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带孩子,就像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有人说,从前不懂父母,自从成为父母之后,才知道做父母的难,才开始体谅老去的父亲母亲。
而事实上,更多的年轻人,奔波在家庭和工作岗位上,他们没有那么细腻的想法,去满怀感恩。
有的家庭,甚至因为新生儿的诞生,闹得父母和子女之间关系冷淡,很不愉快。
有一位52岁的大姐,讲了她的故事,让人动容。
30多年,他们两口子辛辛苦苦养活了一对儿女,儿子今年32,女儿也有30岁的。咬紧牙关,让两个孩子都结婚生子,走上成熟的人生轨道。
但女儿却说,不会给老人养老,这是怎么回事呢?
儿子结婚,老人家给在城里找了套房子,付了首付。
女儿出嫁,不要彩礼,再加5万块做嫁妆,希望女婿对女儿好点,两口子觉得这已经算是很尽心力了。
儿子女儿,分别住在城市的两端,但生孩子的时间却很接近。
老人觉得跟着儿子住,是合情合理的,所以儿子的孩子,也给两个老人带,生活费老人都会从养老金拿出一部分,贴补家用。
女儿的生活并不轻松,丈夫为了还城里的房贷,每个月的收入没有任何结余,他上面只有一个母亲,身体还很不好,不仅不能帮扶小两口,有时候还需要儿子媳妇照顾。
在女儿提出让妈妈过来帮自己带孩子的时候,妈妈思量再三,还是拒绝了。毕竟她婆婆和女儿住在一起,如果自己过去,抬头不见低头见,很不方便。
更重要的是,女儿出嫁了,就是别人家的儿媳,在中国传统观念中,这就是外人了。儿子这边如果自己不帮手的话,也会很辛苦。
女儿听完妈妈的话,哭着说不会给他们养老了。说完就挂掉电话,很久都不怎么联络。
这位老姐姐认为不是自己的错。
老人带孩子,真的能给子女减轻很多压力。虽然老人带孩子,会遇到一些观念和教育上的冲突,但老人带孩子的优势,是用啥都换不来的。
首先,老人把手年轻人更有精力赚钱
就像这位大姐一样,只有她在儿子家住着,尽心尽力把孩子照顾好,才能让儿子没有后顾之忧地打拼工作。
而相反,女儿那边本来男方家庭,老人无法出力,丈夫工作压力大,更加难以维系生活。那就别提生活质量了,想必让人心酸。
其次,孩子成长的更加自信
对比儿子女儿的两种生活条件,儿子和女儿的孩子,会在成长中产生不同的发展趋势。
从心理健康角度来讲,老人和儿子都围绕在侧的孩子,获得的爱更多,在成长过程里会更加自信积极,对于塑造孩子正面的性格,有非常大的帮助。
而女儿的孩子,很可能因为家庭的不和谐,总是处在怨怼的低压环境里,对生长是不利的。
最后,对老人自身也有好处
老人在为孩子付出的时候,不仅仅是付出而已。要知道,老人一旦没有牵挂,会加快老化速度,并且如果的独居老人,病了都没有人照顾。
相反,和子女住在一起,帮助子女带孩子,一方面可以促进老人把精力用在孩子身上,每天被迫增加运动量,另一方面,一旦老人身体状况下滑,住在一起的子女还能照顾他们。
当然,对于大姐家子女不在一起,又需要老人帮忙带孩子的情况,也是可以解决的,不需要搞得剑拔弩张。
健康而平和的生长环境,对孩子心理健康极为重要。
可以给这位大姐,或者类似这样情况家庭一些意见。
其一,抛弃女儿是外人的老旧观念
现代社会,儿子女儿没有区别,只要都是用爱浇灌大的,以后一定会给家庭好的反馈。相反,因为"重男轻女"的偏心,反而会让家庭出现裂痕,修复裂痕需要付出的努力,比创造裂痕难上太多。
其二,合理分配精力
作为年纪已经迈过50大关的老人,精力确实有限。似乎带了儿子的孩子,就无法帮助女儿。
但其实,分配好时间和精力,己方坐下来谈个协议,一家人没有什么问题是解决不了的。
比如在儿子家带星期一到星期三,在女儿家带星期二到星期六,周末休息一天。
老人的体力能得到恢复,还能和两边的第三代取得感情,等孩子长大一些,甚至可以带到一起玩,更节省精力。
这样,不仅舒服得多,女儿和儿子都会记得老人的好,又怎么会说出不给她养老的话呢?
子女问题一直是很尖锐的,但巧妙的用一些智慧,没有过不去的坎。
你认为,如果给女儿带孩子,应该把女儿当做外人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