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得身形似鹤形
千株松下两函经
我来问道无余说
云在青天水在瓶
选得幽居惬野情
终年无送亦无迎
有时直上孤峰顶
月下披云啸一声
——李翱《赠药山高僧惟俨二首》
这首诗的来源——
唐朝会昌年间,山南东道节度使李翱数次派人请药山惟俨禅师进城供养,均被禅师拒绝。
一日,李翱亲自登门造访,药山座在蒲团上,手拿经卷故意不理睬他。
李翱忿然道:"见面不如闻名!"说完拂袖而出,这时,药山冷漠地对他说道:"太守怎么能贵耳贱目呢!"
这一句话使得李翱为之所动,遂转身礼拜,并问道:"什么是道?"
药山禅师伸出手指,指上指下,然后问:"懂吗?"
李翱说道:"不懂。"
药山解释说:"云在青天,水在瓶!"
李翱听过药山禅师的点化,茅塞顿开。
原来真理就在青天的云上,瓶里的水中!
道在一草一木,道在一山一谷,道在宇宙间一切事物当中。
他当即提笔写了一首诗:
证得身形是鹤形,千株松下两函经。
我来问道无余话,云在青天水在瓶。
古人的心境是今人普遍无无法企及的一种高度,古人的生活方式很慢,有大量的时间用来观云赏月,在思想上精神上也有很多的空间,现代的工作及生活把时间都打成碎片化,我们不能专心的去做一件事情,所以即便是大德就在我们身边点化,可能也不知所云。
减少内心的欲望和执着,世俗中能够放下一些不必要的物质攀比,可能我们的世界里就允许有了可以听到呼吸的时间和心境,直到我们觉得拥有空气、阳光、水、食物、就可以很知足的时候,我们就会慢慢面对自己的内心困惑,也许当有一天我们反思我们到底是谁的时候,我们的生命旅程也就意味着新的开始了。
当我们不再有那么强烈的贪心、嗔心,我们才愿意看到本来的自己,就是那“云在青天水在瓶”的本来面目。
来源:极简主义的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