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年,他默默付出,直到同事发现这封信…背后的故事看哭珠海人!

2019-08-26   文明珠海

8月21日晚上,

珠海站迎来了一位

特殊的“客人”,

他叫黎愿谅,

来自广西。

这是他第一次来珠海,

但他和珠海的缘分

早在多年前就已经结下了。

2012年,六年级的黎愿谅在外就读,因为家里穷,为了省钱,他一天只吃两顿,每顿就是三四块钱的素菜。虽然,学校免去了黎愿谅的学费,但即便如此,每月三百多的花销,对于年人均收入只有800元的家庭来说,依旧是个不小的负担。

右一、右二分别是潘堪立和黎愿谅

就在这一年,潘堪立向他伸出了援手,每月资助他一百元生活费,帮助黎愿谅继续学业。一百元看似很少,但当时潘堪立每月的工资也只有一千三百元。

长大了要跟叔叔一样帮助别人

1987年,潘堪立出生在雷州市英利镇一个农村家庭,父母要抚养他及一个姐姐和两个弟弟。“家里生活常常入不敷出,经常得到亲朋好友和爱心人士接济。” 潘堪立说,自己是在一位爱心人士资助下完成学业的,那时起就想,“自己长大了也要跟这位叔叔一样,去帮助有困难的人。”

懂事起,潘堪立就经常帮父母做家务活以减轻家里的负担。中学毕业时,他考虑到家里情况,放弃了报考大学的机会,报读“学费低,好就业”的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校航空机务方向的MTU摩天宇班。

2007年,潘堪立完成学业以劳务派遣工身份来到南航珠海航空有限公司飞机维修厂。“当时面对每月一千多元的工资,很兴奋。” 潘堪立说,第一个想法就是,帮补家里供两个弟弟完成学业,然后回报社会帮助有需要的人 。

就此,潘堪立寻思着怎样像“那位叔叔”一样去帮助别人。

“珠海好人”的助学善举

2012年年底,潘堪立和两位好友决定成立一个助学小组。他们选择了广西百色,一起到当地实地考察,了解贫困学生的状况,最终确定资助对象。“我们一般会优先考虑父母不在、单亲家庭的孩子,还有经济条件差的。”潘堪立说。

2015年的5月,潘堪立收到了一份特殊的来信,是黎愿谅写给他的,信中写满了黎愿谅对他的感谢,以及黎愿谅下定决心努力学习的心意。因为这封信被同事发现了,潘堪立所做的事情也才被大家所知道。

来自黎愿谅的感谢信

如今,助学团的参与者数量超过300人,受资助贫困生超过480人。而潘堪立也因为他的善举,在2017年5月荣获珠海市“助人为乐”好人称号,入选年度好人榜,并应邀参加了广东省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交流活动。

努力的人总是有回报的

黎愿谅是潘堪立资助的第一个学生,也是第一个考上大学的学生。今年7月26日,潘堪立收到黎愿谅发来的微信,还附有一张崭新的中国矿业大学录取通知书的照片。

2019年高考,黎愿谅以高考分数533分,超过广西一本线,被中国矿业大学地质学系录取。

而潘堪立也因为工作上的努力,从一名普通员工升任为现在南航珠海航空有限公司飞机维修厂勤务保障室副主任。

9月,

黎愿谅将要去往江苏求学。

可是,

在去学校之前,

他还想来一趟珠海,

因为之前都是“潘叔叔”

去广西看他,

这一次他想换一种角色,

来珠海,

看一看他的“潘叔叔”。

所以,

清晨出发,

经过十余个小时的车程,

黎愿谅来到了珠海,

来找“潘叔叔”,

来看一眼“潘叔叔”工作的地方。

凡人善举,

我们每一个人的一点善心

汇聚成涓涓细流,

也许就会帮助到更多的人,

让我们为潘堪立点赞,

也为我们身边

每一个善心人士点赞吧!

文字/珠海传媒集团 熊伟建

编辑/小明

来源/珠海特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