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路透社报道,比亚迪已告知其印度合资伙伴,将搁置在印度投资 10 亿美元(制造电动汽车的计划。
去年10月11日,比亚迪在印度新德里召开品牌发布会,宣布正式进入印度乘用车市场,并发布了第一款高端纯电SUV元PLUS。据悉,2022年是比亚迪深耕印度的第十五年,自2007年建立分公司至今,比亚迪已在当地投资超2亿美金,建成了两个工厂,并逐渐展开了太阳能电池板、电池储能、电动大巴、电动卡车、电动叉车等业务。
比亚迪计划与海得拉巴梅加公司组建电动汽车合资企业,长期目标是在印度生产比亚迪电动汽车的全系列产品,包括从掀背车到豪车的全部车型。据印度《经济时报》报道,印度官方拒绝比亚迪提出的提议,印度商务部、工业和内部贸易促进部(DPIIT)已就该投资提案征求其他部门的意见。一位印度官员称:“在审议过程中,人们提出了对中国在印度投资的安全担忧。”
印度对外企,始终抱有一种既需要又警惕的心理。尤其是智能手机市场的例子,让当局对放外企进来、会不会导致整个市场被国外品牌占据非常担忧,但从另一方面想,一味的保护反而可能使本土车企变为温室的花朵,经不起市场的考验。印度执法局发文件称,因小米涉嫌违反该国《外汇管理法》,该局已经向小米技术印度私人有限公司、小米印度分公司、部分高管及花旗等三家银行发出正式通知。出于该指控,印度当局此前已经扣押了小米共555.1亿卢比资金,折合人民币约48亿。
印度巨大的潜在市场使众多企业不忍放弃这块肥肉,但外企们的屡屡败绩也让他们再次思考,是否值得一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