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过三道坎后,刘嘉玲的大女主戏才刚展开(上)

2020-01-16   冷眼观贵圈

跨过三道坎后,刘嘉玲的大女主戏才刚展开(上)

刘嘉玲的生命中有三道坎,一道比一道难跨。

第一道是事业坎,陪跑二十年终获肯定。

1980年,因为父亲的工作调动,她们全家从苏州搬到香港。

那一年她15岁,出落得亭亭玉立,唇红齿白,心情极为复杂。

离开故乡,就等于将自己连根拔起,来到一个全然陌生的地方,一切都要从新适应。

在无边的思绪中,火车呜呜地驶远了。

初到香港,刘嘉玲的心情很沮丧。她发现港人的穿着打扮很时髦,土里土气的自己显得格格不入。

想要融入新的环境必然要付出艰苦的努力。单为了说好粤语,刘嘉玲就付出了很多心血。

因为喜欢黄日华,又有点舞蹈和唱歌底子,她报考了无线的艺员培训班。

有一个环节是用粤语念一份司仪稿,刘嘉玲用普通话念完后,全场震惊。

土气的打扮和蹩脚的粤语令她成为全场的笑点,刘嘉玲落荒而逃。

事后考官之一的刘芳刚给她打电话,对她的美貌和勇气表示欣赏,并真诚的建议她去选港姐。

选港姐靠仪态和气质,拍电影现场不需要收音,刘芳刚打包票她可以进前十五。

结果刘嘉玲拒绝了,外表柔弱的姑苏女孩有一股不服输的韧劲,她坚持要考无线艺员培训班。

她让老师等她一年,回去就苦练粤语。

她捧着报纸一遍遍地读,观察电视上演员的口型对着学,还蹲在路边研究女孩们的穿搭。

这个过程看似简单且其实是无比痛苦的,一个人摸索,一个人咬牙扛过。

所幸刘嘉玲扛过去了,第二年被无线录取。尽管她的粤语仍带着苏州口音,但已经比原先好很多了。

刘嘉玲努力地学习表演,练习粤语,却仍被屡次嘲笑。

同学们叫她“北姑”,明里暗里。

愤怒伤心也无济于事,刘嘉玲能做的只有忽视,忍耐和努力。

毕业后,她进入TVB当演员,却只能在电视剧里插科打诨。

台词不到三句,说完了总要被导演骂一顿,还是因为口音。

在无线的七年,刘嘉玲拍了几十部剧,配角演了大把,主角也有一些,但始终处于“戏火人不火”的状态。

人们提起她,总是会淡淡地回一句“哦,那个女演员”,然后没了。

把青春年华都投入到戏里,刘嘉玲不后悔;没能大火,她也不抱怨。

既然选择了这条路,那就一直走下去好了。

1990年,刘嘉玲离开TVB投身电影圈。

她找到了适合自己的舞台,逐渐发光,后来大放异彩。

刘嘉玲的伯乐是王家卫,他找她出演了《阿飞正传》里的舞女露露。

来回擦地板的动作,刘嘉玲演了27遍。

拍摄完后,她才想起自己是个女人。

凭借这个角色,刘嘉玲斩获了法国南特三大洲电影节“最佳女主角奖”,入围了金像奖和金马奖。

她暗自较劲,希望有朝一日可以拿到金像奖。

对她来说,那意味着真正的认可。

这条路上也是荆棘丛生。

刘嘉玲的运气实在不好,她和张曼玉演了《阮玲玉》,又凭借《自梳》赚了一波票房。

拍了一部又一部叫座的电影,有次大家都认定最佳女主就是她了,很多竞争的女演员都识趣没来。

刘嘉玲自信满满地坐在台下,结果出来了,她的脸色一瞬间黯淡下来,不过她很快又调整好了情绪,这一转变被媒体巧妙地捕捉到了。

那次得奖的是饰演《表姐,你好嘢》的郑裕玲。当看到信封里露出“玲”时,主持人林青霞还朝刘嘉玲笑了,没想到会花落他家。

然而这只是开始。

前后四次颁奖典礼,每次刘嘉玲都自信满满地去,然后失望而归。

她终于明白了:自己不能靠拿奖证明自己,只能通过演技来征服观众了。

放下了一些东西,心境也变得开阔了,刘嘉玲的演技反倒更好了。

2007年,她凭借《好奇害死猫》获得金鸡奖最佳女主角。

2011年,她终于凭借《狄仁杰之通天帝国》中的“武则天”获得金像奖最佳女主角。

从被提名到获奖,刘嘉玲奋斗了二十年。

把奖杯捧在手里的她称“想不到拿奖的滋味是这样开心”,因为专注表演反而忽略了拿奖的重要性。

她成为了一名真正的演员。

前几天的TVB万千星辉颁奖典礼上,陪跑多年的马国明也终于拿到了视帝,辛苦付出得到了肯定。

第二道坎是爱情,主角是两个男人和三个女人,配角若干。

刘嘉玲的爱情故事百转千回,主角不只有梁朝伟。

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篇分解。

文/【冷眼观贵圈】原创,转载请注明: 冷眼观贵圈,欢迎订阅,图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