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部奥斯卡获奖的短片小动画。其实仔细想来,诸多奥斯卡获奖动画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延展性很强。就如同这部动画一样。动画出场的角色总是看起来很简单,在这部工业风浓郁的动画中,主角仅仅只是一个孤独的老人与一只机械狗的故事。
不去想这部动画究竟是想要讽刺机械化生产过后的现实世界,还是单纯的表达对未来科技高度发达后世界的畅想,动画的故事有点感人。在那个工业画风强烈的时代里,还是有一个老人,他在某天遇上了一只狗。原以为只是短暂的帮助,最后二人却陪伴彼此度过了岁月的考验。
感情这回事很难说,建立感情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如果你要因为建立感情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就开始对建立感情抵触,甚至硬要加上各种各样的条件等等的话,那你就大错特错了。感情之所以难建立,并不单纯的因为操作方法难,也是因为建立感情这种事情,即便你是冲动的,还是有预谋的,无论你是好人还是坏人,感情都可以被建立。
但往往就是你一开始难以去发现这段感情。感情只有在出现冲突的时候,才能凸显其存在感以及珍贵之处。
《哈布洛先生》的延伸性强就在于对老人的设定。动画的主角是一个老人,老人很孤独,他住在一个小房子里。但为什么孤独呢?动画中出现的那面照片墙就是根本原因所在。在这个孤独又独立的时代里面,婚姻已经不再成为大多数人的选择,甚至有些人选择终身未婚。
至此,不少人便拿出不结婚就会晚年孤独等等的话作为反对不愿意结婚的理由。但果真如此吗?还是有人在年迈之际,在身边的人接连离去之后,独自守候着孤独过日子。这里倒不是想要以一种看热闹的心态去看动画中的老人,而是想要表明大多数人对老年人的生活有所忽视。
这个时代,好像已经变成了年轻人的时代了。当广告杂志上出现的身影都是年轻化的面孔,当所有的明星都在追求少女感和少年感的时候,那些老年人的生活还有谁会关注呢?
好像在大众的认知里面,老年人就已经失去了天然的美感,与美丽再也搭不上边了。甚至即便那些老年人想要尝试让自己变美,都只能跟着年轻人的审美来。
老大妈、老大爷等等的词汇,从什么时候开始也变得带有褒义了呢?回忆是漫长的,对于《哈布洛先生》中的老人来说,照片墙里的都是满满的回忆。但是年轻时候的他可曾想过自己年迈之际被社会忽视的边缘感吗?
即便是这样看来,《哈布洛先生》中的老人还是比较幸运的,起码他有一个自己的房子,年老了也不用出去工作。日子有些孤单,但也还算是安稳。
当然一切的改变还是要从那只机械狗说起。这部动画中有关机械狗的设定还是比较有趣的,按理来说机械应该就只是机械罢了,但动画中的机械狗还会长大。老人也并不是一开始就释放出特别多的爱心的,他与机械狗的遇见也算是巧合。但就是这一份巧合以及不知名的冲动。他们相遇了,还生活在一起。
老人的生活也开始变得好像有些乐趣了。但机械狗长大之后,身体越来越大,原先的小公寓看起来也已经不适合二人居住了。但你以为老人是要把狗狗扔掉了吗?并没有,老人卖掉了自己的房子,重新买了一个更大的房子,虽然地段比原先的要差了,但是有了照片墙和狗狗的陪伴,生活也够了。
或许只有等老了以后,才能够真正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吧。说实话,如果《哈布洛先生》中的主角并不是老人,而是一个努力工作的年轻人,是一个想要在这个社会闯出名堂的年轻人,是千千万万个生活在现实世界里面,被现实逼迫的年轻人的话,面对自己的狗狗越长越大,甚至已经开始不能够住在公寓里面了,有多少人会选择卖掉自己原先的高层房呢?
扔狗都来不及。这里倒不是说在抨击这种抛弃的行为,而是说人在年轻的时候,总是会更加关注物质上的东西。比如总是想要生活在更好的环境,做一份更好的工作,让孩子读上更好的学校,让孩子有更好的成长环境等等。是这些更好构成了欲望,也是欲望让物质变得让人难以割舍。
但对于老人来说,一切可能都已经不重要了。比如孩子的成长应该取决于父母的言传身教,比如孩子学习的好坏与其智力和日常习惯息息相关,再比如所谓生活在更好的环境,不过也就只是生活的各种设施对自己来说刚刚好够用就行。
对于老人来说,回忆和狗狗是最难割舍的。《哈布洛先生》中的老人能够轻易看出这两点,所以物质上的改变,好像也没关系。
《哈布洛先生》最后的结尾也算是非常暖心的了。老人与狗狗住在大房子里的生活片段,无不展示了二人的深厚情感。
也正是因为这个美好的结局,才让人对其结局之外的生活有了更多的幻想。其实养宠物就是这样,不到最后一刻,不要轻易抛弃。人终归还是感性动物,情感并不只是一个东西,也是一种对人生意义和价值的寻找和体现。
正如同《哈布洛先生》中所演绎的那样,老人和狗狗之间的情感是非常稳固的。而也正是因为这份情感的稳固,才造就了温馨的结局。
动画中的那份稳固下而难以被割舍的情感,是由陪伴和两个孤独的生命体之间的灵魂共振产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