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开国三杰之一的富兰克林曾言:“税收和死亡,是人生无法避免的两件事。”这番话对税收的重要性进行了生动而贴切的比喻。税收作为支持国家一切生产生活活动的基础物质条件,与国家的形成和发展密切相关,相辅相成。
作为一个拥有上下五千年文明历史的古国,中国在夏商周时期的税收制度有着丰富的历史内涵。我们来探讨一下夏商周时期的税收政策及其原因。
夏朝时期的“贡”
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其税收制度开创了先河。夏朝采用的是“贡”制,即农民应缴纳土地产量的十分之一作为税收。虽然孟子称之为“夏后氏五十而贡”,但夏朝也根据年景好坏合理调整税收政策。这种定额的税收体现了一种对百姓关照的一面。
此外,夏朝还存在“进贡”制度,即地方诸侯向君主进献特产,如丝绸、珍珠、象牙等。这丰富的资源进贡体现了地方贡献给中央的一种形式。
商朝时期的“井田制”
商朝时期,国家生产力逐渐增强,土地增多,实行了“井田制”土地政策。这一政策将土地划分给多家农民,分为“公田”和“私田”。其中,“公田”产物归国家所有,“私田”产物则属于耕种农民。这种税收方式与前两朝存在一定形式上的差异,但在本质上仍是统治者维护统治的手段。
周朝时期的“彻法”和“力役”
周朝时期延续了夏商时期的税收政策,仍实行“井田制”土地政策。周朝推出了“彻法”,即中央下分的土地由农民共同耕种,所得产物平均分配。此外,周朝还实行“力役”,即通过劳动来纳税。这是一种相对人性化的政策,规定了征收标准和免除劳动的条件。
夏商周时期税收制度的原因
独特的社会环境:
在炎帝黄帝时期,各个部落为了生存进行战争,最终炎帝和黄帝联合形成国家。这导致各部落向统治者上贡,演变成了纳税的定制。
土地政策的影响:
夏商周时期都实行了“分封制”土地政策。国家将土地分给奴隶主贵族,奴隶主再分给农民。这种土地政策直接影响了税收制度的形成。
社会需要的满足:
夏商周时期的税收制度满足了统治者和社会的各方面需要。税收的正常征收保证了国家的和谐稳定,有力地推动了国家的发展。
总结
国家的形成和发展推动了税收政策的逐渐完善,而税收政策也推动了国家的稳定和发展。夏商周时期的税收政策与当时的社会环境、土地政策、统治者和社会需要密不可分。特定的社会存在决定了夏商周时期特殊的社会意识,夏商周时期的税收政策也契合了当时的社会环境,稳定了社会秩序推动了国家发展。
参考文献:
《孟子》
《奴隶制时代的税赋》
《管子·山至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