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订阅收听音频
下一个新国货中的佼佼者,将从这里诞生。
文 / 巴九灵(微信公众号:吴晓波频道)
他回来了
早该结束的发布会,因为现场观众对中国品牌的巨大热情,被一拖再拖。
被灌了一肚子德国职场特色的矿泉气泡水后,他走向附近的慕尼黑东站,准备买个热狗压压胃里的酸气。
这是他在德国做咨询的最后一个演讲,主题是“后疫情时代中国的消费走向”,观众大多是欧洲消费品行业的从业者,地域横跨北欧、西欧和南欧。因为现场提问太过热烈,最后的Q&A环节被延长到了将近两个小时,形式也从一对一变成了围圈群访。
其中一个问题令他记忆犹新,“你们中国有没有更细分维度的消费研究?大行业的研究听过很多,但真正执行的时候,参考和落地意义有限。今天,我们发现自己完全不了解中国市场。”
慕尼黑的东边,有点像杭州的余杭,刚开发不久,城市界面很新,寒风呼啸,也没什么植被遮挡。咬着热狗的时候,他满肚子的气泡水却在沸腾。
他知道,他该回国了。
于是他背起行囊,离开已经待了7年的西欧,回到了家乡浙江。这片土地上有中国的电商之都杭州、中国最大的零售批发市场义乌、星罗密布的中小制造工厂,这里还最靠近中国新消费品牌的高地——上海。
两个月后,他向吴晓波频道新国货促进会递上简历。吴老师对这个名叫向一凡的人提了一个问题:“你愿不愿意做和新国货有关的研究?”他毫不犹豫地回答道:“当然”。
就这样,吴晓波频道新国货研究院诞生了,一凡成了新国货研究院的负责人,他主要做两件事情:一,新消费赛道的细分品类研究和新国货企业走访调研;二,金物奖的内容支持和评审体系的升级迭代。
聚焦新国货领域
专注新消费细分品类研究
点击 了解更多 新国货研究院
金物奖回来了
在德国的7年,他发觉德国标准的塑造,并不能想当然地归于工业和制造业的优势。
德国的工业革命开启距今将近200年,200年的时间里,在中国、美国等其他国家大力发展金融、互联网等产业时,德国依然将重心放在制造业的技术水平提高上。也正因此,德国标准逐渐成为了欧盟乃至世界的标准。
但德国并没有一味追寻前沿制造技术的突破,而是聚焦先进技术的优先使用上,直接体现就是德国工艺和德国标准,催生了更多世界知名品牌。
那中国呢?
在由中国工程院战略咨询发布的《2021中国制造强国发展指数报告》中显示,中国的制造强国指数排在第四名。
这项指数通过一系列加权得来,权重最高的一项是规模发展数值,中国排在第一名,证明从规模发展方面,中国的制造业突飞猛进,但将整体名次拉下来的却是一些权重较低的小指数。
比如以一国制造业拥有世界知名品牌数为主要衡量标准的质量效益,中国排在第六名。
缺少世界知名品牌,可能存在很多原因:一个较为明显的因素,国内缺乏有公信力的奖项对品牌进行引导,并为品牌背书。
今年是金物奖的第三年。在人看来,它生而逢时,中国需要有这样一个奖项为优质的新国货背书,它高速成长,两年时间,已经获得了国内几十家数据机构的支持,百位评委的关注。
奖项开启的第一年,就有906件产品入选;第二年,1223个产品入选,还有了自己的价值评价模型“新国货1000指数”,增设了现场评审环节,和成都交子公园金融商务区达成了合作,金物奖和成都将一起打造新国货的产业链。
它已经经历了2次自我迭代。
每年的12月-4月,金物奖都会短暂地离开一阵,再回来,已然经过了一次升级,这是一凡第一次参与其中。
2021年的金物奖,77名评委来自各行各业,彼此独立。
在那些公开的场合里,很少看到他们为一件事情情绪激动,嗓门提高,然而,在那一场复盘里,他们都格外“较真”。
金物奖评委崔洪波是上海正见品牌管理顾问有限公司的CEO,他为几十家行业头部企业做过营销战略的咨询。
第二年金物奖的评审机制依然让崔洪波感到不满意:“我觉得信息的充分流动,对这个奖项才是关键的。在座各位都是有各自的专业领域和忙碌的事情,在各自的领域都很权威,但让70后对90后的产品去评价,让一堆直男评价化妆品,你说权威吗?”
让评委感到有阻力的不止性别,任何领域的旁支都可能,比如,一个专门用于直播的平板,试用一晚上的评委,不一定会比主播更有发言权。
同样颇有感触的还有金物奖评委李琦,他是瑞德设计创始人,他手里的设计案例有方太油烟机、缤兔美妆冰箱等等,他擅长发觉产品的差异化。
李琦犹记得在现场评审的前一晚,他看了铺天盖地的产品介绍。上百个产品的资料看得他头昏脑涨,其中不乏有一些不规范的填报,把一些笼统的介绍复制在报名表格里。李琦说,下去走一圈觉得哪个都种草,但根本对不上那些冗长的说明,像是在盲评。
金物奖最早的评审结构类似于奥斯卡奖的行业从业者票选机制,奖评选的权利下放到众多评委的手里,让他们自己决定投票与否,扩大投票的范围,是为了让更比赛更公平。但可能会因为评委对产品不够了解,产品得到较低的分数。
德国有更完整的评审体系,以有70年历史的红点奖为例。红点奖分成了三大组别的:产品设计、传达设计、概念设计。前两者必须是实际产品,概念设计可以没有实物。在报名期间会高度标准化,会划分出更细致的评审维度,美观性、革新性、适用性甚至是与人之间的互动,从奖项的评审流程上,首先就为评委划定出自己擅长的领域。
对金物奖评审制度从零到一探索两年之后,新国货研究院的负责人向一凡意识到新国货必须有自己的评审体系。
如红点奖和IF奖更看重资深的评委,而金物奖的项目组和向一凡认为新国货的最终受众是消费者,金物奖将在今年让专业的人评专业的奖,把权利下放得更多。
今年,由李琦、崔洪波、王煜全、金霞领衔评审,他们将组建自己的评审队伍,这些队伍里,会有对化妆品和女性用品更懂的人,也可能会有KOL、KOC,他们将找到那些对新国货更有发言权的人。
接下来四周,“金物奖来啦”直播将为大家连线今年四位评审主席大咖李琦、崔洪波、金霞、王煜全,分享2022国货在审美、营销、创新、科技新趋势与金物奖最新动态。
2022·金物奖来啦
领衔评审团
李琦 | 崔洪波 |
王煜全 | 金霞 |
扫码关注视频号“金物奖来啦”直播
在所有人不断地探讨、碰撞下,今年奖项也有所革新。
设计奖有了更丰富的内涵和一个更浪漫的名字:天工开物奖。
天工开物奖将从4个维度评价新国货:好设计、好工艺、好技术、好销量。
每个维度还有更细化的指标,比如好设计,包含了对审美、物料和操作的总和考量,这个维度评分占比50%,而好销量则占比10%,既考虑了一个好设计的市场反馈,又避免了因为市场因素而使设计奖本末倒置。
同样有评选维度创新的还有品类创新奖、最佳技术奖、最佳营销奖。
无论是借鉴西方的评审体系,还是加入自创的更适合新国货的新方法,他们目的只有一个,把这个体系设计得再合理一点,再公平一点,不辜负参与金物奖的新国货。
新国货回来了
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一个国产饮料,在28年后的今天,与国际巨头再次展开正面交锋。
2022年伊始,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向元气森林放出狠话“干倒元气森林。”
“两乐”的顾虑并非没有道理。
《2021中国无糖饮料市场趋势洞察报告》显示,有82.1%的中国消费者在选择无糖饮料时,倾向选择元气森林,是其他品牌总和的4倍,“两乐”的劲敌正在成长。
这只是越来越多新国货走向世界的一个缩影。
年轻人对国货的关注度相比于10年前提升了528%,在全球市占率75%的大疆无人机和50%的浙江三花智控电子阀都是全球市占率第一的国货;像极米、华为等国货已经技术突破走在了全球的无人区里;红双喜、青岛啤酒、杏花楼等52个老字号年销售额过亿元。
国货正在回到主流视线,与国际品牌同台竞技,而金物奖正在见证和助力新国货崛起的过程。
此刻,金物奖报名已经开启,下一个新国货中的佼佼者,将从这里诞生。
点击按钮立即报名
本篇作者 | 向一凡 | 吴润潜| 当值编辑 | 何梦飞
责任编辑 | 何梦飞| 主编 |郑媛眉 |图源|VCG
2022年金物奖招募已经开启
快来加入我们吧
点击下图立即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