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看西看】王晋斌:中国连续减持美债,未来全球安全资产趋势如何演变?

2023-12-22     中新经纬

原标题:【东看西看】王晋斌:中国连续减持美债,未来全球安全资产趋势如何演变?

作者 王晋斌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党委常务副书记、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

当地时间12月19日,美国财政部公布了2023年10月的国际资本流动报告(TIC)。报告显示,10月外国投资者持有的美国国债规模连续第二个月下降,其中中国已连续第七个月减持美债,且总持仓连续五个月创2009年5月以来的十四年新低。

未来全球安全资产会出现向多极化演变趋势

笔者认为,中国连续减持美债可能有两个主要原因。第一,中国的外汇储备资产需要多样化的配置。从资产配置的角度来看,减持美债实际上是调整资产篮子的一个措施或手段。第二,减持美债也是为了获取美元的流动性,因为现在全球美元流动性相对来说还是比较紧张的。

报告还显示,在十大美债持有国家地区中,包括中国在内,10月共四个国家减持了美债。多国减持美债的行为主要会通过提高债券收益率这个渠道来影响美国的金融市场。当美债遭减持时,债券的价格会下跌,而影响的大小则取决于减持的幅度。

过去几十年,国际市场一直存在着“美债是全球投资者的避风港”这样的观点。但是,随着经济的多极化,随着全球地缘政治格局的变化,美债是不是还是全球唯一的避风港是值得讨论的。实际上全球还有很多其他国家的国债资产也具有安全避险属性,但是由于美债交易的规模在国际金融市场上过于庞大,所以从规模的角度来讲,它在全球作为安全避风港资产上的权重还是比较大的。

不过,随着全球经济多极化的深化,其他的国家也会提供安全资产,从这个角度来讲,全球仅有美国提供安全资产,其实对美国来说也是一种负担,它也无力提供全球对安全资产需求的那么大的一个规模。因为它最终会受到财政赤字所带来信用风险的约束,所以未来全球安全资产也会出现向多极化演变的趋势。

降息周期下,中国连续减持美债的可能性会下降

此前,美国财政部拍卖240亿美元30年期国债,尾部利差创下历史最高值5.3个基点,是2016年有数据记录以来的史上最大尾部利差。尾部利差创造了历史高点,意味着美债的销售比以前要困难,或者说市场对美债的实际需求变弱了。因为尾部利差是指美国国债拍卖的过程中最高可接受的收益与拍卖前交易商提供的预期收益之间的差额。尾部利差上升,意味着美国财政部必须提供更高的收益率才能吸引资金的认购,也就是说国债必须打更多的折扣,才能吸引市场投资者买进国债。

这个现象,个人认为有两点需要关注。

第一,当美国国债供给的数量快速增长时,市场对美国国债作为一种无风险资产要求的收益率也会上升。虽然通常讲国债是无风险资产,但是当数量供给过多、供需失衡的时候,市场也会对它进行某种类似于风险类别的评估。比如我们可以看到,一些国际评级机构下调了美国政府债券的信用等级。

第二,由于美联储加息处在一个利率的峰值阶段,整个市场收益率都是上升的。再加上美联储通过缩表等方式不断收紧市场流动性,我们可以看到美联储隔夜逆回购协议(RRP)使用规模已经降至不足8000亿美元的水平,较过去2.2万亿美元左右的水平大幅度下降。流动性收紧后,市场流动性对美债发行的支撑力减弱,就有可能会推高美债收益率。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7adeab1531708f3f00fa71870f7e87c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