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蒋勋随笔《普通人和菩萨之间只差这一点》,读读吧

2019-07-26   读写探秘

敦煌的壁画,因为是在一千年间经过历代国家完成的,所以,连续起来看,特别可以观察出中国绘画的演变过程。

经过北周、隋朝以后,一进入唐代,我们立刻可以发现,北魏以来的印度画风,一下子转变成一个成熟的中国式佛教艺术。

那端坐在莲花座上的菩萨,低头沉思,手指拈着飘带,形态纤柔而优美,完全是一个中国的菩萨了。

代的敦煌壁画,一般说来,不再以故事画为唯一的重点了。

原来印度佛经里的“尸毗王”、“萨埵那太子”的故事,虽然有慈悲、施舍的内容,也曾经感动过很多中国的画家,可是中国画家好像还是觉得那些故事有些残酷。

你不觉得吗?尸毗王在自己的腿上割肉;萨埵那太子跳下悬崖,用自己的身体喂老虎:伟大是伟大,可是一片血淋淋的,实在令人感到恐怖。

中国画家喜欢安静祥和的画面。他们觉得宗教给人的应该是喜悦和幸福,不应该太强调血淋淋的场面。

所以,到了唐朝以后,画“尸毗王”、“萨埵那太子”故事的画家越来越少了,大部分的画家喜欢画美丽的菩萨。

菩萨是什么呢?

我们说过,菩萨原来是由印度文翻译过来的。菩萨具备和佛一样的智慈和道德。

菩萨在领悟了生命的道理之后,很关心世界上其他的人。他觉得,如果这世界上还有人生活得不快乐,那么他还要回来做他们的朋友。

所以,中国人特别喜欢菩萨。

中国人觉得,菩萨好像母亲,无论你做错了什么事,他们都会原谅你,还是一样的爱你。你有了困难,他们也会全心帮助你,保护你。

些菩萨是伟大的神,他们具有无限的法力。可是,他们在画家眼中,却只是一个美丽的人。

他们美丽,所以受人尊敬,受人供奉、膜拜。

唐代的菩萨形象,都用中国流畅的白描线条勾勒。他们衣纹和飘带的流动,手指的纤巧灵活,表情的尊贵大方,至今还受到世界各国画家的赞美呢!

你如果比较一下,就会发现,唐代菩萨衣纹的线条变得非常柔软,好像真的被风吹起,一叠一叠的,很有秩序。

这些线条,不是原来印度的技法,却更接近顾恺之的“春蚕吐丝”。对不对?

是的,经过隋唐的统一,南方画家的造型、技法都影响到了北方。所以,有人说,唐代的绘画特别美丽,是因为它们融合了南方和北方共同的优点。

菩萨常常盘膝而坐,低头沉思,好像在安静中得到了智慧。

唐代的画家,认为菩萨的伟大,是因为他特别安静、祥和,心中没有贪婪、野心和欲望。

菩萨和普通人没有太大的差别。只要我们安静、祥和,也可以有菩萨的智慧和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