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迪庆。
藏语意为“吉祥如意的地方”。
这里是《消失的地平线》中描绘的远在东方群山峻岭之中的永恒和平宁静之地,香格里拉核心区。
既是滇、藏、川三省交界,又有金沙江、澜沧江、怒江三江并流,这片土地深藏了无数奇美。
一起来看看这里最美的12处古村落,那些雪山下最为纯净的圣美之景,你可曾去过几处?
逆澜沧江而上由滇入藏茶马故道上的同乐村,位于迪庆维西傈僳族自治县叶枝镇高山峡谷中,是三江并流”(金沙江、澜沧江、怒江)的核心腹地。湍急的江水穿峡而过,哺育着两岸的古老的傈僳大家族。或许,这才是大自然最真实的模样。
这是一个隐藏在丽江到香格里拉途中鲜为人知的小村庄,也许破旧,也许落败,却是多少人梦魂牵绕的天堂。它有个非常吉祥的名字——同乐。两百多年来,生活在寨子里的傈僳族祖祖辈辈依靠勤劳和智慧,与这里的山水草木和谐生息。
地处遥远而偏僻的大山中的同乐村,偏离国道、省道,进入寨子没有捷径可走,只有一条弯弯曲曲的村道,沿着山脚蜿蜒10几公里。如果没有当地人领路,谁也不知道在这村道的尽头,竟藏着一个如此美丽的地方。
作为澜沧江流域典型的最古老、最具特色的傈僳族村寨,整个村寨只要有百余户人家,几乎全部都是傈僳族人,是维西县最具代表性和最古老的傈僳族山寨。让人称奇的是这里至今仍保留着传统傈傈族风格的建筑——木楞房。他们的房子都是木头做的,不上漆,不用铁钉,用木料来相互嵌入牵制。就连屋顶上的瓦片也是木板的,这些厚实的木板上压着石头用来固定。
村中民居都依山而建,远观只见房屋层层叠加非常漂亮。到了秋冬时节,整个村子的屋顶上都盖着一层霜,白茫茫一片,宛如白雪一般。
这里的一景一物,都有一种让人难以逃离的情愫。一阵风吹过来,云雾四处飘散,整个同乐村更显得扑朔迷离,人间最美不过如此。
尼汝,很多人还没听说过的一个地名,她位于三江并流区的腹地,迪庆藏族自治州境内,香格里拉市东北部,被专家誉为世界第一村。
这是一个几乎与世隔绝的神秘之境,一个有着近千平方公里的原始森林、急涧险滩、草甸华泉的地方,还有一些深藏在密林里,与原始森林和谐相处的藏族山村……由于尼汝在世所公认的香格里拉秘境里,所以被人称作秘境中的秘境,是个“让人愿意醉死在那里”的地方。
国内外专家把尼汝作为“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提名地景观资源最具价值的典型展示区,多次进行实地评估考察,认为尼汝南宝草场集中了多个高原冰浊湖,湖光山色美如画,迪吉塘、南宝等高山草甸物种丰富,百花争艳开放,如彩毯铺地。尼汝河流域分布的硬叶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古冰川遗迹、高原泉华瀑布等类型多样,范围广大、分布集中的景观资源,是具有极高保护价值和发展潜力的原始资源研究展示区域。
位于维西傈僳族自治县叶枝镇。这是澜沧江畔有着古老历史的土司村镇。
叶枝境内曾出现过王氏、李氏、祁氏、禾氏等显赫一时的封建领主家庭,至今仍遗留下许多古代民居。其中以王氏最为有名。王氏属纳西族,其祖先为丽江木土府所委“木瓜”,即纳西族首领。后被清廷封为“北路土司”。王氏土司以其强大实力和威慑一方的气势称雄滇西北诸路土司。王氏土司是明清以来“茶马古道”贸易的主要组织者和保护力量,系藏、汉结合部的主要跨国土司,值得一提的是王氏土司能在国危民难之际,成立抗日御侮队伍,到中缅边界防御,并于民国27年专门铸造铁质界碑一批,上铸“北路土司界”字样,派人秘密运往王氏在独龙江一带的管辖边界埋设,成为中印战争及1960年中缅勘界时的唯一依据。
王氏土司衙署位于叶枝镇叶枝村,始建于清康熙年间,经历代王氏土司家族不断完善至清光绪年间形成规模,建筑群院不仅规模宏大,整体结构布局合理,形式多样,风格独特,集汉、藏、纳、白族等众家之长,建成“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的建筑群院。整个建筑分南北两套二进大院,坐东向西,四周有围墙、四角建有碉楼,屋顶飞檐斗拱,雕梁画柱,庭院宽敞,青石铺就,门窗格扇精雕细镂,做工精巧,门额墙壁彩绘壁画,人物花鸟栩栩如生,花园内草木繁茂,四季鲜花竞相开放,曲径通幽别有洞天,建筑主次分明,自成院落,又相互连通,集藏、汉、白、纳西建筑风格为一体,具有很高的建筑艺术价值。如今王氏土司建筑群还有城门、碉楼、北四院等尚属完整,城墙、经堂等遗址尚还有迹可寻。
白地村隶属于香格里拉县三坝纳西族乡,主要以纳西族为主,汉族与其他民族并存,境内有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东巴文化)。白地村为云南省级历史文化名村,自古至今,具有浓郁的纳西文化传统。三坝乡被称为东巴文化的发祥地,而白地村就是东巴文化的核心。至今仍保存着活的象形文字——纳西东巴象形文字,同时东巴画、东巴舞、纳西服饰、吟唱调、民族风俗等独具一格,水甲村、吴树湾村、古都村三个村民小组保留的东巴文化最为浓郁,现在村里还有很多的老东巴,同时还有和树荣、杨正文等东巴文化研究者。时至今日,很多来自外地的东巴文化的研究者都会慕名而来,学习东巴文化。
“二月八”则是白地以致整个三坝最隆重的节日。每年二月八,在白地村白水台要举行盛大的祭天仪式,而人们从各地而来,欢度佳节。阿明灵洞是白地作为东巴文化圣地的重要代表性遗迹,就位于三坝乡人民政府驻地东北面“穆取山”山腰,历史上,丽江、维西、四川木里等地的东巴教徒纷纷到白地朝拜灵洞、拜白地东巴为师学习经典并在灵洞举行“降威灵”仪式。
小街子村位于滇西北香格里拉县腹地建塘镇。属于坝区,位于解放村东南部,坐落在松赞林寺景区内,距香格里拉县城5公里。
由于该村特殊的地理环境,这里是香格里拉藏民文化的缩影。文化深厚、民风纯朴、民族饮食习俗、服饰和宗教文化独具特色,民居建筑保持藏族传统的建筑特色和风格。
雨崩村位于迪庆藏族自治州德钦县云岭乡,梅里雪山脚下的高山峡谷之中,这里的雪山、峡谷、溪流、树木等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
进出雨崩村必须徒步,从飞来寺行至西单,徒步雨崩的行程才正式开始,长达6小时是考验意志的时刻。越过山丘,急转而下,梦里出现的诗画桃源开始浮现在眼前。
白茫茫的梅里雪山下,几户人家散落在半山盆地,炊烟袅袅、万物寂静,黄狗打着它的哈欠,枝叶在阳光下摇曳,微风不知疲惫的追逐着流云……云雾散去下的雨崩,是一片不被打扰的世外桃源。
穿过云雾、雪山映照、密林环绕、村庄高地错落,如果不是亲眼所见,很难想象能有这般仙境,美得好不真实。在雨崩,一边是梅里雪山带来的视角享受,一边是雪山溪谷带来的听觉震撼,梅里雪山流下的圣水,途径4740米的高差,从远山咆哮而来,昼夜不停的奔向人间。雪山江流间,也造就了雨崩的与世隔绝。
雨崩分上雨崩和下雨崩,分别有30来户人家。下雨崩安静地躺在山脉峡谷中,山谷间草甸翠绿,牛马悠闲地吃草,原始又宁静。上雨崩依山势而建,白色的小房子错落有致,在阳光的照射下,熠熠生辉。
德钦县佛山乡江坡村,静美之极的雪山脚下村落。这里,有一个传统的村规:不许砍伐当地的树木。正是因为村民们对生态环境的爱护,使得江坡村绿荫成林。
每一年,最美的时节,就在春天的江坡。每逢4月初,桃花盛开,这里便成了云南的小林芝。
在这里,成年男子都拉的一手好弦子,女人都拥有一副好嗓子,弦子拉起来、歌儿唱起来,随着弦子的旋律舞动,从而就有了“弦子舞”这种艺术形式。这里每年4月上旬还会举行“桃源论剑”活动,在活动期间会有大型弦子舞、畅游锦绣江坡等系列活动。
从香格里拉向东北行十三公里,就是霞给村。依山傍水,风景如画。民风民俗浓郁,藏家风情迷人,被誉为“香格里拉第一村”,是个藏族文化生态旅游村。它位于硕都湖、碧塔海和白水台旅游环线上,是通往香格里拉各主要景区的必经之地,也是香巴拉文化走廊的第一站。霞给村的噶丹·德吉林寺是藏区目前唯一一座集中供奉着释迦牟尼十二岁等身像和藏传佛教八大教派始祖佛像的寺庙。是当地藏民举行盛0事活动以及朝拜的圣地之一。
在这里,多姿多彩的服饰装点着平静日常生活,宁静的高原牧场,健壮膘肥的牛羊,点缀着和诠释着人与自然的和谐。在这里,藏民日常的生产习俗和生活场景鲜明勾勒展现在面前。霞给村有一系列手工作坊,可以看到藏族民间艺人用手工精雕细刻,制作原始古朴的手工艺品,使各种面临失传的藏族传统手工艺重新获和生命力。
茨中村位于德钦县燕门乡,距离德钦县城约80公里。这里居住着藏、汉、傈僳、纳西、白族、怒族等七个民族,主要信仰佛教、天主教、基督教,七个民族,三教并存,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团结稳定。
走在茨中村里,一边是浓阴里的天主教堂,一边是日月相辉映的玛尼堆,一边是笔直撑天的油橄榄树,一边是屋顶上飘扬的经幡旗。
静静耸立于此的茨中教堂,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茨中教堂主体建筑坐西朝东,正面为高大的钟楼,钟楼上部为中式飞檐瓦顶,最高处矗立着十字架。大门入口处有不少对联,教堂内现存大量外文图书和法国传教士的酿酒工具。
富川村属维西傈僳族自治县维登乡,位于澜沧江西岸。富川自然村拉玛族(白族)聚族而居,后来有同其他傈僳族等民族交错杂居。一般除自然灾害和其它原因外,都习惯于世袭定居,村内铺有石板路,便于清洁处理。
民居原主要以木楞房居多,后来以土墙房居多,屋顶盖木板(俗称房头板),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家在原建筑的宅基地上盖上了土木结构的瓦房,人们习惯住在楼下,中央一间为“堂屋”,为客厅,是一家人活动的中心,也是会客的地方。
朵那阁位于维西县东南部,距维西县城34公里,距塔城镇政府所在地塔城村36公里,是塔城镇最大的傈僳族聚居村。多那阁全为同一姓氏的傈僳族,显示出古代以氏族聚合而居、同耕同牧同祭祀的遗迹。
村寨依山傍水,四周由茂密的森林掩荫,春天繁花似锦,蝴蝶成群结队漫天飞舞,秋来则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景色美不胜收。村内民居由木楞房构成,鳞次栉比,悬挑错落有致。木楞房相传为神仙阿弓玛教人所建,冬暖夏凉,且有防震抗震的功能。村民们一直保留着艺术风格独特的民族歌舞和别具特色的生活习俗。
洛通社,它位于迪庆州维西县巴迪乡洛义村内,村落被1000多棵核桃树包围着,因为不被世人惊扰,所以保留着最原始的美。
坐落在海拔2250米以上的洛通社,全村只有42户人家,200多个藏民。走在村落间的小道上,深吸一口气,瞬间感觉全身都倾泻了纯洁的新鲜空气。闭上眼睛,仿佛世俗间的烦恼全都烟消云散。
关于洛通社,许多香格里拉的当地人都很少知道,就连村里的长者也不知道它具体的年龄。然而,这样一个鲜有人知的古村落,却有9个美到上天的湖泊和一座神山守护着!
村落的背后有一座神山,村民们称之为“农布格切”,他们上山放牧,一路往上爬,就可以看见9个神秘的高山湖泊。天气好的时候,能在山顶同时看到7个湖,还能看到对面的梅里雪山,那日照金山的景象简直令人神往。
对村民来说,神山和湖泊是祈福的地方,而对于户外爱好者而言,这里可是一条极为难得的徒步线路。这里没有客栈,若是住宿,只能在第一牧场或第二牧场牧民的窝棚中暂住。半山的窝棚都是些好客的牧民,经常会用新鲜的牛奶和刚打出来的酥油茶招待远道而来的客人。这里,可以寻找高山湖泊、采摘野生菌、挤牛奶、欣赏山上的各种风景,还可以在神秘的高原湖泊旁搭帐篷住上一晚。
古村记独立整理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