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未成年人的教育问题,社会各方都非常关注。除了增加教育资源,建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外,家庭教育也是不可或缺的一环。然而,传统的家庭教育方式有时会走入一些“误区”,比如过于注重成绩、追求功利性的“鸡娃教育”,这样的教育方式对孩子的全面发展并不有利。
电子游戏凭借出色的互动性,沉浸感,逐渐在未成年教育中起着积极作用。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心理学家研究发现,玩电子游戏可以提高儿童的空间感知能力。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的研究也指出,玩电子游戏可以提高儿童的创造力。作为一款热门游戏,《蛋仔派对》不仅能有效帮助家长缓解儿童教育焦虑,还能寓教于乐,通过游戏内容发展未成年人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蛋仔派对》主打欢乐竞技玩法,对于释放情绪效果显著,同时游戏的UGC创作工具还可以为未成年人提供知识实践的虚拟舞台,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在父母的协助下,一家人一起参与游戏地图的创作过程,也能建立良好的家庭关系,增进亲子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一举两得。
在游戏虚拟的创作空间中进行地图创作,也是未成年人知识实践的过程。在父母的指导下,未成年人从0到1逐步完成游戏地图的创作,逐渐将自己的知识、想法、好奇心融入到创作内容当中,最终完成属于自己的独特作品,这种成就感和获得感也能大大激发未成年人的求知欲和成就感。而《蛋仔派对》还不断将知识和文化教育引入未成年地图创作主题,让教育效果得到进一步提升。
以UGC地图作为内容载体,《蛋仔派对》将传统文化、科普知识等教育内容融入到游戏的内容主题当中,彻底让未成年人告别传统教育的“困难模式”。例如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记》,就被创作者制作成为了游戏地图,未成年玩家在游戏中可以在虚拟场景感受“桃花源”原文中“土地平旷、屋舍俨然”等意象,让古文的魅力生动地展现出来。还有《蛋仔食物的一生》地图,能让玩家扮演“食物”穿行在人体的消化系统中进行冒险。这样,枯燥的生物学知识就轻松且印象深刻地被未成年玩家记住,完成了知识的有效积累。
当然《蛋仔派对》的创新教育模式也不止于线上,通过与权威机构合作,在线下也为孩子们带来了更加轻松有趣的公益科普活动,拓展未成年人的社会阅历,同时传递正能量。例如暑期携手新华社卫星新闻实验室开启的探月科普联动活动,就通过科普趣味视频、UGC地图搭建活动等形式为广大未成年群体带来一场生动的探月科普知识盛宴。
针对高发的网络诈骗、电信诈骗等安全隐患,《蛋仔派对》先后联合上海通信管理局、上海网警、杭州市公安局反诈中心等权威机构在线下开展反诈科普活动。活动通过防诈漫画、地图共创等内容为未成年玩家传递反诈知识,提升网络安全意识。此外, 《蛋仔派对》也通过了开展植树节公益、海洋公益等活动,引导未成年人了解社会公益的重要性,传递正能量。
帮助未成年人走出教育焦虑,告别“鸡娃”教育导致的学习“困难模式”,需要开拓更多的新场景。而《蛋仔派对》就成功通过UGC+教育的创新模式,不仅为未成年人教育开辟了一条寓教于乐的全新道路,也为广大家长提供了一种可选择的全新教育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