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慈欣最期待作品杀青,《梦之海》导演田里这样整活…

2023-06-19     影视独舌

原标题:刘慈欣最期待作品杀青,《梦之海》导演田里这样整活…

2023年6月19日刊| 总第3271期

6月14日,科幻网剧《梦之海》发布了杀青特辑。这部改编自刘慈欣同名短篇小说的短剧,历经73天的拍摄,终于杀青,正式进入后期制作。

《梦之海》讲述了一个颇为梦幻的故事。

外星文明到访地球,把包括海洋在内的所有地表水冻成了一圈围绕地球的冰环。失去海洋后,人类陷入绝望。以拾荒猎人江星北(黄景瑜 饰)为代表的废土探索小队,和以航天员江星瑶(王紫璇 饰)为代表的中国航天力量,姐弟“天地互联”,开启了一段惊心动魄、跌宕起伏的“取海”冒险。

《梦之海》的出品方闲工夫文化,之前凭《河神》系列在业界闯出了名头。《梦之海》的导演,正是操刀《河神》系列的田里。

在今年五月的中国科幻大会上,刘慈欣称《梦之海》是自己“最为期待的改编作品”。刘慈欣表示,《流浪地球》《三体》虽然成绩斐然,但都是前人做过,并且做得很成熟的类型。他昔日曾言,“我所有作品都是对阿瑟克拉克的拙劣模仿”。但《梦之海》是个例外,它是独一无二的,未见先例的探索。

田里

近日,影视独舌独家对话田里导演,与他畅谈《梦之海》的创作理念。

死了也得搞艺术

田里透露,《梦之海》原著提供的更多是世界观,小说故事并没有呈现太多戏剧冲突。抛开外星文明,有名姓的人物只出现了一个。几乎通篇都是对艺术、人性以及美学的思考。矛盾更多体现在人类与天灾的搏斗,人类想方设法登上冰环,让“天河倒灌”,沙漠变泽国。

田里表示,除了海洋被冻环这一世界观,原著提出了一个核心质疑:外星文明造访地球,只有善意和恶意两种目的吗?在常见的同类题材中,目的无非如下:求助、传授、殖民、掠夺资源、摧毁。

或友、或敌、或师,是科幻题材惯常的几种手法,而《梦之海》则完全不同。

“最初策划剧本的时候,我们试图给外星人增加更容易理解、更有逻辑的目的和诉求。比如制造冰环看似是制造灾难,实则是在保护,或者筛选人类。冰环也许是一层保护罩,用于‘反黑暗森林法则’之类的。”田里说。

但在剧本会上,刘慈欣表示了不同的看法。他说,“那就不是《梦之海》了。”《梦之海》的内核无非二字:疯狂。田里非常理解和认同刘慈欣的坚持。

于是, 疯狂、艺术、浪漫、孤独,这些务虚的极难融入到故事编纂中的概念,成为田里对《梦之海》改编的最大抓手,并一直贯穿到剧本定稿。

“外星人来地球,就一个目的,搞艺术。这太浪漫了。”田里表示,“就像一个孩子,看到一块橡皮泥,想捏就捏。他不会在意橡皮泥里有多少微生物,这个微生物文明存续了多长时间,这些都不重要。”

原著中的颜冬是一个工程师,业余爱好冰雕。他将理科的思维运用到冰雕创作中,做成了一种“蒸汽在表面冻结后形成的复杂结晶体”。外星人觉得有点意思,但还是小儿科,决定让颜冬看看什么是真正的“艺术品”。

颜冬和外星人有数次会面,而且对话颇多。田里认为,这样的桥段并不适合影视化改编。剧版《梦之海》中,外星人根本没有露脸,故事发生在外星文明到访的八年之后。“原著里外星文明的形象是一个大冰球,如果真的让演员站在那里,跟一个冰球互相阐释什么是艺术,怎么想都觉得违和。”

“视觉奇观”的想象

刘慈欣笔下的《梦之海》是绚丽的。

外星人取尽四海之水,雕成了绕着地球的冰环。“在白天,冰环在蓝天上呈耀眼的银色,像一条流过蓝色平原的钻石大河。白天冰环最壮观的景象是环食,即冰环挡住太阳的时刻……每年还有一次全平行食,这天太阳从升起到落下,沿着冰环走完它在天空中的全部路程。”

环食已经够梦幻了,但田里还想要更多。在剧本里,他们增添了一个全新的概念:日瀑。冰环挡住太阳以后,会像放大镜一样,增强太阳的辐射和热量。如果说失去海洋已经让人类足够绝望,那日瀑则是灾难中的灾难。

被日瀑直晒之后,很容易患上辐射病。这种病会破坏人类的身体机制,使之痛苦地死去。 末日时代,人类躲在地下苟且生活过于常见,《梦之海》再次不走寻常路,中国人克服万难,在地上建造“穹顶城”。

“有点像‘水立方’,用透明罩子把废弃的城市盖住,采集地下水,形成自循环系统。所有资源都定时定量分配,回到计划经济的时代。”

为了躲避超强辐射,穹顶城的透明中空保护罩,日瀑来临前“充碳”,石墨烯粉会瞬间给城市“戴上墨镜”,躲避日瀑的侵袭。

拍摄过程中,最困难的部分是“登冰”。“人类怎么登上冰环,上去后怎么安装机器,遇到什么危险,如何化险为夷?探险过程中,又要让场面看起来惊险刺激。关键是冰环没有重力,演员都得穿着航天服吊威亚。同时还要考虑光线的折射,冰面反射到面罩和金属配件上的真实感,等等等等,拍摄难度非常大。”

由于冰环对阳光的漫反射效应,地球上的真正意义的“黑夜”每天只剩下半个小时。到了那时,傍晚变得更长。其它时间,即使太阳落山,天色也不会漆黑,更像冷掉的黄昏。“我们失去的不光是海洋,还有黑夜,和仰望星空的浪漫。”

推倒重建的过程

《梦之海》剧本创作中的另一大难点,是合理化反派的动机。“如果反派纯粹为了资源、权力,那就太表浅了。地球都快没了,挣再多钱也没用。可如果单纯只是追求艺术,又太中二了。”

在原著中,反派就是灾难。让冻结的海水重回地球,是所有人的目标。这是一个“愚公移山”式的故事。但拍成电视剧,就必须要展现强对抗性。人定胜天的故事的确酣畅,可要是连拍12集,就不是科幻剧而是科普剧了。

基于此,田里和编剧在原著基础上几乎推倒重建。不仅增添了江星北(黄景瑜 饰)、江星瑶(王紫璇 饰)等一众原创人物,也改变了原著主角颜冬(刘畅 饰)的身份。将冰雕爱好者的属性,转嫁在了颜冬母亲的身上。

既然是一部废土科幻剧,田里始终在尽量控制《梦之海》的“科技感”。比如,以“废物利用”为原则。为了遮蔽辐射与回收体液,拾荒猎人需要一套户外装备。空气过滤装置,是猫罐头改造的。回收体液的容器,是旧时代的矿泉水瓶。

又如,尽可能艰苦朴素。“大家印象中的航天控制中心,一般都比较高大上,宽敞明亮、设备齐全。但我们的控制中心,在戏里戏外,都是用地下停车场改建的,突出一个艰苦朴素。”

主角江星北的身份是拾荒猎人,这也是剧集的原创。他们冒着风险,放弃穹顶城的庇护,顶着辐射去寻找旧世界遗留下来的资源。这其中也会出现竞争,甚至是厮杀。“有点像《芬奇》的设定,包括拾荒车的改装思路,也都有借鉴。”

失去海水的地球究竟是什么样子?这或许是包括笔者在内不少读者的疑惑。B站有条播放量近500万的视频,标题就是“告诉你抽干海水海底的样子”。但从宇宙中观察又是何种模样?

图源:B站UP腔调制造

剧组为此专门做了科学推演,发现即便没有地表水,地球看起来也不会枯黄一片。宇宙中望见的蓝色星球,其实是大气层的颜色。然而,为了能更直观地让观众理解,田里还是决定让色调更接近沙漠。“最终效果还在设计当中。”

拍出科幻剧的“范儿”

《梦之海》的版权,早在田里拍完《河神》的时候就已经储备在闲工夫。

“当时一拍脑门,这小说基础太好了,科幻、废土、航天全齐,拍出来就等于是圆梦。等做起来才发现,太难了。公司负责《梦之海》的策划和编剧像走马灯一样,不记得换了多少人。”最后,所有人一商量,问田里,要不你来执导?

田里决定啃下这块硬骨头。改编难度固然很大,但田里从来不是一个尊重原著的人。或者说, 他所理解的“尊重”,异于常人。他认为,抓住“内核”,远比照本宣科重要。“只有‘范儿’正了,才是真正的尊重原著。”

《河神》系列就是最好的例子,如果看过天下霸唱的同名小说就不难发现,剧集几乎把原著“改得只剩下名字”。但这并不妨碍《河神》系列在中国网剧史上的地位。天下霸唱曾经说过,“拍得比写得好”。

“范儿”到底是什么?田里认为,范儿不是风格,风格可以无中生有,可以天马行空。但范儿必须先具有一定的范式。“京剧范儿,你得会唱念做打。贵族范儿,那就得西装革履,讲究言谈举止。得在一个系统里面,做出自己的独特韵味,这是范儿。”

“我总说自己是个‘伪科幻迷’,也许对不同年代、不同风格的代表作品都有一定了解,大致知道一点脉络。但跟真正系统阅读的科幻迷比起来,还差得远。更多的还是喜欢借用科幻的表达方式,喜欢科幻作品里独有的元素和审美。”

田里

田里不介意被贴标签。《河神》系列播出后,好多人说他擅长强情节、强悬疑、风格化、重制作、神神鬼鬼的故事,他表示认同。但田里内心从不给自己设限。“我很喜欢库布里克,科幻片、战争片、恐怖片、爱情片,什么都能拍。但不管他拍什么类型,一眼就能看出这是库布里克拍的。对于导演来说,这是我的理想状态。”

《梦之海》目前正在后期制作中,预计今年能够完成后期制作。非常期待能够早日看到这件“疯狂的艺术品”问世。

文/马二

家人们,请给影视独舌标星号

点击 “阅读原文” 查看更多历史消息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7bc8580f78b10d4051b2f27a1db3b64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