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TOP10!2023,辽宁声势引聚世界目光

2023-12-27   微量城市看看看

原标题:年度TOP10!2023,辽宁声势引聚世界目光

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亦是辽宁实施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的首战之年。2023年,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的大背景下,聚焦省委十三届六次全会提出打造辽宁新时代“六地”的目标定位,辽宁立足东北亚、面向全球,聚势而行、风头正劲,一个个振奋人心的高光时刻在世界舞台上留下浓墨重彩的辽宁印记。

2023年,辽宁通过多语种外宣平台、海外社交平台主动设置议题、策划活动、创新话语体系,向全球展示辽沈大地的山川之美、人文之盛、气象之新,有效提升了传播效能和触达率,实现了全媒全域跨越式传播“出海”又“出圈”。今日,辽宁国际传播中心邀您一起回顾2023年辽宁国际传播TOP10(排名不分先后),以融通中外的新视角感受辽宁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澎湃力量。

TOP1

“国宝在辽宁”在全球60个国家和地区“吸睛”超2亿人次

大型全媒体策划《国宝在辽宁》以专业化制作、故事化内容、通俗化解读、沉浸式互动、全平台传播,让文物“活”起来,向世界讲好辽宁故事,让世界了解辽宁的历史文化、人文底蕴。系列短视频以可触达、可沟通、可反馈的方式进行对外传播,截至目前,已覆盖全球超过60个国家和地区,全网阅读量超2亿人次,有效提升了辽宁知名度和文化影响力。系列短视频还成功走进巴西利亚大学孔子学院、俄罗斯伊尔库茨克国立大学孔子学院、蒙古国立医科大学等海外院校的课堂,成为当地学生了解中华文化的生动“活教材”。此外,以辽宁国宝为传播源,依托辽宁国际传播中心海外社交媒体矩阵发起“A date with National Treasures”全球联动活动,15家省市旗舰级外宣媒体参与联动并形成话题矩阵,共同擦亮中华文物这张国际传播“金色名片”。

TOP2

“我眼中的辽宁”以“第三只眼”呈现辽宁振兴发展名场面

《我眼中的辽宁》大型融媒体策划通过多语种、多形态的主题短视频,展现外国人观察辽宁的独特视角,记录外国人行走辽宁的精彩历程,以“第三只眼”呈现一个历史底蕴厚重、传承有序而又富有时代感、充满发展活力的辽宁,共同讲好辽宁的历史文化故事、高质量发展故事、创新活力故事、营商环境优化故事,进一步提升了国际化辽宁的辨识度和美誉度。截至目前,上述报道全网阅读(播放量)总量超2000万人次,信息情感属性均为正面及中性,其中“赞扬”情绪占比91.86%、“喜悦”情绪占比4.65%、“惊奇”情绪占比3.49%。

TOP3

辽宁两件短视频作品斩获国际短视频大赛优秀作品奖

在第五届“第三只眼看中国”国际短视频大赛评选中,辽宁两部国际传播作品从5.7万部参赛作品、90余部获奖作品中脱颖而出,双双获得优秀作品奖。《老外带你辽宁寻宝》系列短视频以外国人的“他视角”为主线,邀请来自俄罗斯、印度尼西亚、泰国、蒙古国等国家的“Z世代”在辽留学生走进辽宁各地博物馆,寻找国宝、鉴赏文物,通过沉浸式体验感知辽宁文化。作品发出后在海内外社交平台产生良好传播效果,“学习强国”主平台设专区推介,单集最高播放量近35万人次。《南北来客·白天也懂夜的黑》用10分钟的时间,让观众走进广西柳州和辽宁锦州这两座南北城市,通过探寻美食文化背后的人和事,感受“一带一路”将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梦想串联起来的“小确幸”。

TOP4

辽宁国宝成为海外院校课堂教授中华文化“活教材”

《“国宝在辽宁”走进海内外高校》系列短视频以推介辽宁国宝级文物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先后走进巴西、蒙古国、俄罗斯、印度、罗马尼亚等国家的孔子学院及高校,在海内外“Z世代”群体产生强烈反响。活动以图文、视频、海报等方式展现辽宁30件国宝级文物,并以视频观摩、专家讲座、互动问答、沉浸式体验等多种方式向外国学生及在辽留学生推介讲述辽宁国宝背后的故事,普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动注重以文化为核心的“柔性传播”,以影像为主导的“视觉传播”,以技术为支撑的“融合传播”,以线上线下联动为重点的“渠道传播”,成为当地学生了解中华文化的生动“教材”。

TOP5

《丝路行者》用镜头记录“一带一路”上的共建硕果

纪录片《丝路行者》真实呈现央企、民企、医疗机构和归国艺术家响应国家号召,在铁路基建、农牧饲料、中医诊疗、绘画艺术等领域开拓海外市场、推动文明互鉴及文化全球化和多样化的动人场景。作品“借嘴说话”,通过大量当事外国人的亲身讲述,表达他们对共建“一带一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度认同和共享发展的喜悦。该片大胆创新创意,完全用人物行动镜头和同期声相结合的方式讲述一个个事件真实、画面精美、情节生动、叙事流畅的感人故事。该纪录片在国内外产生较好传播效果,其中短视频宣发平台累计播放量超过20万次。

TOP6

《重见雷锋》在泛俄地区15个国家“MC”卫星频道播出

5集系列双语微电影《重见雷锋》讲述了加纳留学生普瑞茜拉在辽宁的留学经历。通过学校老师和雷锋传人们对她的帮助,普瑞茜拉明白了世界上还有一种叫做“雷锋精神”的跨越地域、种族、文化、时空的大爱,她也因此变得开朗、自信、乐于奉献,成为国际志愿者协会的一员。这是一个在真实的人物和事件上进行适当艺术加工的作品,以外国人的视角展现了辽宁人的热情、真诚、善良、勇敢。《重见雷锋》系列双语微电影相继在国内外全媒体平台渠道进行播放,并在覆盖泛俄地区15个国家“MC”俄语卫星频道播出,总播放量超500万次。

TOP7

《珍奇辽味》美食文化交流周落地海内外媒体近1500家次

以“美食”为媒,《珍奇辽味》——东北亚民间美食文化交流周系列活动相继开展了“珍奇辽味”美食季暨辽菜盛典、“东北亚美食物产展”“珍奇辽味”摄影作品展、2023 中国(辽宁)食品预制化产业大会、2023“珍奇辽味”直播电商消费季及“珍奇辽味”在韩国等系列活动,以辽宁地域文化特色和创新求变精神,成为了辽宁文化新标签、辽宁产业新名片。活动传播稿落地海内外媒体近1500家次,活动总体累计曝光量近7.6亿人次,向世界展示一个更加真实、立体、生动,充满勃勃生机和蓬勃力量的崭新辽宁。

TOP8

《四海同心 一起过节》品牌活动让外国人越来越爱中国节

“四海同心,一起过节”品牌活动是辽宁省政府新闻办打造的一项品牌外宣活动,每逢中国传统节日、国际性纪念日邀请在辽外国友人代表以不同形式欢度节日。2023年,辽宁先后举办了“四海同心,一起过节——文化共享中国年,相聚辽宁庆团圆”“四海同心,一起过节——五洲共明月,同心庆团圆”等品牌活动,来自白俄罗斯、刚果(金)、捷克、德国、巴基斯坦、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的外籍友人受邀体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品尝辽宁传统美食。外国人在辽宁过中国节,体验仪式感越来越“上瘾”。

TOP9

“辽沈最美翻译官”引来29所高校外国留学生讲辽宁故事

“辽沈最美翻译官”大赛已经成为推进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服务新时代全面振兴东北、助力打造东北亚开放合作枢纽地培养锻炼翻译人才的重要平台。2023年,第六届“辽沈最美翻译官”大赛线下参赛选手之多、参与范围之广均创历届新高。大赛专门设置了留学生组别,突出比赛国际化和汉外翻译双向互动交流,省内外29所高校的32名外国留学生参加“我眼中的辽宁”中文演讲比赛。大赛为广大翻译爱好者提供了一个展示风采、互动交流的舞台,有助于实现用融通中外的语言、优秀的翻译作品讲好中国故事,引导更多外国读者读懂中国。

TOP10

《黑脸琵鹭》获“MC”卫星频道、印尼电信同步国际首播

纪录片《黑脸琵鹭》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一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论述出发,通过生态世界诸多生存、生长的故事,细致入微地刻画了自然界里的命运交响,真实记录了新时代的生态足迹,观察和思考了生态文明的现实价值和深远意义。该片是国内首部以黑脸琵鹭这一世界珍稀物种为表现主体的自然题材纪录片,陆地行程超过16000公里,驻岛拍摄105天,通过海岛、湿地、丛林里一个个起伏跌宕的剧情,进行了具有国际传播力的中国式叙事。“MC”俄语卫星电视频道、印尼电信同步进行该片的国际首播。

记者:杨东 白爽

编辑:徐博彦

检校:水 天

责编:景雪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