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TA们实践出了一套“福民模式”
为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总结提炼城市更新背景下的福民解纷模式,近日,南京西路街道开展“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矛盾化解福民模式十年髯理”主题活动,回顾街道矛盾化解、城市更新工作的发展历程,推动基层治理效能持续提升。
静安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王翔出席活动。活动特邀部分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各界专家学者、商户联盟代表、居民区代表等共同参加。
党的二十大强调,要在社会基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完善正确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机制,及时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
十年来,南京西路街道全面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入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在矛盾纠纷预防化解工作中不断探索实践,总结出了具有鲜明特色的“福民模式”,在建设法治南西、平安南西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十年来,南京西路街道坚持不懈探索实践“福民模式”,打造了群众知法守法用法的服务之窗,搭建了政民沟通促进和谐的连心之桥,创造了一个个生动的依法治理案例,为新时代“枫桥经验”新发展增添了精彩注脚,提供了静安方案。
未来,街道将通过建设恒隆广场法治服务工作站,更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社会治理,更有效化解矛盾纠纷,进一步增强企业白领社区居民风险防范的意识和能力,真正做到“小事不出楼”,助力南西商圈向着“四高”目标不断迈进,为商圈楼宇经济和居民生活提供更加优质的法治服务,让新时代“枫桥经验”在恒隆、在南西、在静安开花结果,让居民、白领有更多更实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当前,静安正在积极打造覆盖区、街镇、社区的三级公共法治服务体系。
本次揭牌的恒隆广场法治服务工作站是静安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的主动探索,也是推动法治服务走进居民生活的崭新尝试,实现了街道公共法治服务向楼宇的延伸。
会上,《福民案例集》精彩发布。
案例集精选了过去十年间,街道调处过的31起疑难复杂纠纷案例,进一步探讨矛盾调处与基层社会治理之间的内在联系,分析“枫桥经验”的本质和精髓,助力提升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法治化水平。
特邀顾问、上海政法学院调解学院院长侯怀霞教授表示,案例集体系自洽、结构合理、点多面广,生动反映了“福民模式”的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希望街道继续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积极发挥党的领导政治优势,及时回应群众诉求,依法保障群众权益,不断开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新局面。
圆桌论坛环节,街道介绍了《城市更新“六心五早”枫桥式工作法》,并与《法治日报》上海记者站站长余东明、华东政法大学社会发展学院党委书记童潇教授、福民法律服务中心理事长姜涛等专家学者展开热烈交流。
街道针对辖区“老旧小区多、商务楼宇多、要素高度聚集、矛盾纠纷复杂”的鲜明特点,在近年来城市更新项目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践行人民城市重要理念,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形成了“六心五早”枫桥式工作法。
即运用“责任心、诚心、用心、耐心、爱心、恒心”和“早发现、早介入、早协调、早化解、早落实”方法,从“剖析一个问题”扩展到“解决一类问题”,推进基层治理创新,解题“枫桥经验”。
其中,张园旧改、锦沧文华大酒店改建项目作为先行实践,相关案例荣获第五届中国(上海)社会治理创新实践十佳案例。
活动还向十年来持续参与街道矛盾纠纷化解工作、作出突出贡献的公安民警、人民调解员和律师进行了表彰;楼宇代表汇报了依托“平安商户”联盟,构建商圈平急转换机制项目情况;居民白领以文艺演出的形式,表演了由南西司法所自编自导的矛盾化解情景剧《春风化雨》。
十年磨一剑,砥砺再出发。南京西路街道表示,将以此次活动为新的起点,不断将“福民模式”、“六心五早”枫桥式工作法运用到基层治理工作中,坚持和贯彻党的群众路线,依靠基层组织和广大群众,立足于预防、调解、法治、基层,推动新时代“枫桥经验”在南西实践中取得新的更大成效。
来源:上海静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