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告诉我《我们的乐队》到底是在干嘛?

2020-05-10     Steppy潮流周志

原标题:谁能告诉我《我们的乐队》到底是在干嘛?

作者:About

开门见山,其实我相信平时真正留意乐队和音乐的朋友应该没几个人会去看这节目的。因为尝试看几集之后我的身体告诉我不应该再看下去,真的,是比《潮流合伙人》更难受的感觉。所以这一期没有那么多的节目截图,大家见谅。

其实在上次《潮流合伙人》的文章中我也说过,打着文化的旗号,利用流量在恰饭其实是现在的常规操作。而我个人其实也从来不反对利用以上的点来刺激市场消费这种做法,毕竟宏观上来说消费是需要刺激的。

(image:DOUBAN)

不过对于这个节目我依然还是那句话,为什么在用文化和流量恰饭的同时不能用心点把好的东西带出来呢?难道我国的观众只配吃这种没有营养的饭菜吗?所以接下来,我想谈谈节目本身的槽点,再横向对比一下国外这类节目,说一下别人做得好的地方。最后我还邀请了一位深耕多年的乐手朋友对这个节目作出一些评价并且说说他的观点。

(image:douban.com)

关于评委阵容,我就不说太详细了,因为后半段我朋友的总结中有他对每个评委的感受。只不过明眼人就能一眼看出来这个节目选择的几位评委 or 导师 or 乐队经理主打的并不是对乐队有专业意见指导或者对观众有科普功能的。

(image:douban.com)

在某程度上,他们都是顶级流量,当然最顶那个我就不说是谁了。所以节目组也非常“巧妙”地把评委 or 导师换成了经理人这样的名称。可是在我看来,既然你在场上坐在那个位置,你就应该负起专业这一责任,而不是偷换概念用“合伙人”来规避你的专业性。

这个是我最想吐槽的,这个节目的赛制和评分机制相当复杂,绕来绕去生怕别人看懂。而其中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ACE 席位”以及观众评分,演奏进行到 100 秒如果没有足够赞同票之类就要停止表演。

(image:douban.com)

咱一条条来说,首先什么是 ACE 席位?对乐队了解的朋友都知道一个风格成熟的乐队,每位成员都是缺一个不可的。你可以简简单单的说选出队长,再去挑选队员,这没问题。毕竟什么乐队都需要需要一位队长。

可是为什么非要那么刻板的来一个 ACE 席位?我觉得这完全就是在为节目效果人设服务的东西,而不是真正想把好的音乐人挑选出来。

(image:douban.com)

相比之下,韩国的《超级乐队》在极为简单的赛制和流程上把“挑选优秀音乐人”这个主题做出了最好的效果。没有人设、没有矛盾、没有撕逼、没有流量。人家就是真真正正的在选优秀的乐手而已。

(image:douban.com)

哦对了,《我们的乐队》还有选手互评环节。这不就是想搞矛盾搞流量吗?请问这个环节对音乐的进步有什么帮助?

之后就是第二个点,现场观众的非专业评分。韩国的《超级乐队》是没有一堆非专业现场观众在现场参加评分环节的。《我们的乐队》里有现场观众就算,还要参与评分。还有一个规矩是如果台上的“专业评委”通过了还不过,还要看现场投票。如果表演开始后 100 秒票数不够,马上终止表演。

(image:douban.com)

这是什么玩意?先不说节目中乐队的水平,可是既然你想选出专业的、高素质的乐队,为什么现场观众的评分会纳入评选范围?这无非就是要闹点新闻,搞点热度吧?拜托,除了热度还是热度,能不能体现点节目的专业性出来呢?

如果还要和相类似的乐队节目比较,我想向大家推荐更“古早味”的美国综艺——The Next Great American Band。如果要说最简单最粗暴的,非这个《美国超级乐队》莫属了。

(image:douban.com)

没有什么先选队长再挑成员这样的麻烦事,这节目非常粗暴——以乐队为一个单位来报名。直接 PK,评委说行就行,不行就走,在人设方面被削减得更弱了。

这一集当中你可能还在向镜头深情并茂地述说“我 40 岁了,答应了妻子这是我最后一次尝试用乐队来作为职业,如果不行我就回家了”,然后下一集就真回家了....

(image:imbd.com)

我承认我看不下去的其中一点就是因为服装...私以为乐队成员穿着的服装一直都是乐队的亮点之一。因为我觉得有音乐品位的人穿衣服一定不会差。先不要说多会搭配吧,不过乐队穿出来的东西肯定是能反映自己乐队或自身风格的。

(image:imbd.com)

不说别的,因为乐队本身而兴起的服装文化就有无数的例子。今天我这里不谈太多理论,直接给几张我平时喜欢听的乐队的照片给大家品一品。

(image:imbd.com)

Beach Fossils、The Jesus and Mary Chain、Deerhunter,先不说有没有搭配,穿得好不好看,起码衣服穿上都是基于每个人的气质。而且据我所知,即使是开演唱会,乐队的穿着也是没有太多限制的。有点自己爱穿啥就穿啥的意思。

(image:imbd.com)

可是这个《我们的乐队》里居然有“时尚顾问”?能做出好音乐的人我觉得首先就是要有非常独立的审美和思考,连衣服都要别人挑到底是怎么回事哦?

(image:douban.com)

好了,我的吐槽到此完毕,因为这是吐不完的...而且我毕竟只是个乐迷,专不专业的话我还是得找业内人士看看他们的看法,毕竟这才算相对客观。所以下面我请来了在乐队和相关行业的老乐手朋友对节目作相关点评,当然了,为了不引起矛盾。在这里应他们的要求我就不亮出名字和乐队了~

我被阿爆强迫看了一下,说实话,作为一个十多年的老鼓手,里面参赛的乐手我一个也不认识,可能是我孤陋寡闻了。节目的名字和乐队有关,我姑且认为初衷是做乐队。但是乐手们的性格都是十分鲜明的,我不认为让一帮本来互相不认识或者不熟的人,在短期内从节目里去磨合能出来什么精品。

(image:douban.com)

或者说,不可能出得了像样的乐队。加上台上的几位评委或者说导师制作人,不是他们不好,问题是,我实在想不到他们跟乐队有任何关系。谢霆锋姑且是因为以前喜欢摇滚,喜欢收藏吉他,勉强挨边。王俊凯,um,帅小伙,加油。邓紫棋,做完 rap 来做乐队,全能了,但是我没看过她有什么关于乐队作品,不是有乐器声音的音乐就叫乐队作品的。萧敬腾,算是吧,狮子合唱团?

(image:douban.com)

对比起《乐队的夏天》,为什么乐夏能火是有原因的。首先参加的乐队都是国内数一数二的,其次节目的科普内容很好,让很多不了解乐队的人可以从中去得到一些新的认识。再加上张亚东老师,这位在国内乐队举足轻重的人物,做过无数摇滚乐手、大牌明星、乐队的制作人,音乐素养十分经得住推敲。相比之下,这个《我们的乐队》,更像是想蹭流量的节目

(image:douban.com)

不是几个人在台上拿着乐器一起演奏一首歌,就叫乐队。乐队的歌曲是充分体现乐手性格,思想,信仰和智慧的产物,需要长时间的互相了解和磨合才能成就精品。以上。

最后,别再说那种“这种节目就不是做给你们看的”话了,既然你能拍出来恰饭,就不能接受大家的批评?作为观众就没有权利去提出更多意见让节目水平提高,让更好的东西呈现出来吗(虽然可能说了没用)?

最后,如果本身了解音乐和乐队的爱好者当然不会看这个节目。可是如果刚开始对乐队有兴趣又被这些节目带歪的人怎么办?是不是为了赚钱就又不用对“文化”负责任了?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7D7gCHIBd4Bm1__YjAP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