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的美食节目对想减肥的人来说,真的是太不友好了!
躲过《舌尖》的安利,忍住《风味人间》的诱惑,又中了宵夜档《人生一串》的毒,最近刚刚下决心乖乖吃草,《早餐中国》又来勾引我了!
为了劝你早起吃早餐,这个节目组走遍全国,寻味各地地道早餐,并且选的是那种超有特色的小店!质朴镜头搭配搞笑字幕,短短5分钟,就让人口水逆流成河!
这个导演就是《舌尖》的总顾问沈宏非老师,难怪纪录片播出时连陈晓卿都为它打call。
一集5分钟,一个地方,一间最受本地人欢迎的市井早餐店,这部百集记录片就是——《早餐中国》。
没有华丽的美食料理,它只拍当地人最受欢迎的早餐美食。
质朴镜头搭配搞笑字幕,短短5分钟都直让人口水直流。
每集只介绍一家市井早餐店,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浓浓的烟火气。
每集都只有短短5分钟,正如早餐一样短小精悍,却为开启新的一天提供了超强动力。
播出四集以来,从湖南长沙的“肉丝粉”、贵州凯里“酸汤粉”、广东潮汕“猪血汤”,再到福建福安“水煎包”,每一味都让人垂涎欲滴。
1
湖南长沙
“崽啊,嗦了这碗粉“
湖南素有鱼米之乡的美称,碱面的江湖地位在这里被米粉所撼动。
“学义米粉店”老板的儿子从四岁就开始“倒戈”,离开面条改投肉丝粉的怀抱。
看着儿子还像吃面似的吃粉,陈爸爸忍不住出口:“崽啊,粉是要嗦得你晓得不?”
解锁嗦粉技能的儿子,现在呼啦起米粉来声震寰宇表情销魂,一言不合美味到翻白眼。
已经开业23年的“学义米粉店”,靠着一碗只要7块钱、大骨汤配肉臊子加弹弹的米粉,红遍一条街。
小店最大的特色就是只有一种码子——长沙最传统的肉丝码子。这种用土罐煨制4到5个小时的猪后腿肉,浇注在一碗熬制十几个小时的猪骨原汤粉面上,简直就是米粉的“灵魂”。
再配上老长沙米粉的标配“四件套”酸豆角、酸菜、榨菜和蒜蓉,卧上一个荷包蛋,嗦完粉喝几口原汤,真是爽到“神仙都站不稳”。
“吃了十几年了“、“味道好“、“汤有点特色“……是街坊领居对面馆的一致评价。
面馆的汤用后腿骨熬制,从2点熬到第二天早上,每天熬制十几个小时绝不马虎。
面馆的招牌肉丝选用的也是全瘦的后腿肉,用料之多连路过的领居都赞叹“货真价实“,老板陈学义还强调“必须过水去腥味再煨两三个小时才入味“。
这间早餐店的详细信息纪录片也帮你罗列好了,很贴心。
去长沙嗦一碗肉丝粉,再去望月湖社区走走感受专属于湖南的烟火气,想想就开心。
学义面粉店
湖南长沙岳麓区月宫街67号(7:00-18:00)
人均8元/份
2
贵州凯里
“每天都想吸你一口,酸汤粉“
贵州有句俗语“三天不吃酸,走路打蹿蹿 ”。凯里“万博粉馆”有一种“酸”,会让你对贵州神魂颠倒。
酸汤粉中与青椒一同熬制的番茄酱汤,软弹香滑的米粉蘸上辣椒面和小葱段,整个一大型流口水现场。
老板的独门蘸水征服了无数食客的味蕾,仅仅一个早上就能卖出去400多碗,整间店里都是“呲溜呲溜”嗦粉的动静。
店主是来自广西的一对老夫妻,老板一头显目的白发被食客亲切的称为“白发老板”,负责调制酸汤、制作蘸水以及原材料的采购。
店里的酸汤粉都是用砂锅煮的,锅中倒入骨头汤和酸汤调配好的汤底,再依次加入莲花白、手工肉丸、西红柿、香菇、鹌鹑蛋、猪肝以及米粉,用大火煮上5-8分钟。
就冲这酸爽浓郁的汤底和蘸水碟,老板我还能再吃一碗!
开店15年来,前后有近100多人来向“白发老板”请教汤底和蘸水的熬制秘诀,老板一脸傲娇“我都不教”,发出得意“魔性”笑声,合着不去他们家店还真吃不上这么酸爽够劲的米粉了。
老莫家的粉只卖9块,这是黔东南人对待食物与生活的匠心和谦卑。
贵州真是个风水宝地,无论是食物还是人情味都让阿球无比向往。
万博粉馆
贵州黔东南凯里宁波路5号(7:00-15:00)
人均9元/份
3
广东汕头
“熬夜别担心,干了这碗猪血汤“
“熬最深的夜,吃最香的早餐”,这话用在广东潮汕的“海记猪血汤店”最合适不过。
讲究品质的老板每天凌晨就跑去采购猪血,好的猪血颜色鲜红,手感扎实,一定要用文火耐心煨制。
潮汕人吃猪血汤习惯根据自身需要搭配配菜,需要活血消肿便把猪血与益母草同煮;要凉血去湿便,真珠花菜是最佳选择;想要清肺利喉,那么猪血和西洋菜便是绝佳搭配。
性凉的配菜加上有“除尘”效果的猪血,既能暖胃填饱肚皮又有食疗功效,一碗下肚顿觉舒畅。
潮汕人吃猪血汤,一定要配上当地特有的蔬菜:枸杞菜、益母草、真珠花菜和西洋菜。
不同的菜还对应不同的功效,有的清热解毒有的活血化淤,搭配猪血清尘润肺,十足养生。
每天早起一碗猪血汤,大概能让人活到99。
老李的猪血汤店店面很小,环境也一般,但丝毫不影响人们来吃东西。
甚至有无数游子回到汕头,都得去猪血汤店里喝上一碗猪血汤才满足,汤里装着的其实是满满的乡愁。
海记猪血汤
广东汕头金平区凤源2栋106(6:00-13:30)
人均10元/份
4
福建福安
“二十四米街水煎包“
福建福安“二十四米街水煎包”在“早餐大战”中怎么可以没有姓名。
每一锅水煎包开锅的时候,就是食客们最幸福的时候。
这家水煎包店原来并没有名字,因为店里水煎包二十多年如一日的美味,附近的老百姓给它取名为“二十四米街水煎包”,被视为这条路的名片。
水煎包皮脆馅儿多,一口爆汁,那叫一个香、嫩、鲜。
夹起一个喷香扑鼻的水煎包,蘸料往上一滚,用筷子叉开,热气腾起。
馅儿松软耐嚼,底部焦黄酥脆,一半酥脆一半鲜嫩的口感在唇齿间碰撞。
不同于《舌尖上的中国》的深沉,《早餐中国》用现代化的花体字幕,短小精悍的剪辑拍摄方式,平淡却富有人情味的讲述方式,走进每个地方街边小店。
平易近人的价格,逗趣的“吃货”群众,老板的专属“单曲循环”,当然还有诱人的当地早餐,短短5分钟勾起了无数观众胃里的馋虫,评论区里的哈喇子已经快要连成江河。
中国的美食形形色色,没想到光是早餐都能这么“有料”。
而质朴平凡的故事里,让观众看到了一直忙碌不曾了解的早餐店老板。
这群有着平凡梦想并为此执着打拼的人,他们迎曦而出,沐夕而归,你吃的是”早餐“,他们做的是“梦想”。
但也正因为有了他们,让每一座城市有了晨光微熹的光芒。
一碗早餐,既让一天的生活充满了仪式感和热爱,也让异乡人心尖上的那股诗意乡愁得到了释放。
毕竟,世间不过是一顿早餐,最想念的当然还是家乡的那一碗。
然而在“观众席”上,各地网友对于家乡特色早餐的“胜负欲”更为凶残,“我大XX的早餐输过谁?!”
前方高能预警,一大波卡路里正在向你袭来……
码出几圈的肚腩,感觉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