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5天收治超30名中暑患者!申城连续五天高温橙色预警,这天降温!

2024-07-08     新民晚报

持续高温!注意防暑~

高温橙色预警

5连发

今天(7月8日)08时35分

高温橙色预警再次如约而至,

午后全市大部地区气温达到38℃上下,

徐家汇站和闵行站最高气温38.1℃

今天云系较前两日增多,

体感热烘烘,

暴晒的灼热感缓和了一些。

网友们也表示比昨天热得温婉了

明日天气

上海近期的热是全天候、24小时无死角的,夜温居高不下,明天最低气温29℃,最高气温36~37℃,将是今年的第8个高温日。白天多云为主,午后要提防局部的短时阵雨或雷雨。南到西南风4~5级,空气相对湿度80%~40%。

温馨提示:明天副热带高压有所南落,热度稍减,但炎热依旧,请大家继续做好防暑降温措施;午后局部雷阵雨的可能性增加,也请留意最新的预警信息,注意防范。

未来天气趋势

10日起阴雨降温

10日起,随着副热带高压南落,此轮连续高温告一段落;多降雨天气过程。

14日起升温

14日起,副热带高压再度西伸北抬。申城将以多云天气为主,气温逐日上升,高温回归。

天气提示

下半周有较明显降水过程,伴有雷电、大风等强对流天气,注意防范。气温虽有所下调,但最高气温仍在30℃以上,湿度大,体感偏闷热。

这家医院7月已接诊10位中暑患者

有人体温“爆表”无法测出!

7月5日以来,上海浦东新区人民医院急诊陆续接诊了10位中暑患者,有在菜地务农热晕被村民发现的,也有拾荒老人晕倒在户外的。这种高热高湿的天气下,不仅在户外作业容易中暑,在室内其实也有中暑的可能。所幸这些患者被及时送医,大多数治疗后离院,但有两位中老年重症中暑患者仍在重症监护室继续治疗。

昨天(7月7日)下午,家住川沙合庆的陈老伯在自家阳光房打扫时晕倒,家人立即拨打120送往浦东新区人民医院急救。医生迅速评估了患者的状况,患者面色赤红,意识模糊,体温已“爆表”至无法测出。急救团队一边迅速连接心电监护仪,一边为患者建立静脉通道,准备输液降温。“快!准备冰盐水静脉输注、鼻胃管灌注、冰床、冰袋物理降温!”医护团队将陈老伯移至低温冰毯上,同时在其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处,以物理降温的方式帮助降低体温,同时不断使用医用酒精为其擦拭身体,帮助散热。

“再加大补液量、紧急气管插管接呼吸机!”经过紧张而激烈的“战斗”,陈老伯的体温终于开始下降,意识也逐渐恢复。

据悉,7月5日以来,浦东新区人民医院急诊抢救室相继接诊了10位中暑患者,其中两名为重度中暑,被诊断为热射病,目前仍在医院接受治疗。浦东新区人民医院急诊与重症医学科秦龙医生告诉记者,最近中暑病例高发,可能与天气急剧变化有关。上海梅雨季节阴雨连绵,出梅后突然切换成35℃以上的高温,人们的身体尚未完全调节适应,极易引发中暑。

急诊科5天收治超30名中暑患者!

医生提醒:老人特别要当心

日前,记者从上海奉贤区中心医院急诊科了解到,今年中暑人群相比往年更早更多更集中,从出梅至今不到一周的时间,已连续接诊超30例中暑病例,其中更有多例重症中暑的热射病患者。

这个病人来的时候核心体温超过42℃,意识障碍,后期检查过程中发现他的凝血功能也有异常,另外有两个脏器以上的功能损害,所以根据临床的这些特征,热射病诊断是完全成立的。那么热射病治疗的关键就是早期核心温度的控制。”在奉贤区中心医院EICU(急诊重症监护室)病房内,急诊科主任陈康带领团队正在对刚送进来的热射病患者作治疗分析。

连日来,EICU日日满员,而其中多位都是重症热射病。今年72岁的张阿婆(化名)已转危为安,目前状态还不错。据她回忆,昨天在田里种菜,不知怎么地就晕倒了,等到醒来时已经在抢救室,医生诊断为严重中暑至热射病。“昨天早上6点左右出去,大概10点左右就晕倒了,失去了意识,本来想到地里弄一下菜,穿着轻便的衣服,也没有做好防晒。经过这回,以后高温天不敢乱出门了。”张阿婆感慨道。

而在病房里,像张阿婆这样对高温天“后知后觉”并因此而中暑住院的老年患者有多位。据医生介绍,每年都会有一部分老人因在户外或农田里暴晒作业而中暑晕厥送医救治,还有一部分则是由于基础体质不好,在密闭潮湿的空间里,没有足够的降温设备后出现中暑。除此之外,中暑也集中在一些户外作业的人群。因此每到夏季高温天,急诊科就会做好相应的医疗准备。

陈康坦言:“从上周四开始中暑集中出现的患者较多,每天都有,热射病居多。其实我们在早些时候就已经进行了科里的系统培训,还做了充足的准备,但即便是这样,中暑的发生概率还是很高,所以还是要提醒市民,大热天一定要避免直晒的作业,像我们这次有部分的患者,如绿化作业、在菜园里种蔬菜等等,就是长时间暴露在日光下直射,这样出现中暑概率高,而且情况非常严重。”

此外,他也提醒,并非只有在室外才会中暑。当夏季来临,气温虽只有30℃~32℃,但如果环境潮湿闷热,热指数达到“危险”程度,就莫要粗心大意。因此也建议大家,夏季每工作1~2小时就休息15~30分钟,及时补充水分,让身体得以调整。其次,在大量出汗时,要补充足量的水分,注意要饮用淡盐水或电解质水。

陈康建议:“如果室外温度超过30℃就要引起大家的足够重视,要作必要的准备,另一方面还是要保证睡眠、饮食清淡、保证能量摄入,同时一旦出现一些轻微的症状,比如恶心、头晕等不适症状,要及时通过一些方法,如用传统的藿香正气丸、仁丹等这些都可以进行有效的治疗和预防中暑,一但情况严重了,出现了剧烈呕吐、头痛、意识等问题一定不能耽搁,及早到医院进行诊断和救治。”

新民晚报(记者 左妍),综合上海天气发布、上海奉贤

编辑:唐梦葭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7ded29c6f2b8433621ae463f6c0b2e9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