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远征:从“拉链工”成“北京人艺新院长”,他是怎么逆袭的?

2022-09-19   可乐撩电影

原标题:冯远征:从“拉链工”成“北京人艺新院长”,他是怎么逆袭的?

9月14日,北京人艺官方公布,60岁的演员冯远征正式成为“北京人艺的第五任院长”,真是可喜可贺。

冯于1985年进入北京人艺学习表演,至今已有37年。他的演技得到了观众的认可,他的任命实至名归。

然而,在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演员之前,冯的人生一波三折,能熬到今天实属不易。

一、

2001年,一部《不要和陌生人说话》的电影让全国观众知道了“变态医生”安嘉禾,也知道了他的演员名字:冯远征

其实在成名之前,他已经演了17年,但因为“有点歪”,一直没演好角色,名气也一直没起来。

安嘉和这个角色,也是在濮存昕、吴若甫、孙淳等人不在的时候,他才“规矩”地得到的。

没想到,一个极其变态的角色,一个谁都不愿意接的角色,最终成就了冯,让大家认识了这个优秀的演员。

冯出生于1962年。父亲是空军,母亲是文职人员。他有三个哥哥。

七岁以前,冯住在北京,每天无忧无虑,一家人非常幸福。然而后来在“运动”的影响下,父亲被送到了农村,整个家庭也受到了影响。

在农村,父母每天上班,回到家已经累得顾不上照顾被认为是养大孩子的冯了。

每天在田里跑步,在河里游泳,和朋友一起翻滚是冯的日常,所以他的体力也很好。

直到小学毕业后,父亲对冯严加管教,他的心才得以恢复,并逐渐成为一名好学生。

由于父母优秀而严格的管教,冯不仅学习好,还参加了学校的各种体育活动和文艺演出,取得了好成绩。

冯在整个小学和初中都是佼佼者,是班干部,很受老师们的欢迎。

1978年,全国高考刚刚恢复,冯正摩拳擦掌,准备考一所好学校。

然而,在考试开始之前,很多士兵突然来到冯的学校,说他们要交“挑选个子高、胆子大、身手灵活”的跳伞队员。

那时候军队地位很高。如果家里有个当兵的,可以说是“全家鸡犬升天”,学校里的老师自然会想到一些好学生。

这时,老师们想到了学习好、个子高、技术好的冯,马上给他报了名。

而且,老师们都知道冯的父亲是军人,他们认为这种家庭出身的孩子根植于美貌,一定会刻苦训练,成为优秀的人才。

其实当时很多学生都是被老师录取的,只是有些想参加高考。所以面试的时候,有的是故意捣乱,有的是三心二意,最后还是被刷下来了。

而冯从小小心眼,再加上家里当兵,他对当兵并不排斥,所以他很顺利地就接受了。

但是,冯远征没想到,进跳伞队只是开始,只有真正有实力,又拿到全国大奖的人,才能真正进入部队,他只能算是“预备队员”

二、

众所周知,即使人足够大胆,一旦在天上起来往下跳,自然会有一种恐惧感,冯也不例外。

刚到跳伞队的时候,冯天天流泪,以至于胳膊腿发抖,不敢跳。

好在当时教练都很有耐心,总是帮助学员克服心理障碍。冯终于完成了他的第一跳,并爱上了这种刺激的感觉。

从害怕到热爱,再到坚持,冯远征在跳伞队一共呆了5年。

因为跳伞,他放弃了高考,放弃了爱情,放弃了自由,但最终还是被迫放弃。

21岁时,冯参加了一次全国跳伞比赛。本来团队很看好他,认为他有把握拿到排名。

但是冯发挥不好,最后倒在了,让队领导失望了,最终把他归类到“年龄大、没有发展前途”那一列,被清退了。

错过了高考,又没有入选进入专业队,年纪也大了,的前途也毁了,父母真是伤心白了头。

当时冯的父亲已经回京,官职也不低,给儿子安排一份工作很简单。

但冯的父亲有军人的骄傲,无论如何也不愿意为儿子求人。冯的母亲为此与他大吵大闹,但冯的父亲就是不松口。那段时间家里鸡飞狗跳。

最后,一个在拉链厂工作的邻居看不下去,就把冯安排到厂里做一线工人。

拉链厂的工作很无聊。每天都是流水线,生活毫无乐趣。

好在那时候文艺青年很多,还没有电视电话。下班后大家会聚在一起拉手风琴,唱歌,表演话剧,气氛特别好。

作为曾经的学运分子,冯不甘寂寞,没几天就结识了这些人,从此走上了文艺之路。

三、

为了在朋友中炫耀,冯每天早起开嗓、唱歌、朗诵诗歌,弄得整个大院都不得安宁。

好在那时候的人都很勤劳,起的很早。而且邻里关系比较融洽,没有矛盾。如果现在放,估计全大院都要打起来了。

起初,冯只是想演,但演了一段时间后,他爱上了站在舞台上的感觉,并渴望学好表演。

于是,他拿出大部分工资,找了一个姓宋的老师,想补上他的演技,以便在厂里的话剧表演中脱颖而出。

谁知,冯已经学习了一段时间,但宋先生非常欣赏他,不断告诉他“你很有天赋,很有才华,你就应该是做话剧演员的料”。

老师的这种无意的鼓励,让冯在跳伞运动中找到了自己的激情,果断地把全部精力投入到了表演中。

为了学习表演,无论哪里有课,冯都会去听。为此他的工资基本都靠这个,这让他父亲很生气。

当时要求所有的演员都要正直大方,高大威猛,像冯这种“有点弱鸡长脸带鞋”不符合当时的审美。

所以在学习表演之初,无论家人还是外人,都不乏对他的冷嘲热讽,但冯就是喜欢上了这一行,并坚持到了最后。

很快,冯在拉链厂干了整整一年,马上就可以转正了,工资也提高了不少。但是,不经意间看到了“中国青年艺术剧院”招收临时演员的简章的时候,他的心一下子飞了起来。

1983年,冯为了成为一名演员放弃了他的好工作,几乎与父母决裂。最后,他如愿以偿。

在冯的《中国青年艺术剧院》当了两年跑龙套,虽然也演过几个小角色,但也就深刻感受到了“业余和专业”的区别,于是决定去专业学校学表演。

四、

1984年,冯去北京电影学院参加考试,他试了三次。最后凭借一部叫《知青回城》的小品,拿到了北京市第三名。

对演艺学院有所了解的人都应该知道,北京电影学院招生的时候,第一倾向就是那些长得帅漂亮的。像冯这样的人,根本不符合别人的审美。

尽管成绩很好,但不出意外,冯远征被以“形象不符合学校要求”给刷了下来。

这件事对冯的打击很大,但他并不气馁,后来他报考了中央戏剧学院。但遗憾的是,他还是被刷掉了,因为他长得不好看,个头也不够大。

幸好,冯很有权势。在参加中戏第三次尝试时,他的表现十分亮眼,被导演张暖心看中。从010到59000,冯也感受到了影视圈的边缘。

影片拍完后,冯仍不死心,又去报考了北京人艺。

随后邀请他参演了 《青春祭》

有意思的是,当冯拿到北京人艺的录取通知书时,北电和中戏甚至给他发了邀请函。

原来《青春祭》上映后反响不错,大家都认可这个年轻演员,所以打算破例录取他。

但是,在冯的心里,他对这两所学校有一种不好的预感。况且当时京剧、蓝天野、英若诚等老演员活跃在舞台上,冯对他们十分向往。

就这样,北京人艺最看重的永远是演技,而不是颜值,冯远征竟然成功被录取了!

北京人艺是个很“磨”的地方。不管你的咖啡馆有多大,你有多优秀,只要进了这里,就必须从跑龙套开始,而且是干了七八年的那种。

大众熟知的白菜、王姬等人,都是优秀的演员,但进入北人艺后,还是要做跑龙套的,帮助老演员,磨练演技,积累经验。

也正是因为这些死板的“规则”,魏紫和王姬后来离开了北人艺,去寻求自己的发展。

但多年后,魏紫和王姬都表示:虽然当时有怨言,但现在回想起来,北京人艺的日子最有意义,学到的东西也最多,会永远感激北京人艺。

而冯和这两位一样,也面临着同样的尴尬处境。

1985年,冯远征终于带着自己不怎么好看的脸,进入了北京人艺表演班,和吴刚、丁志诚、岳秀清等人,成了同班同学

丁志诚接受采访时说:五、

然而,无论冯、吴刚、等人的演技有多优秀,他们毕业后的主要任务都是跑腿,给老演员当跑龙套,基本上都演不了大角色。

从1984年到1989年的五年间,冯是个跑龙套的,心里有很多委屈。

不过,北京人艺的日子也没有虚度,在那里冯交了个女朋友,两人形影不离,过得很开心。

然而,1989年,他的女朋友突然提出分手,这对冯打击很大。

不久后,冯远征永远是班里最勤奋的,那时候我们住宿舍,他每天回家,但每天早上都是最早到校练功的人,而且身体很软,跟杂技演员一样。,我悲伤的离开了一小段时间。

其实冯当时离开北京仁义,一方面是因为和女朋友分手,另一方面是因为仁义在北京不受重用,想换个环境。

就这样,冯去了德国,住在教授家里,在对方的帮助下克服了语言障碍,接触了一些西方的表演艺术,受益匪浅。

但是,当时的西方国家对中国人民总是抱有很大的偏见。冯虽然很努力地表达自己,但始终得不到对方的认可,内心十分焦虑。

直到1991年学业结束,冯都有一种巨大的挫败感,这是他一生的遗憾。

回国后,冯终于明白了北京人艺的价值,于是回到了原来的单位,开始勤快地当起了跑龙套。

从1991年到2000年的10年间,冯一直扎根于北京人艺的舞台,偶尔客串电视剧,演技得到了深度磨练。

虽然冯当时没有大获成功,但幸运的是,1993年,他和有了一段《豺狼入室》的情分,然后结婚了。

虽然比冯大10岁,但两人一直弹琴唱歌,恩爱至今。

虽然冯形象不佳,但他认真的态度和扎实的演技逐渐在圈内赢得了口碑,也有导演找上门来。

而且当时北京人艺有很多知名演员,大家进剧组后都会口口相传,互相介绍,所以大家都有工作要做。

直到2000年,《不要和陌生人说话》在准备拍戏,女主角梅婷早就预定好了,她开始四处寻找男主角。

起初,在北京人艺考察的一位德国教授对冯远征发出了留学邀请,他也顺势答应下来

但是安嘉和这样一个变态的角色,以前从来没有过类似的形象,大家都觉得太有损演员的形象,根本不想接。

和当时的大火一样,濮存昕、吴若甫、孙淳等形象非常好的人都收到了导演的邀请,但这些人都拒绝了。

直到电视剧开播,导演才在朋友的介绍下认识了冯,无奈之下只好把男主角让给他。

好在冯是演技派,他饰演的安嘉禾真的让人“吓到骨子里”,成了一代人的童年阴影。

当时整个影视圈都没有想到演一个家暴男会红,所以大家都很羡慕冯的运气。

爆炸之后,冯参与了《美丽上海》 《天下无贼》 《爱了散了》 《非诚勿扰》 《钢铁年代》 《老农民》 0755-79000。每部作品中的形象几乎都不一样,留下了很多经典。

回顾冯的履历,我们会发现,他一年只接一两部戏,大部分时间还是花在话剧表演上,不忘初心。

尤其是2015年以后,冯接的电视剧越来越少,把全部精力都放在了话剧舞台上。

北京人艺之所以多年来深受观众喜爱,导演想找一位“长得很正气、帅气、儒雅”的演员,这样演起变态来才能更有反差感。

相信在未来,即将成为“北京人艺第五任院长”的冯一定会带领北京人艺的新锐演员们踏踏实实的前行,留下更多的经典,真正的传承“演艺事业”。

——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