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别克E5视角看Model Y:都是美系车,你为什么卖的这么贵?

2023-10-22   汽车扒一扒

后期发力,用来形容别克我觉得非常合适。

从去年到现在,别克一直困顿于无新能源可卖的尴尬处境,E5的确是拯救别克困局的一台车,此前的版本22.99万起,价格看似很合理,但随着自主品牌价格战的打响。

别克还是hold不住了,不久前推出了价格更低的16.99万版本。

很显然,不到17万的别克E5打的就是新势力,毕竟来得更晚,一定要重新刷新自己的定位,中国的新能源发展历史,严格意义上来说是以特斯拉、比亚迪为起点,特斯拉将高定价产品推向市场。

新势力以特斯拉为学习对象,疯狂发展,带动了整个产业的发展。

贯穿过去10年电动化历史,别克的话语权非常弱,一方面是通用本身在全球战略发展方向上,EV一直都不是重点,另一方面国内市场还有销量,转型速度必然非常慢。

但2023年,通用发起了激烈的猛攻,显然从成本上来说,17万的别克E5很难找到利润窗口。

大众ID.3表示目前单车亏损幅度在4万元左右,而这只是一台续航450km,尺寸较小的A级产品,别克E5则是一台尺寸超过4米8的中型SUV,续航超过500km。

从成本上来说,别克E5很难盈利。

但为了打开窗口,铺平市场,保证品牌在电动化路径上的活性,17万的别克E5至少在策略上是成功的。

一方面,产品基本面优势很足。

尺寸接近4米9,CLTC续航成绩为545km,虽然配置整体表现并没有特别丰富,但很显然基本配置依然做的不错,比如说L2级自动驾驶辅助、30英寸中控大屏,这些配置都是明显的加分项。

另一方面,从预算角度来看,17万预算只能选择到零跑C11这种新势力车型,而且零跑在尺寸、工艺两个角度来说都没有明显优势。

别克最聪明的点就在于,合理的调整了品牌价值,通用认为自身已经丧失了合资光环,重新定位、重新定价、重新设计,所以17万的别克E5简单来说只是别克转型的第一步。

如果我们退一步来看Model Y,同是美系品牌,两大美系品牌在中国市场想要获得更多的生存空间。

前者靠着重新定位想要在20万以内电动化市场获得话语权,后者则利用设计、品牌价值以及不错的用户沉淀,想要在高端市场继续发力。

这两个品牌有一些共同点,既是美系品牌,又同在上海生产, 其本身的出身、设计环境、生产供应链差距并不大。

特斯拉定价更高,除了本身品牌强势号召力强,能够带来更好的利润空间之外,还有的确在三电系统、自动驾驶辅助系统上更好的产品表现力。

别克E5本身也有亮点,但无奈品牌价值感逐步下行,必须要靠着降价来维系市场份额,从成绩上来看,别克E5的降价策略非常成功,已经成为细分市场中逐步走量的车型。

中国电动化市场竞争非常激烈,降价不丢人,丢人的是降价之后还没人买,比如说奔驰GLA、奥迪Q2 e-tron这些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