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一宋代巨碑,是国家级宝贝,现成了"拴马桩",周围都是庄稼

2019-09-05   旅游看河南

众所周知,碑刻是历史的物证,保护碑刻就是保护历史。在河南境内,现存碑刻数不胜数,有些碑刻因为历史价值超高,被河南博物院、郑州博物馆等博物馆收藏。

然而,也有多通碑刻因为种种原因,没有温暖的"家",而是矗立在田野上,接受雨雪风霜的无尽洗礼。会圣宫碑,便是一通这样"可怜"的碑刻。

会圣宫碑是宋代碑刻,现位于偃师山化镇寺沟村凤凰山上,站在这里向南看,可看到巩义境内的青龙山、金牛山、锦屏山(七帝八陵所在地)。而会圣宫碑所处位置正是北宋会圣宫遗址。

据了解,会圣宫原为"三圣宫",是宋仁宗为祭奠已故三位国君而修建的行宫。后来,会圣宫毁于金兵战火,后代也没有重建,随着岁月的流逝,会圣宫消失殆尽,仅剩下会圣宫碑,依然坚挺。

会圣宫碑历史价值很高,2013年被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会圣宫碑螭首龟座,通高9.2米、碑帽高2.9米、宽2.2米、厚0.72米,两侧浮雕舞龙4条,龙尾盘向顶端,龙首伸向四方,正面刻有篆书"新修西京永安县会胜宫铭"(宋时这里为永安县管辖)。

碑文中,大量篇幅为宋王朝歌功颂德,描绘了当时会圣宫"音若中天,宛若仙城"的盛况。碑文字体为楷书,端庄工整,现在仍有不少文字可以辨认,有些字略带金黄色据说是当年涂的金粉。

会圣宫碑有"中原第一碑"称号,但是却鲜为人知,而且活得还挺惨。本以为会圣宫碑会被红砖绿瓦好好保护起来,实则是笔挺地立在田地中,周围都是庄稼,当地人称它为"栓马桩",很难想象它就是国级文保。

在会圣宫碑西南300米处,有当地老百姓为纪念会圣宫而建的玉帝阁,俗称"红庙",现保存明末清初玉帝阁砖楼一座,顶层还保留有较为清晰的明末清初壁画,现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其实,会圣宫碑、玉帝阁都与会圣宫有着密切的关系,到了现在,两者都应该被好好保护起来。

今年以来,网络上有零星消息说,偃师要把会圣宫碑、红庙打造成一个具备地方特色、休闲娱乐、艺术及产业相结合的会圣宫文化产业园,具有宋文化气息、书画艺术内涵、复古养生情怀的福地……

如果这是真的,那么会圣宫碑、玉帝阁未来将会成为像倒盏村一样火爆的旅游胜地!

想了解更多河南文化、旅游相关资讯,请点击下方"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