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大江健三郎去世,“对中国最友好的日本作家”走了

2023-03-14   日本物语

原标题:日本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大江健三郎去世,“对中国最友好的日本作家”走了

3月13日,日本著名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大江健三郎去世的消息,受到不少读者关注。据NHK报道,大江健三郎已于3月3日因衰老,享年88岁。

对于中国读者来说,大江健三郎是一个熟悉的名字,但相较而言,对他的作品还是比较陌生的。这是因为,大江健三郎的书并不像村上春树、东野圭吾的作品那般畅销,而在风起云涌的影视改编潮中,也罕见大江健三郎的作品,仅有自传体小说《平静的生活》《饲育》以及《我们的时代》等被改编成电影。

但中国读者包括许多网民,对大江健三郎感到十分亲切,他是一位与中国往来颇多的日本作家,曾六次来到中国,每次前来都得到了隆重的欢迎。媒体的频繁报道,使得他身上聚结了很多“中国情缘”,说他是“对中国最友好的日本作家”并不为过。大江健三郎对鲁迅情有独钟,2009年访华时蹲在鲁迅石像前失态痛哭的情形,曾让陪同者不知所措。

1935年,大江健三郎出生于爱媛县喜多郡大濑村(今内子町)。1957年,他在《文学界》上发表小说,开始受到文坛瞩目。1958年,他的小说《饲养》获第三十九届芥川文学奖。1994年,他获诺贝尔文学奖,是继川端康成之后第二位获此殊荣的日本作家。给大江健三郎颁发的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词中,有这样的评价:“通过诗意的想象力,创造出一个把现实和神话紧密凝缩在一起的想象世界,描绘现代的芸芸众生相,给人们带来了冲击。”

学者、随笔作家止庵评述,大江健三郎的文学与谷崎润一郎、川端康成、三岛由纪夫等人截然不同,他所写的不是“日本的世界”,而是“世界的日本”。在他的小说中,人物的心理、感受、思考,都是“世界性的”而不是“日本性的”。

大江健三郎的写作以先锋气质、人文色彩等,在日本文坛独树一帜。他曾多次谈及中国作家鲁迅对自己的影响:“十二岁时,第一次阅读的鲁迅小说中有关希望的话语,在将近六十年的时间内,一直存活于我的身体之中。”母亲寄望他写出像鲁迅《故乡》那样的文学作品,而他回应说:“我一生都在思考鲁迅。”

大江健三郎与中国作家莫言是好友。2001年,日本NHK电视台策划了一档名叫《二十一世纪的开拓者》节目。当听说到中国采访莫言时,很难请动的大江健三郎竟意外地答应出山。当时他就说:“我认为在中国最有希望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是莫言。”

大江健三郎陪同莫言回到他山东高密大栏村的家中过年,与莫言的家人交谈,晚上一起吃饺子度过中国的除夕夜。

以上です

资料来源 网络整理

如果喜欢我们的作品,请持续关注日本物语,并动动您的小手给我们加星标,以及文章右下角的“在看”!

以下是星标的添加方法,在这里要感谢各位读者,我们需要大家的支持,你们的支持是我们一所悬命的动力!

别忘了点“在看”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