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不同,语言就不同,那剧种便不同。
晋剧我是陌生的,虽然晋豫同为北方,只有一河之隔,两山相望,但人文语言相异。昨晚我看了晋剧《傅山进京》,晋胡声声,梆子阵阵,晋腔晋韵,尽展晋风晋情。调我不甚喜欢,弦外之音便听出了点些许,不必说唱腔通俗,不必说场景转换快,也不必说谢涛老生功底深后刻画的好。但就说说傅山其人其精神世界吧!
傅山,太原人也,又称傅青主。职业医生,成名于书法。明末进过京告过状,请过愿轰动朝野。清初,康熙爱其才学,拉拢以服天下士子,令人逼其进京,随不愿仕终老一生。朝代更替、社会变革,动荡时期的傅山经过内心的煎熬最终还是妥协了 ……
我折服此君不附炎趋势,审时度势,更膜拜其超越的书法体势。
傅山本是一个忠厚老实的学问人,淡于名利,勤于读书。他的书法初学赵孟頫、董其昌,几乎可以乱真。他的《上兰五龙洞场圃记》为崇祯十四年(傅山书法公元1641)作,与宋人风范毫无二致。宋代文人喜欢用生僻字眼和典故,傅山也是如此。他学富五车,积学深厚,又颇具个性,加之书法界有了张瑞图、黄道周、王铎和倪元璐等诸名家的影响,傅山的书法更是具有一种奇特的怪味。当然最主要的还是他的人生观和审美观起了决定性作用。他对颜真卿的人品书品推崇倍至,简直是五体投地。他写大字喜用颜体,如《集古梅花诗》,就是写小楷也用颜体,如《逍遥游》。邓散木《临池偶得》中说:“傅山的小楷最精,极为古拙,然不多作,一般多以草书应人求索,但他的草书也没有一点尘俗气,外表飘逸内涵倔强,正象他的为人”。他的颜体写得非常好,流传至今的颜体大字楹联和榜书多件,皆端庄遒劲,刚健有力。
傅山在书法艺术理论上是有贡献的。他所提出的“四宁四毋”理论极其精辟,对整个艺术范畴有着普遍意义和深远影响。
傅山留给我的是广袤的精神世界 ,和无尽的连绵 ……
作者简介:颜蒙恩,男,80后,洛宁中原人。现在洛阳从事金辰教育辅导。平时酷爱书画,师从西安书法大家吴三大,闲暇好诗词歌赋,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