯一的报道是“西线没有什么新报道”(there was nothing new to report on the Western Front")。

第一次世界大战进入尾声阶段,少年保罗和他的伙伴们自愿服役上前线。

他们在英雄主义和爱国主义的感召下,热血沸腾地前往西线战场,但很快现实就扼杀了他们所有的希望。

保罗在老兵斯坦尼斯劳斯(Albrecht Schuch)的帮助下,渐渐习惯了泥泞战壕的生活,对死亡和暴力日渐麻木。

另一方面,德国特使丹尼尔·布鲁尔(Daniel Bruhl)与法国展开谈判结束战争,驻扎前线的弗里德里希将军则要不惜一切代价推动战争确保德国的胜利。

导演利用布拉格北部的一个军事区和一个机场来拍摄战场场景。

这是一个巨大的泥地,足足有10个足球场那么大,其中一个战壕占据长1公里、宽600米的空间。

这是男主角费利克斯·卡默雷尔(Felix Kammerer)的电影处女作。

他很好地承载了一战尾声的事件,证明自己是一个颇具前途的新人。保罗在战争中被夺走了灵魂,并为此付出巨大痛苦的代价,偶有和小伙伴在一起的欢笑时间,也是在悼念他那已经死去的灵魂。

他为了演绎好这个角色,每天穿着10公斤的背心,连续几个月跑10公里塑形。

影片花了大力气传递战场的地狱景象,极端残酷的影像中捕捉到了战争的恐怖和无意义,忠实地表现了原著的阴郁手法,对战争提出尖锐批评。大量的长镜头原原本本地展现了这个人间地狱。

故事发展节奏故意显得有些迟钝,就像主角参军的经历一样,一直懵懵懂懂,原本以为会大有作为,结果却是个笑话。

保罗在英雄主义和爱国主义的鼓吹下冲进战场,结果却发现这里并没有英雄,甚至自己都不是主角。

影片很明显地表达了这一点,可能观众观看时,保罗是主角,是电影的核心,但他的经历并不是英雄的旅程。他只是统计伤亡时,几十万、几百万数字里的1。

战争就是地狱,影片在两个多小时的时间里细致展现了其可怕,用黯淡的现实和发人深省的真相来感染观众。

保罗被丢进满是积水的战壕,紧接着是密密麻麻的简易坟墓,人们不断的死去,小溪则依旧流淌,生与死在这里形成鲜明对比。

影片结尾是俯瞰茫茫山脉、迷雾缭绕森林,这是德国西线战役徒劳无功的视觉表达。

从 1914 年到 1918 年,这场战役几乎没有取得明显的领土收益。

《西线无战事》没有美好的结局,尽管战争最终停火,但人们为狂热、愤怒、绝望付出的代价依旧能在现在引发共鸣。

与之前的改编电影不同,本片凡尔赛和约为背景,加入了历史元素,进一步强调战争的耻辱。

影片中德国外交官丹尼尔·布鲁尔(Daniel Bruhl)以历史人物马蒂亚斯·埃尔兹伯格为原型,他帮助德国开辟了和法国的停战道路,后来则因为这些努力而被暗杀。虚构的职业将军则极度敌视停战协议,直到最后一刻还强迫士兵冲向绝境。

战争贩子总是把人民带向死亡的沼泽,而自己则躲在安全区坐享其成。

我们能享受和平,首先要感谢的就是能够远距离投送的大杀器。

光有大杀器还不够,一定要有将大杀器投向决策层才行,只有有能力消灭发动战争的人的时候,和平才会到来。

《西线无战事》就是个绝佳例子,当一群拥有战争开始和结束决定权的人安安稳稳坐在大后方养尊处优时,底层炮灰只有走向无意义的死亡一条路。当双方都拥有震慑决策层的力量时,大家还会冷静地展开对话。

再说两个小细节。

1.影片一开始,这群小伙伴们穿上制服后,有一个镜头逐一扫过他们。

镜头就是按照他们在电影中死亡的顺序显示的:路德维希、克罗普、弗朗茨,最后是保罗。

2.片中出现的法国坦克是圣夏蒙德,目前在法国博物馆里还有它的身影。

该型号在1917 年 4 月至 1918 年 7 月期间生产了 350 至 400 辆。

圣夏蒙德重23吨,理论最高时速为7.5英里/小时,配备75毫米重型火炮,但司机们普遍不喜欢它,因为它的穿越沟渠能力很差,车头过于沉重,导致它经常陷入困境。一战结束时,它几乎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雷诺FT。

表现令人难忘,

战争徒劳无功。

这里是硬核影迷集散地,欢迎关注公众号:妙看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