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皆记住苏东坡留下多少佳句,却鲜知东坡先生创造了多少美食。
在东坡先生跌宕起伏的仕途生活中,同步展开的是他的美食创作画卷。
苏轼被贬岭南,南岭土地贫瘠,环境较差。但是岭南盛产什么?荔枝!
当年白居易曾写下:“若离本枝,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
当年杨贵妃为了吃上新鲜的荔枝,累死了好几匹快马。
而苏轼被贬岭南,恰恰能吃到别人吃不到的新鲜荔枝!
于是有了“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的佳句。
在宋朝,流行吃羊肉。因为没有经过阉割的猪肉是有腥臊味的。
但是苏东坡来了。苏东坡被贬到黄州(今天的湖北),写道“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贵者不肯吃,贫者不解3煮,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
东坡先生发明的东坡肉,不仅解决了猪肉味道不好的问题,而且成为了一道家喻户晓的名菜。
今天的东坡肉经过数次改良,更是深受广大吃货的喜爱。
黄州是个好地方,不仅有猪肉,还有长江肥鱼。
长江鱼肉质鲜美,毛主席在视察武汉大桥时候曾经品尝过长江鱼,并且称赞了其味道。
在这个充满山珍海味的黄州,苏东坡也暴露出吃货的本性:“自笑平生为口忙。”深爱长江肥鱼。
苏轼被贬江苏镇江,结识了和尚佛印。佛印和东坡谁也不服谁,经常比试。
苏轼有一次和佛印比试输了,下厨给佛印做素斋。于是发明了东坡豆腐这道名菜,在当地广为流传。
我们从“吃”的角度看,苏轼是一个美食家。但是透过吃,看到的更是苏轼的处世态度。
苏轼能在被贬时,保持乐观的心态,积极享受生活乐趣,诚为可贵。这或许就是他“物与我皆无尽也”的精神境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