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和导师之间的各种关系一直让人们津津乐道,有的其乐融融,有的冷漠如水,所有的兵戎相见,有的还有非分之想。但是我们能见到的各种关系,往往要当事人站出来,我们才会见到其中的各种猫腻和绯闻。
不过让我们没有想到的是,实际上早有同学写出了这样的好论文,并作为自己的硕士论文进行了发表,深入的探寻了《她为什么换了导师》的新路历程。这其实已经不止是一篇论文,而且还是对师生关系的回味和反思。
这篇论文是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专业教育原理方向的学生所写,确实符合其 有研究方向。而此时火爆是因为一个博主在自己的社交网络平台分享出了这篇题目就很耀眼的论文——《她为什么换了导师》。
仔细看的话,这篇论文不仅仅是论文,而且是对事情或者“故事”的分析和讲述,更像一篇小说或者纪实文学,我们能够看到论文小节标题中包括“遭遇‘下马威’”、“苍白蜜月期”、“实习风波‘劫’”、“相识的尴尬:‘我当时真的特别傻’”、“导生情感淡漠:‘对对对’”、“悄然离去:‘不想再有什么纠葛’”等,从标题上我们就可以想象出这个作者对什么事情进行了探寻。虽然有人称其实“学术圈自己的小说”,不过如果是小说的话,是否能够通过严格的硕士论文审核,显然不太可能。
能够通过导师们的论文答辩,足以见得这个论文的选题在他们的圈子里不是什么新鲜事。
当然,如果分析论文的话,基本就是导师和学生的论文选题差异分歧大,两人产生了矛盾,导师和学生之间出现了冷暴力。而最终的解决方式是换导师。
笔者观点:
高校层面,尤其是到了研究生的层面的东西,是普通人很想探知的。实际上他们也是普通人,也有七情六欲。爱情、妒忌、愤怒、仇恨、造谣、拉帮结派,在他们中间非常的普遍。
像导师和研究生学生之间的关系最有名的无非就是浙大孟伟,对导师极尽诋毁,并吸引了大量的粉丝。而其被深扒之下,无非是自己的学习和研究成果(没有一篇论文)并没有能够达到毕业的水准。被博导给延迟毕业了。
孟伟愤怒之下,把矛头对准博导对准浙大。
当然也有很多事情,可能问题出在导师的身上,好色、贪财、好大喜功、狂妄自大的也不胜枚举。
实际上个人以为,研究生导师和学生之间的正确关系应该是建立在相互尊重、信任、合作和知识共享的基础上的。如果不互相尊重,信任,又如何能达成和睦的师生关系,尤其是他们的师生关系已经不同于小学初中高中甚至是大学本科的关系,他们更接近于亲人和传承文化技能的关系。
甚至能形成学术的派系,这就需要之间的互相理解和帮助,尤其是在论文研究上,导师应该与学生共同制定研究计划、目标和策略,共同开展研究工作,并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建议。如果双方达不成共识,换导师大概就是学生能够获得的最好结局了。
图源互联网,侵删。和你一起看教育趣闻,分享教育理念,期待您的关注、分享和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