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喜Me留学全程无忧J学员收获
英美Top名校录取双开花!
学员背景:
中外合作办学(2+2)
精算专业
GPA 3.1+(WES认证)
无GRE,无语言
一段教育机构实习+两段金融公司实习
录取结果:
伦敦大学学院 灾难风险与复原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应用经济
纽约大学城市科学与信息学
布里斯托大学金融与投资
纽约大学整合营销
Offer大合集
*本文为学员自述,探讨从中外合作体系的高校出发,申请研究生的一些思考,以及分享本科就读体验。
我就读于国内某中外合作大学,目前大四。最近我常常听到我们学校的一些同学在抱怨学校的管理,并且在跟学校争取退一部分的学费。因为过去的一年,大家的求学体验特别不好:各种疫情管控跟校园封闭的问题,导致在校时间非常有限,所以同学们会有这种诉求。刚好我自己处在2+2的后半段,人在英国,研究生申请也已经画上了圆满的句号,所以,就借着Me留学老师的邀请来聊一下我自己在中外合作的大学里面读书的一些体验。
入读初衷
我是标准的高考生,来自北方省市,很早就了解到比较出名的几家中外合作办学高校,我选择这样的学府也是为了将来出国打基础,毕竟这里出国风气很不错,全英教学也很能锻炼人。全程读下来,也确实存在很多同学说的这些比较负面的问题——比如说学校行政有些拖沓,很多东西需要不断的催促,甚至像我自己到了申请季的时候还遇到了一些老师罢工的情况,在英国这边,老师们就因为薪资问题闹起来。但换一个思路来讲,其实我觉得在这里读书的同学特别有表达自己的能力,也特别勇敢地去争取自己的合法权益。如果是一个体制内的高校未必能闹成这么大,这一点反而让我觉得我和这个学校的气质是有点符合的。
打破坊间传闻
我们学校近几年也确实遇到了一些经费问题,同学们也都能感觉得到。但是我并不觉得我们学校的生源有像坊间传闻得那么差。因为疫情原因,很多原本拿到国外名校录取的同学转到了我们学校来读。所以我觉得整体的生源质量还是比较高的。而且,每个学校都各有千秋,像我们学校的生物,化学一直以来都是强势学科,近年来数学和药学也发展蓬勃,对标另外一个相同体制的中外联合办学,他们可能商科更强一些。
留学更具优势
因为学校的课程设置首先是偏向英国的。所以在申请英国这边的研究生方面,大部分成绩还不错的同学都会把自己定位在G5这个梯度上。近几年来有很多人会选择英美混合申请,在现在这种特别卷的年代,第一学历非常非常重要,甚至很多人会选择转学。我和Me留学结识,就是因为我同校的一个学霸朋友通过Me留学,成功转学到世界排名top30的学校。
中外联合大学既不是985也不是211,但其实在这样的学校里拔尖的同学,在留学规划上更占优势,他们可以通过转学,去拼一个更好的美国本科,提升第一学历。当然,有些同学会觉得在国内读本科也挺好的,再出国刷一个G5的硕士,只需要1年左右,性价比非常高。
由于学校里的同学都在思考转学或者到海外读研究生,所以大家会更加重视自己的软件背景。因为这种申请制的升学方式绝不单单看分数,大家会更早的去探讨科研和实习,像我自己就是一个比较容易能找到实习的人,因为我性格比较外向,社交能力也挺强的,所以我在学校的这几年累积了很多实习经历。比起我一些在体制内读书的同学来说——可能我在实习这方面的准备更加充足。
母校给我申请的帮助
申请的时候,其实我的标化分数并不突出,但因为较强软件背景的加持,我也拿到了不错的申请结果。当时我和Me留学的洪老师沟通的时候就有谈论到这一点,因为英国高校对申请人成绩的严格要求,我的分数在选校上有些受限——基本上框定了我能选择的专业不能是G5的商科大热门,但有很多其他非热门专业也可以去选择。
像美国申请,虽然我没有考出GRE,但因为疫情,很多项目也不要GRE了。中外联合办学的这个教学体制,让我豁免了语言考试;我的软件背景,刚好更受美国高校的青睐。所以总体来看,我整个申请是以学校综合排名为导向,然后选择适合我的不同的专业,我的文书也都是对口定制的,几乎每一篇都不同。比如申请灾害评估这个项目,文书切入点背景结合了我的家乡在2021年发生的洪涝灾害,以我周围家乡的情况去描述我对于这一领域的认识;又比如申请市场营销相关的专业,则着重从我的实习经历延伸出去,讲我对于marketing的思考。对口的文书,带来了满意的申请结果。期间,我在英国求学的时候还遇到了很多事情,比如得了新冠,又比如生活上遇到了一些不顺的事情,好在,在老师们的帮助下,都顺利挺过来了。申请结果非常让我满意。而且我本人在这样的规划下,可以避开去刷雅思或者考GRE这两个我并不是特别擅长的标准化考试。
学姐建议
对于其他就读于中外合作办学的同学,我的意见就是——中外联合教学,它其实有利有弊,对未来有不同规划的同学可以选择继续就读或转学。像我就非常喜欢它的本科课程设置,如果以我前两年的情况,可能也会担心自己没有办法负荷课业,后2年,尤其是在英国的课程,反而是比较轻松的,刚好是我可以负荷的一个学业量。我也是在后期把GPA从一个比较不好看的局面扭转到一个刚好可以申请G5的分数。
如果你是未来要读博或者做科研的,那要记住——我们中外联合办学的这个教学体系里面,它的科研资源并不丰富。很多同学会考虑校外的商业化科研项目。但是像美国就有更好的科研资源,我自己的很多朋友去到像是威斯康星麦迪逊或者波士顿大学这个层次的美国学校读本科,这些学校就会给很多本科生可以参与的科研机会。所以我觉得如果你是一个想要长线发展学术或者有读博打算的同学,可以考虑转学到美国。而且,中外联合的教学体制比起大陆本科来说更好转学,毕竟课程体制是一个欧美体系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