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价跌了公摊涨了...昆明开发商永远不会吃亏?

2019-12-12   搜狐焦点网


在世界几乎所有国家,住房面积都是按照套内面积进行计算 ,即购房的面积为实际使用面积。

然而,中国还在行使一项“奇葩”的购房制度——公摊。

公摊制度最早起源于香港,是香港开发商把房产拆分出售的一种营销套路,但随后因为恶劣的市场反响被废除。

公摊可做盈利工具,也能成抵债挡箭牌?!

众所周知,购房者可以很容易测量出套内面积,却无法实际测量公摊面积。按昆明楼盘均价1.3万元/㎡来计算,如果一个楼盘有1000套房源,开发商每多算0.1㎡公摊,那么就可以多赚130万元,比卖一套房子要“更轻松”...

而通常所缴纳的物业费、暖气费、甚至房屋保洁等一系列费用都按照建筑面积来计算,然而被计入公摊面积的电梯间、门厅、小区公共大堂等却被物业用作广告收益,而业主一分钱都拿不到。

更有甚者,小区的公共用房被作为商业出租,如建盈利性质的休闲会所等。

(公共设施被拍卖)


昆明西亚山庄小区更是超出常理,不仅无视“业主公摊面积”,更转手作为债务抵押。昆明西亚山庄开发商因债务纠纷,将小区大门、配电室,道路等小区公共设施作为抵押,而这些设施是明文规定作为小区公摊面积的一部分。

目前,商品房销售面积=套内建筑面积+分摊的公用建筑面积

2月18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官方网站发布《关于<城乡给水工程项目规范>等38项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全文强制性工程建设规范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其中第二部分2.4.6条指出,“住宅建筑应以套内使用面积进行交易。

(住宅建筑应以套内使用面积进行交易)


但该文件并无约束力,仅为公开征求意见。截止发稿当日为止,还尚未出台相关公摊实际政策。

有购房者对此事表示担忧,如果开发商以套内面积来进行计价,会不会导致房价上涨?就和“全装修政策”一样好心办坏事?

其实,取消公摊这一说法有误。真正市面上执行的为“实行套内面积计价”。其实只是换一个花样来计算房价。

目前,与房屋面积息息相关的有房价、物业费、契税等。

但有购房者提出疑问,之前是按照建筑面积购买的房屋,以后二手房出售按套内面积出售会不会导致贬值?目前业界的主要声音为,取消公摊提升楼盘单价在所难免,然而契税等其他附加收费标准还暂未有定论。

目前,重庆新房价格以建筑面积和套内面积计算两种价格,在交易时候按套内面积计价。但维修基金、契税、物业费是按建筑面积计算,精装修费用按套内面积计算。

所以,如果取消公摊,除了房价会小幅上涨以外,其他附加费用并不会有变动。

无标准,无管理,是目前国内公摊面积的现状。

曾有新闻爆料说某回迁房小区公摊面积高达50%,仅因为多加了几部电梯。

而目前昆明市面上绝大多数的商品房的公摊面积远高于20%,部分打着“洋房、板楼”等口号的商品房更是公摊高达30%+,两梯两户的产品为该类高公摊的“重灾区”!

昆明市面上公摊现状

南市区某项目JDYTX,公摊20%(36层 3梯6户)


南市区某项目XWH,公摊25.45%(33层 2梯5户)


西市区某项目XCWYGC 公摊22.66%(33层 2梯4户)


其中,还有部分项目公摊高达25%+。如:西市区某项目CFSL公摊28%、呈贡区某项目CGWYGC 公摊25.12%,呈贡某“改善房”项目更是高达33%。私聊血拼姐,询问更多楼盘详情 (数据来源网友提供、房产信息网)随着昆明楼市进入“改善房时代”,公摊面积也“水涨船高”,昆明近年来主推改善性板楼产品,电梯多、户数少成为公摊高的一大因素。很多楼盘主打“电梯入户”,但电梯间的公共空间并不计入产权面积。

公摊面积范围:

1. 大堂、公共门厅、走廊、过道、电(楼)梯前厅、楼梯间、电梯井、电梯机房、垃圾道、管道井、水泵房、消防通道、变(配)电室、值班警卫室等,以及为整幢服务的公共用房和物业管理用房以及其他功能上为该建筑服务的专用设备用房;

2. 每套与公用建筑空间之间的分隔墙及外墙(包括山墙),为墙体面积水面投影面积的一半。

套内面积范围:

套内面积即为套内建筑面积,由三部分组成:套内使用面积+套内墙体面积+阳台建筑面积。目前国内仅有重庆实行“套内面积”商品房计价形式。

总结:

其实,就目前来看,昆明的“限价政策”能有效地约束房价的报复性增长,并不用过多担忧房价会大幅增长。

相反公摊制度的透明公开化,能更有效的提升房地产市场的健康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