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5月2日,苏联红军攻克法西斯德国的老巢柏林。5天后,德国宣布无条件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事宣告结束。然而,从这个时候开始,原本为了对抗共同敌人德国而暂时结盟的苏联和美、英等西方国家之间的“蜜月”也就此告终,彼此之间逐步开始了裂痕,冷战的帷幕从此拉开。
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随着实用化的空地导弹大量装备,原先的轰炸方式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之前的轰炸机在攻击目标时需要临空投弹而且通过速度还不能太快,否则弹着点散布面积过大。而当空地导弹出现后,轰炸机只需要以尽可能高的速度飞到所携带的空地导弹射程内,就可以发射导弹,然后转身脱离,这大大提高了攻击效果和存活率。因而当时对于超音速轰炸机显得尤为迫切,理想是轰炸机应该具有尽可能快的速度,可以携带尽可能多的导弹飞到尽可能远的地方攻击目标。何况高速对于摆脱对方战斗机和地空导弹拦截也很有效。
1954年8月10日,受到当时出现的美国B-58超音速轰炸机刺激,图波列夫飞机局开始研制一种超音速远程轰炸机。同年11月,设计局提出了代号“105工程”的设计方案。1958年6月21日,105原型机在茹科夫斯基首次试飞成功。根据军方的要求,决定研发它的改进型105A。1959年9月7日,105A原型机首次试飞。经过验收,获准在年底开始批量生产。1961年图希诺航空节上,10架图-22Б首次公开露面,当着西方外交官的面高速掠过,1962年9月飞机正式开始服役。
图-22原型105工程
图-22的主翼是中低单翼,为了超音速冲刺性能的要求,后掠角为55度。水平安定面与主翼位于相同的高度。机翼靠内侧的后方,在两边各有一个狭长的整流罩,起飞后机轮向后收藏与此,鼻轮也是向后收起于前机身。
两具涡轮发动机位于单垂直尾翼的底部,这种安排与B-58安装在机翼下方,或者是图-16位于机翼根部的设计有很大的差异。安装在较高的位置可以避开来自地面的异物伤害,也可以减少机翼与前机身对于气流的影响,不过在维修方面非常不方便,也会降低尾部结构的寿命。
它是苏联第一种可以水平超音速飞行的轰炸机,为了取得较大的作战半径,仅有在最后阶段才会有1.5马赫的空速冲刺,其他时间则是以亚音速飞行以节省燃料。基于高速飞行的需要,机身截面积尽量减小,三位乘员的座位是前后纵列的形态。进出飞机都需要从机身下方,先坐上各自的弹射椅,然后推送到机身内部。这三具弹射椅都是向下弹射,因此在地面和低高度的时候是无法操作,最前方的座椅是导航员,他在机身中的位置是在飞行员的前下方。中间是飞行员,最后是通讯/导航员。
图-22中程轰炸机
这型飞机机头很尖,机翼很薄,拥有较大的后掠角,机身外流线光滑。采用悬臂中单翼全金属结构,起落架为前三点式。
机翼为全金属悬臂式中单翼,从翼根起有小的不变的下反角,相对厚度9-10%。机翼前缘有较大扭转。每侧外翼上表面前缘处有一翼刀,翼刀外侧前缘后掠角45度,内侧为50度,靠近翼根处后掠角达到70度。机翼中部后缘有收藏主起落架的鼓包,高速时起整流罩作用,可以增加高亚音速巡航时的升阻比。
机身全金属半硬壳式结构,圆形截面。机头前下方安装有非金属雷达罩,装有轰炸和导航雷达。
尾翼悬臂式全金属结构,垂尾和平尾都有后掠角。
起落架为前三点式可收放式,主轮距较宽。
飞机在机身尾部安装了2台PД-7M加力涡轮喷气发动机,装有一部“Рубин-1A红宝石”环视瞄准雷达、一部Аргон-2航炮火控雷达、一部ЦНВУ-1轰炸自动导航雷达、一部ПCБ-11光学轰炸雷达、一部ПPC-3预警雷达、一部TП-1A电视瞄准具、一部БЦ-63А天文定位仪、一部PB-25A无线电高度表、一部ЦСВ-1М多普勒地速和偏角差测量仪、一部РСБН-2С电子导航系统、一部APK-11无线电罗盘、一部АП-7МЦ自动驾驶仪。不过首批飞机没有空中加油装置,在后来才增装了空中加油系统。共加装了176架。
该型飞机翼展 27.7米,机长 40.53米,机高 10.67米,机翼面积 188.5平方米;正常起飞重量 75吨,最大起飞重量 83.9吨。最大速度(高度12200米) M1.35,巡航速度(高度12200米) M0.9,实用升限 18300米,最大航程 5700千米。该型飞机可以载弹12吨:24枚ФAБ-500航空炸弹或者1枚ФAБ-9000航空炸弹。防御武器为1门P-23航炮,同时还装有有源和无源干扰装置各一部。
图-22轰炸机三视图
具体载弹方案有
1 枚7У-31或246Н核弹
1 枚 ФАБ-9000М-54或 ФАБ-5000М-54航弹
2 枚ФАБ-3000М-54/М-46
3 枚ФАБ-1500-2600ТС
4 枚ФАБ-1500 с АПП-22
6 枚ХАБ-1500, ФАБ-1500М-46 或ФАБ-500М-62 с АПП-22
12 枚ФАБ-500М-62
16 枚РБК-250-275АО
18 枚 ФАБ-500М-54/М-46/ТС, ФЗАБ-500 或ЗАБ-500-400
24 枚ФАБ-250М-54/М-46/ТС, ОФАБ-250-270, ЗАБ-250-200, ОХАБ-250-235П, ХАБ-250-150СМ-46, ФОТАБ-250-215, САБ-250-180МФ 或ОФАБ-100-НВ
该型飞机还有各种改型:图-22Б,飞机的最初型号;图-22Р/РД/РК/РДК,轰炸侦察型;图-22РДМ(图-22РДК的改进,1980 年交付);图-22П/ПД,电子对抗性;Ту-22К/КД,反舰型,携带Х-22反舰导弹,1965年装备,КД型装有空中加油装置;图-22КП/КПД,图-22ПД改进型,1968年装备;图-22У/УД,教练型,其中УД型没有安装空中加油装置。
飞机在执行作战任务时,使用加力起飞,爬升到10000米高度,以900千米/小时的速度前进;在距离目标500千米时高度上升到12000米,速度增加到M1.2~1.4;离目标180~270千米时发射导弹,然后继续前飞,以制导导弹飞向目标。若使用常规炸弹轰炸,则可以超音速冲刺速度接近目标,在目标上空以高亚音速进行水平投弹,再以超音速脱离。公正的评价,图-22的综合作战能力与美国B-58相差不大,应当说它的设计是成功的。它的对手为了实现超音速牺牲了载弹量因而限制了执行常规攻击任务的能力,所以在装备部队几年后便匆匆而去。
返航的图-22轰炸机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