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瑾:过了五十岁,最好的活法,都在“六个字”里

2022-07-03     文豪野魅

原标题:南怀瑾:过了五十岁,最好的活法,都在“六个字”里

人的一生,如同行路一般。

不同的年龄阶段里,大家走过不同的路,看到不一样的风景,也会赢得相应的收获。

从年少开始,我们在懵懂中,走过青葱的岁月。

在这个阶段中,大家逐渐形成个人的意识,内心满满的期待,希望在接下来的旅程中,能够迎来花团锦簇的景象。

即使会面临再多的挑战,我们依旧有必胜的信心。

而当步入中年,许多人的生活稳定了、工作有所成就了,似乎迎来一生中最好的年华;可实际上,大家上有老、下有小。

在这样的背景下,想要活得洒脱自如,仍旧是一件困难的事情。

跨过“知天命”的年纪,许多人才会长舒一口气。

人生五十岁过后,孩子们基本上独立了,大家也在职场上站稳脚跟了;直到此时,朋友们才会有一定的闲暇,去享受当下的生活。

关于人生的修行,南怀瑾先生曾经这样说:

修行的最高境界,无非是这九个字,拿得起、放得下、想得开。

对于年轻人来说,大家应该有梦想、有追求,更要有直面困难的勇气。

拥有“拿得起”的心态,能够让一个人,在丰富阅历的过程中,坦然面对接二连三的挑战;经过一番磨砺之后,迎来玉汝于成的结果。

而当过了半百,迎来人生下半场,大家就要坚守这六个字,“放得下”和“想得开”,这样才能把握当下的幸福,不至于迷失在“得不到”与“已失去”的烦恼里。

过了五十岁,最好的活法,都在“六个字”里,希望你能懂。

“放得下”,心无挂碍才能活得洒脱。

曾几何时,拥有梦想,才能展翅高飞。

可是,对于大家来说,一旦上了年纪,就容易患得患失。

那些匆匆离去的物事,很容易勾起恋旧的情怀,于是一些人便会带着遗憾,深感如果之前换一种方式去待人处事,是不是就会迎来全然不同的结果。

即便,你有再多的感触;即使,你内心有再多的后悔。

那些离你而去的时光,终究是无法挽回了。

站在五十岁的门槛上,和过去说一声再见,无论之前是得还是失,就此全然放下;能够做到这一点的人,不失为一种大智慧。

从此之后,不念过往,放下一切妄想。

当一个人,拥有“放得下”的智慧后,将会在余生的漫长时光里,找准自己的定位,用自己的方式,重新拥有一番精彩。

迎来人生下半场,就不要被烦恼束缚了,选择轻装上阵的人,才能活得坦荡和幸福。

“想得开”,做起事来方能得心应手。

每个人的一生,都期待着平安顺遂。

而实际上,诸多不如意的事情,时常不期而至,让人避不开、躲不过;唯有用良好的心态去应对,才能在许多的磕磕碰碰中,保持住一颗初心。

常想一二,不思八九,事事如意。——林清玄

既然,人生很难在一帆风顺中度过,那么应该怀着什么样的心态,才能多一些坦然、少一些困惑呢?

用林清玄老师的话来说,将事情化繁为简,想得开就通透了。

当经历过世间的繁华,迎来岁月静好的时光,更需要大家具备“想得开”的智慧。

要知道,在这人世间里,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完美。

但是,当一个人能够在得失面前,保持平和的心态,却能够让自己的处境最优化,也能在余生中,把握住最好的活法,那便是遇事能想开,不会被凡尘琐事所干扰。

过了五十岁的门槛,还有什么想不开的呢?

追过了梦想、拥有了婚姻,儿女陆续走上职场,能够独立去生活;接下来的漫长时光里,想得开的人,才能及时转变心态,方能抓住余下的时日,争取一种不后悔的活法。

南师的智慧,用一种简单易懂的方式,给予我们足够的启迪。

人生,是一场漫长的修行。

但是,现实生活中,又有多少人,能够具备顿悟的智慧呢?

许多人在忙忙碌碌中,为柴米油盐操碎了心,因此没有了反思的习惯,也无暇顾及其他太多的东西,结果日子在蹉跎中反复进行着。

生活需要去经营,更需要在关键的时候,能够“断舍离”。

人生很短,倏忽之间。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庄子。

生活中的大家,随时可能会面临无常,也阻挡不了时光的流逝;如果,沉浸在得失之中无法自拔,那么余生将会过得磕磕绊绊,终究无法释怀。

在该把握的年纪里,我们不妨学习南师的态度,做一个“拿得起”的人,全力以赴去追逐自己的梦想,不给青春留遗憾。

而当人生过半,在下半场中,大家就需要换一种心态过日子了。

做一个,既能“放得下”也能“想得开”的人,才能在余生的岁月里,活得洒脱和通透,才能拥有一种最好的活法。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81212f6755fd45160dc2bddba0d2cf0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