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日发生了这样一件事情,某小区,一个熊孩子玩水弹枪时打到了另一个孩子身上,被打孩子父亲很生气,问:你怎么回事,怎么打人呢?我猜想,那个被打到的成年人的确是很生气地大声在问,因为水弹枪的子弹,虽然说起来打到物体上就会碎成小碎块,但是真的很疼,因为我也被打到过。
打人的孩子还没等说什么呢,旁边坐着的那位孩子妈妈不干了,直接冲上来怒吼:你冲我孩子吼什么吼?
被打的人说,你孩子拿枪打到人了。
白衣女子丝毫不觉得有什么不对,反倒气势汹汹地说:打到你家孩子怎么了,你这什么态度。
但是,那个孩子真的害怕吗?他根本不怕,反倒有恃无恐地在后边幸灾乐祸地大喊:上新闻,上新闻。从这一点,已经足以看得出来,孩子如此嚣张的背后,是大人无条件的宠溺和毫无原则地护着,他对被吼这件事根本没放在心上,而他的妈妈却努力地向前冲,准备为用“最大的母爱呵护”他。
可是,这种无底线的呵护真的是爱吗?
有一个小故事,叫韩信惯娃,是指韩信当年想去投奔刘邦,在路上逃亡时,在一棵树下休息,上面有顽童往他脖子里撒尿,韩信什么也没说,反而把那个孩子叫下来说:你真勇敢,我给你钱。一会会有一个将军路过,你也这样做,会得到更多的钱。
那个顽童一听很开心,不一会,项羽追杀到此地,顽童如法炮制,满心以为这下子能拿到更多的钱了,结果一泡尿下去之后,项羽怒气冲天,直接将他斩于刀下。
这就是非常有名的韩信惯娃,也通常被当做育儿类的经典故事。
你不管,总有一天社会会替你管!不要把惯孩子当成了“温度教育”!
都说父母是原件,孩子是复印件,应采儿和陈小春都是暴脾气,但是jasper却没有继承陈小春的“臭脾气”,也没有动不动就撒野,反倒是妥妥的小暖男模式,哄饺子吃饭时也特别有耐心。
应采儿的教育模式就是属于三观很正。她的教育经是:要在别人想打他之前,就先教好孩子。
不过,她也很照顾jasper的自尊心:
有爱有自由,也有教规矩,这样的孩子怎么可能不人见人爱,又暖又甜呢?
这几天看《婆婆和妈妈》综艺时,对伊能静的婆婆印象特别深,平时说话时,婆婆一直都是顺着伊能静的画风说话,永远是赞成,但是,有一件事,她却坚决有自己的立场。
伊能静说起自己女儿,小米粒在上学过程中被一个小男孩欺负到墙边时,秦昊特别难过,忍不住要哭出来了,都是父亲是女儿奴,从这点真的看得出来,秦昊也是,平时看起来对伊能静,对一切都是云淡风轻的直男样,但是听说女儿被欺负,立马就难过地要哭出来了,女儿是他心底最柔软的地方。
秦昊当时生气地说:他家要是再不管他的孩子, 我一张飞机票就飞回去。
秦昊妈妈马上打断他说:别说了,下边那句话别说了。你教育的永远应该是自家孩子,而不是教育别人家孩子。伊能静也在旁边不服气地说:可是那个小男孩总是欺负米粒。
婆婆还是非常坚决地说:不对,不对,你们管教的就应该是自己的孩子,谁家孩子不是个宝儿啊。
其实,每对父母,对别人家孩子欺负自己家孩子时都会特别生气,甚至容易失去理智,但是秦昊妈妈真的是一位非常明事理的老人,她能先从自身角度来考虑问题,这一点真的很重要。
这样的老人教育出来的孩子自然也是优秀的,就像伊能静肯定她时说:是呀,你教出来的儿子很优秀,这就是你最大的成就。
每个熊孩子背后都是一个熊大人。
《中餐厅》中,赵薇曾经说:
“教育孩子,千万不能太把孩子当回事。否则会让孩子拥有高高在上的感觉,将来你老了,孩子也觉得你没那么重要”。
现在的家长很多知道教育孩子要耐心,要呵护孩子的成长,要注意接纳孩子的情绪,每个人似乎都能说得头头是道。但是,爱有了,自由有了,规矩呢?没有规矩的爱与自由,真的是对孩子好吗?
教育孩子,起码第一条原则,就应该是做错事情了要道歉!
做错事情要第一时间道歉,而且像拿水弹枪打到他人这件事上,都不存在“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纠结,本身就是一个错误的行为,应该马上教育孩子要去向人家道歉,而不是等着别人来质问。
之前去国外游玩时,曾经看过一个大概1.2岁多的小男孩,故意往滑梯上扔石子,他应该觉得很响很好玩,他的妈妈告诉他,不可以这样。小男孩调皮地扔了几把就准备跑掉,妈妈上去捉住他的手,用他的小手将滑梯上的小石子弄掉。
对这件事印象非常深,外国父母非常注重对孩子规则的教育,让孩子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任,不管孩子有多小。
所以,在国外游玩时,把孩子放置在游乐场里玩耍,不管大孩子还是小孩子,都会比较放心,不会有孩子故意去插队或者相互挤来挤去,都是排着队有顺序地玩耍,也不会有人去推前面的孩子。
但在国内,经常会看到报道,在游乐场,父母因为孩子抢玩具,大人打成一团的报道,或者是大人看到自家孩子受欺负,直接飞起一脚将另一个孩子踢倒的情形。
如果,每对父母都知道从小就教育自家孩子有原则,有规则地做事,是不是孩子与孩子之间玩耍的时候也就更简单了呢?父母也不用提心吊胆担心自己孩子被欺负了呢?
而一个有礼貌,懂规则的孩子,在哪里都会受到大家的欢迎的。
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
“一切都让给孩子,为了他牺牲一切,甚至牺牲自己的幸福。这是父母送给孩子的最可怕的礼物了。”
心理学博士康妮·道森曾经在1996年研究过这样的课题,过度的养育和弹性规则会导致孩子在以后的生活中变得无助和缺乏准备。
当父母宠溺孩子无下限时,造就孩子一系列坏习惯时,不仅会带给别人困扰,最终也可能会反弹在自己身上。永远记住,你可以关起门来惯着孩子,但是社会可不会可劲惯着你的孩子!
别错把你的过度宠溺当做爱!
jason妈咪有办法,喜诗词,爱旅游,写有温度的文字,做灵魂有香气的妈咪。
资深文案,多平台原创签约作者,育儿路上一路修行中。原创不易,请求关注点赞并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