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夜星光灿烂,八月的中国洋溢着如火的热情,谢邀八方来客,广纳四海宾朋。这里是第二十九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主办城市,中国的北京。这个夜晚属于鹏飞的中国,这份喜悦属于奥运的北京。”
周涛作为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的解说员,向全世界展现着属于东方女性独有的端庄和温婉。
这不仅是中国民族百年梦圆的时刻,
也是周涛主持生涯中难以忘却的高光时刻。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看似新时代完美的女性,
在私下却有着无数不为人知的痛苦与酸楚。
甚至是她的女儿都说:“我不认识妈妈。”
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01.
1968年出生的周涛,家境十分优渥,
全家都是那个年代少有的知识分子。
爷爷是高级会计师,奶奶和父母都是教书育人的老师。
书香气息十分浓郁的家庭氛围,
也奠定了周涛温文尔雅、知书达理的气质。
在周涛的家里有一个大大的书房,里面放满了各式各样的著作,
每天家人在书房备课时,她就坐在旁边一声不吭十分安静地写字读书。
那个时候她最喜欢的著作就是《西游记》,
每天睡前,她都拿着书找到父母,然后伴随着西游记里的故事入睡。
在这样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小小年纪的她就能够流利地说出西游记里的片段,
这也让她从小便形成了很强的思维能力和良好的口才。
除此之外,家里也很注重培养她的动手能力,
自己吃饭、洗碗、洗衣服也是常有的事情。
在这样的教育模式下,周涛完全就是“别人家的孩子”般的存在,
自律又独立,有思想又有主见,
这样的学习和生活态度也注定了她不平凡的一生。
从小学到高中,她一直都是学校里的尖子生,
当身边的同学被作业折磨得抓耳挠腮时,
她却说:“读书我觉得是这么一回事,她会随着人的年龄阅历经历不同,读书的选择也是不断发生改变的。”
在她的身边,你永远可以看到各式各样书籍的存在。
受家里人影响,成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是周涛青春时期的梦想。
她也一直就这样按部就班地努力着。
然而,高中一次特殊的经历却让她产生了别样的想法。
高三那年,为了激励全体学生,学校举办了一场动员大会,
周涛作为优秀学生代表上台发言,领喊。
听着台下同学们激昂的声音,她的心也被狠狠地调动了。
那一瞬间,成为一名主持人或许也是不错的选择,这样的想法出现在她的脑海里。
周涛的行动力十分迅速,在明确目标后,她开始为之而努力。
当时正好北京广播学院来到淮南招生,
在得知消息后,她第一时间报名参加的考试,
考试现场的汇聚了5000多名怀揣梦想的学生,
然而通过的名额却只有几个,这样的残酷可想而知。
周涛的心态却一直很平稳,
当时有一项考核是现场抽题并以此播报一段新闻,
周涛凭借从小养成的读书习惯,条理清楚、字正腔圆地完成了这项考核。
当她看到考试官露出的微笑时,便知道自己一定稳过了,
凭借优秀的专业课成绩和文化课成绩,
周涛成功考入北京广播学院。
1986年秋收时节,18岁的她背着行囊踏上了北上的求学之路。
02.
真正开始接触到更加专业的播音知识后,
她也知道自己的热爱只是成为一名主持人的起点。
于是她每天依旧保持着高中时期养成的良好学习习惯,
除了平时专业课外,图书馆也成为周涛大学时期经常去的地方。
尽管学习生活十分忙碌,但她也有一段令人感到甜蜜的校园爱情。
当时周涛下课来到食堂吃饭,
她选完菜准备刷卡时却发现校园卡不见了,
打饭的阿姨不断地催促声,让一向冷静的周涛慌乱了手脚。
这时,站在她后面的男生突然拿出校园卡,替她把饭钱交了。
别人的意中人都是身穿盔甲踏着七彩祥云而来,
而周涛的意中人却是从乱糟糟的食堂而来,但这并不妨碍她把他当成盖世英雄。
为了将饭钱还给帮助自己的男生,周涛与他交换了联系方式,
这个男生叫姚科,是周涛的直系学长。
缘分的到来就是这样的无声无息,
当两个人在校园中牵起手的那一刻,震惊了所有同系的同学。
因为在他们看来,两个人的性格相差甚远。
周涛是努力奋斗型,而姚科却是安于现状型,
他没有多大的野心,只希望毕业后能够有一个好的工作,结婚生子。
但当时沉浸在甜蜜且浪漫爱情中的二人,又怎么会思考这么多呢。
一转眼,大学四年的时间转瞬即逝,
此时摆在周涛面前的有两个选择,
一是接受家乡电视台的邀请,二是留在北京,自己找工作。
由于此时的姚科已经毕业,并成功进入央视。
于是为了爱情周涛选择留在北京。
北京的竞争压力可想而知,主持人在当时也是比较冷门的职业,
比起毕业的学生,招聘人员更喜欢有经验的老手,
所以那段时间,周涛的面试几乎都是以失败告终。
迫于现实的压力,她找到了一份在警察局做资料员的工作。
尽管外人可能不理解她这样的做法,
放弃学习多年的知识,放弃热爱的舞台,只为跟男友留在北京。
可周涛的心里却十分清醒,
因为她知道回家有安稳的工作,可北京可能再也来不了了。
但留在北京意味着多种可能性。
尽管成为一名资料员,但周涛依旧没有放弃自己的主持梦。
1992年,北京电视台公开向外招收主持人,
得知消息后的周涛,第一时间参加了工作面试。
凭借出众的气质和真诚的态度,顺利进入北京电视台。
对于这次来之不易的机会,周涛也是十分珍惜。
每天都像是陀螺一样不停地在北京电视台里跑来跑去,
有一次,她收到一份采访林青霞的任务,
但由于林青霞之前的行程延误了,导致采访的时间只能退后,
而周涛只能在节目现场一直等到,
等到采访的那一刻,她拿出手表一看已经凌晨4点了,
采访的稿子没有整理,第二天还有早班,
于是她连家也没回,就跑到台里继续工作。
这样的勤奋刻苦,领导也都看在眼里,
没过多久便把她调到《北京新闻》栏目组做主持人。
事业上逐步稳定的周涛,在爱情上也开花结果。
姚科的母亲对周涛这个儿媳妇十分的满意,
见了面便拉着她的手一直不放,平时也会关心她生活和工作上的问题,
给她从老家寄各种各样的食物。
也会一直在儿子耳边念叨着:“这样的媳妇上哪找去,赶紧娶回家。”
1993年,周涛与姚科在北京领证结婚。
一个人在央视、一个人在北京电视台,
夫妻二人尽管工作很忙,但一直都为家庭的未来而努力着。
婚后,周涛也没有放弃自己前进的步伐,
凭借勤勤恳恳的工作态度和过硬的主持功底,
在1994年,周涛荣获了北京市电视艺术家协会颁布的最佳节目主持人奖项,
这对于刚刚入圈2年的新人来说,是一种肯定也是一种嘉奖。
就连之前合作过的导演都这样评价周涛:
“你给她一个主题,她自己就能给出你很多意想不到的惊喜和启发。”
渐渐地,她也逐渐在北京电视台站稳了脚跟,
但她并没有就此停下自己的脚步,依然踏实努力,无惧前行,
只为遇见更好的自己和更多的可能。
03.
在北京电视台的几年时间里,周涛先后主持了多档节目,
不论是少儿节目还是戏曲节目她都表现的游刃有余。
是金子总会发光,这样全能型人才自然也不会埋没。
1995年,中央电视塔的《综艺大观》栏目组向外招聘主持人,
这档节目的之前的主持人是央视的当家花旦倪萍,
作为新加入的主持人,必定会拿来作比较,新人的压力可想而知。
但周涛却是一个敢于面对压力的人,
她知道这可能是今生唯一一次进入央视的机会,
所以当时她毅然决然的选择参加了栏目组的面试。
经过激烈的角逐和层层的选拔,周涛站在了央视的演播厅。
尽管此时她只是这档节目试用主持人。
刚开始的时候,加上周涛一共有三个试用主持,
可随着节目不断录制,留在台上的就只剩下她一个人。
没过几天,一封从央视发来的调用通知就发到了北京电视台领导的手上。
领导将周涛叫到办公室对她说:
“你出去代表着北京台,好好干,我看好你。也祝愿你以后能够前程似锦。”
就这样,经过3年的不懈努力,周涛实现了进入央视的梦想。
《综艺大观》这档节目在她的主持下散发新的活力,
而她也收获了许多观众喜爱和认可。
1996年,周涛与前辈倪萍和赵忠祥等人合作搭档主持央视的春晚,
在这之后的16年间年,她自始至终都是春晚导演主持人的第一选择。
站在舞台上大方自信的她,散发着东方女性独有的温婉和书香气质。
这也让她成功走出国门,
她不仅与奥地利国家电视台合作主持节目,
还拿下了德国国家台的最高奖项“金皇冠”奖,
然而在事业上风生水起的她,感情方面却出现了重大危机。
虽然二人现在共同处在央视,但周涛迅速发展的情况下,
让两个人之间形成了“女强男弱”的趋势,
每次周涛结束完一天忙碌的工作回到家,
看着家里乱糟糟,吃饭剩下的碗、随处可见的衣服时,
心里便升起一阵怒火。
这也逐渐加剧了他们之间的矛盾。
日常生活中一丁点的小事都能让二人吵得不可开交,
彼此之间的感情也在这不断争吵中彻底消散,
最终二人在相识的第十个年头,选择和平分手。
离婚后的周涛并没有因为感情的破碎而一蹶不振,
反而更加没有负担的努力工作,开始尝试新的工作和挑战。
2001年,周涛辞去了《综艺大观》的工作,
以制作人和主持人的双重身份策划了一档名为《真情无限》的节目。
她说:“我觉得这个世界是很有意义的,我喜欢主动去选择,因为我觉得跟我的性格也有些关系,我一直都很想做一些全新的东西,而且我觉得我心里住着一个年轻人。”
这档以环保为主题的节目一经播出,收视率便节节高升。
而周涛不仅成功完成了转型,也凭借这次转型收获了一段新的爱情。
04.
其实她跟第二任丈夫路云是旧识,二人一直都是相处很好的朋友。
路云作为一名从事传媒行业相关的商人,经常会投资一些节目,
这也促成了他与周涛之间认识的桥梁。
对于这个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女生,路云充满了赏识。
但那时的周涛身边已有姚科的存在,路云只是将这份欣赏放在心里。
直到周涛离婚,他知道自己的机会来了。
那段时间,他频繁的出现在周涛的生活中,
知道她工作忙起来会忘记吃饭,于是便天天拿跑到央视的大楼下送饭,
知道她半夜下班不好回家,不管多晚都会接她回家。
路云的贴心照顾让周涛感受到了“小女人”的感觉,
她的心渐渐被路云俘获。
2004年,周涛与路云踏入了婚姻的殿堂,
婚后周涛依旧将重心放在事业上,
而路云也对此表示十分尊重和支持,
他依旧像追求时那样,给足了周涛安全感。
2005年,周涛凭借在央视出色的表现被借调到北京奥组委工作,
而此时,她却意外发现自己怀孕了。
但奥运会是国家大事,能够将这样一份工作叫到自己手里,
是国家对自己的信任也是一份责任。
那段时间她一边怀着孕,一份工作,直到临产前才从工作岗位中停了下来。
女儿出生后的第三个月,她便又奔赴一线。
忙碌的生活让她每天回家沾床就睡。
妻子对于工作的认真程度,路云心里十分清楚,
他甘愿做周涛背后的男人,将家庭和孩子照顾的仅仅有条。
一次周涛提前下班回到家,却发现家里空无一人,
她连忙给丈夫打电话,这才知道女儿发烧在医院里打点滴,
作为一个母亲在女儿生病时没能陪在身边,
让周涛心里充满了愧疚感。
但是临近奥运会越来越近,工作也变得越来越繁忙,
为了节省每天上下班的路程,
她在奥组委附近的酒店里开了一间房间,一住就是半年,
根本无法与女儿培养感情。
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如期而至,
作为解说员周涛不仅完美的完成了自己的工作,
也向外界展现了中国的热情好客与美丽。
开幕式结束后,周涛一直紧绷的神经终于能够放松了下来,
她也终于能够回家与家人团聚。
然而,当周涛回到家伸出手准备抱女儿时,
女儿却呆呆的站在客厅一脸陌生的看着她,看了好久。
直到认出她才猛地扑到她的怀里:
“妈妈,我都不认识你了。”
听着女儿奶声奶气的抱怨声,周涛的心里十分难受,
她知道自己亏欠女儿太多了。
在这之后,她渐渐的放缓了自己的步伐,从台前走到幕后,
2009到2016年间,她制作人的身份带领团队完成了数十场慰问演出,
为身处于老少边穷地区的观众送去温暖。
2016年,周涛选择退出央视的舞台,就任北京演艺集团首席演出官,
尽管有时工作依旧很忙碌,
但她现在的工作更加的自由和轻松,她能够抽出更多的时间陪伴在女儿的身边。
当面对外界对于女儿是否会子承母业的疑问时,
她则表示:“会尊重女儿的选择。”
结语:
回看周涛的前半生,她无疑是成功的,
连续16年主持春晚,成为奥运火炬手,
也曾登上过全球著名的舞台。
但谁又能想到这样一位看似新时代完美的女性,
在私下却有着无数不为人知的痛苦与酸楚。
鱼和熊掌就像家庭和事业不可兼得,
选择工作毕竟会忽视家庭和孩子,即便是多成功的人都无法扭转这个事实。
但好在周涛及时进行了补救,
现如今54岁的她,有稳定的事业、幸福的家庭和可爱女儿,
尽管很少出现在大众的视野里,但每次出现却依然给人惊艳的感觉,
在她的脸上看不出岁月留下的痕迹。
周涛的一生都在不停的改变,她也始终保持清醒,
知道自己每个阶段所追求的目标,
也正是这份清醒果断,让她取得了今天的成就。
虽然有些人对于她离开央视的选择不能理解,
但周涛却说:“出镜对于我来说不是首要的考量,会不会被观众淡忘不在我的价值判断里面,我只想用更多的时间去做我认为更有价值的东西。我认为要把走好人生的每一步,因为向前走的每一步都会变成宝贵的经验和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