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刺客
外界对印度或将成为继美国之后另一个疫情重灾区的担忧,正在逐渐变为现实。截止10日,印度被确诊感染新冠肺炎的病例已经接近7万人,死亡病例也超过2000人。而这却仅仅只是个开始,随着疫情的持续蔓延,摆在莫迪政府面前的是更严重的危机。
感染病例的急剧增多,让印度医疗体系的压力进一步增大。为了缓解这一困境,当局竟然想出一个后患无穷的解决办法。据海外网最新消息称,当地时间8日,印度卫生部修改了新冠肺炎治愈病人的出院条例,一些出现中轻度症状的患者,在症状有所缓解后,无需做特别的测试即可出院。而按照之前的标准,只有患者第14天检测为阴性,然后在24小时内再次检测仍为阴性者,方符合出院条件。
印度卫生部门给中轻度症状患者出院“提供方便”,并不能说明印度国内疫情已有所缓解。事实恰恰相反,随着疫情的不断蔓延,印度国家医疗系统已经不堪重负,不得不通过对一些患者进行选择性治疗,以此来减轻医疗体系的负担。
受疫情的影响,印度国内经济也遭到前所未有的重创。据印度财政部门日前所提供的数据显示,4月份印度经济出现罕见的“清零式崩盘”,出口贸易,国内消费指数都出现断崖式的暴跌,直接把莫迪的“经济学”送进坟墓。
国内疫情逐渐失控,经济发展陷入衰退。特别是8日清晨,16名徒步返乡的民工因为疲倦而睡在铁轨上,不幸遭到火车碾压死亡。这一系列的负面因素,给莫迪政府的政治形象和利益造成极大损害。因此,通过对外制造事端,转移国内焦点,掩盖自身在抗疫和发展经济方面的失败行为,自然就成为莫迪政府的一种必然选择。
在印巴两国都暴发疫情之际,印度并没有停止在印巴边境地区的军事行动。印军动用炮兵和特种部队,对巴铁境内实施炮击和袭扰,给巴方造成大量人员伤亡。随着巴铁军队展开反击,导致印巴边境至今仍枪炮声不断。
在军事挑衅巴铁的同时,印度还在中印边境地区发起挑衅,引发中印两国军队的紧张对峙。据环球网最新报道,《印度斯坦时报》10日援引匿名高级官员的话称,中印两国军队9日在锡金邦北部地区发生上百人规模的对峙,双方还一度发生肢体冲突,但对峙随后在当地层级得到解决。这是2017年的洞朗对峙事件之后,中印边境发生的较大规模的边境纠纷。
洞朗对峙是2017年世界上最受瞩目的国际热点之一。中印这两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大国的军队,在中国洞朗地区进行了长达70多天的对峙。洞朗对峙虽然最终以和平方式解决,但该事件是印度对中国不满情绪的一次集中爆发,暴露了印度的战略野心和对中国的真实态度。印度媒体也援引军方官员的话说,中印对峙是中方试图改变中印边界现状的结果,将来类似中印洞朗对峙的事件很可能还会增多。
很显然,印巴两国冲突已成家常便饭,再怎么折腾也不会引起多大的关注。因此莫迪政府只有在中印边境制造事端,才能将国内关注力从疫情和经济里面吸引过来。毕竟,与印巴冲突不同,中印都是地区大国,两国间的一点风吹草动,更容易引起舆论的关注。
更重要的是,中印两国自从上世纪60年代发生军事冲突之后,几十年来虽然因为边境问题摩擦不断,但一直都相安无事,没有发过一枪一弹。所以,莫迪政府挑起此次中印军事对峙,既能转移国内的关注焦点,又能确保不会与印巴一样爆发军事冲突。
中印边境军事对峙事件的发生,虽然可以转移印度国内的关注焦点,暂时缓解莫迪政府的执政压力,但却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印度所面临的诸多难题。印军过去没有从中印冲突中得到任何便宜,现在更讨不到一点好处,到头来还是竹篮打水一场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