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午
北京市通报昨天确诊的
境外输入确诊病例相关情况
一些细节值得我们警惕
北京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庞星火说,4月5日,北京市新增报告境外输入新冠肺炎确诊病例1例。
某女,退休人员。自述1月17日前往美国纽约探亲,与其丈夫、儿子共同居住。1月18日至3月13日每日到室外散步,并到附近的华人超市购物,外出未戴口罩。
她的儿子在当地上学,3月8日至3月13日曾到法国和英国旅游。
3月20日,母子二人从美国纽约出发,经日本东京转乘全日空NH961航班飞往北京,3月22日抵京。
母子二人在登机和离机时体温检测无异常,经海关检疫入境,健康申报无异常,遂转运至集中医学观察点进行隔离观察。
3月22日至4月3日,该女士大便次数明显增加,但性状无改变,身体无其他异常情况。
4月3日隔离观察点采集标本进行新冠病毒核酸主动检测,结果呈阳性,当晚由120急救车转运至小汤山医院隔离治疗。
结合患者境外旅居史、肺部影像、血液检查等诊断依据,4月5日被诊断为确诊病例,临床分型为普通型。
该病例首发症状为非呼吸系统症状,且症状不典型,未引起患者重视,但患者能积极配合隔离点工作人员开展筛查,进行核酸检测,发现了阳性结果。
再次提示大家,在医学观察期间出现任何身体异常,均要及时、如实报告,并主动配合隔离点工作人员进行病毒核酸检测筛查,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治疗,减少传染病传播风险。
今天
王辰院士的一段提醒刷屏:
别以为已经胜利
大家只是对新冠缺乏想象力
4月3日,“中国医学科学院武汉感染性疾病及肿瘤研究中心”落户武汉大学中南医院。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王辰接受采访,谈当前的疫情发展态势和疫情带来的思考,干货很多,值得认真研读。
核心观点如下:
1.通过这次大疫,我们民族必须增长的智慧,就是对医学科技的高度重视。目前我国的抗疫战,主要打的是社会组织的仗,而非科技仗。
我们应该少一些说漂亮话的人,多一些目光冷静、头脑清醒、行动稳健迅捷的科学家。
2.我国目前疫情防控效果明显,但对新冠病毒的认识还远远不够,对其传播规律也缺乏想象力,所以还不是歇口气的时候,还要对疫情是否反复保持足够警惕。
3.一些西方国家施行实质性的“群体免疫”策略,以牺牲年老体弱者的生命为代价,换来人群整体免疫水平的上升,疫情之后能够放心打开国门。
而我国将人民生命健康放在首位,不放弃一个患者,后期可能面临被动局面,对我们的经济社会发展、国际交流和开放带来不利影响。
4.我们在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上的一个最重大的问题,就是必须把临床和预防高度结合起来,这才是人间正道。
世界上的经验、社会发展的经验都证实,概莫能外。重视什么就把什么独立出来的管理体系,容易变成一种画地为牢的局面,其结果就是独木难支。
5.中央防疫领导小组已经明确提出,各地尤其是重点疫区,要通过核酸及血清抗体检测进行健康人群的流行病学调查。
其中,通过核酸检测可以发现无症状感染者;通过抗体检测可以反映人群的免疫水平;两者结合可以对病毒规律和疫情走向有一个科学的评估,对于疫情防控有着深远意义。
来源:北京日报、人民日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