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和中医一直有“每餐七分饱,健康活到老”的说法。这是真的吗?
上海交大的赵立平教授介绍,中医常说的“饭吃七分饱”,从现代科学的角度看是十分正确的!
在线科学期刊《自然·通讯》发表了上海交大赵立平团队、中科院营养科学研究所刘勇团队、国家人类基因组南方中心赵国屏团队等单位合作完成的论文《终身节食对小鼠肠道菌群结构的影响》。论文指出,节食可能通过形成更健康的菌群来促进宿主健康、延长寿命。
上海交大的赵立平教授在实验中对老鼠进行饮食限制,发现:
肠道中如乳酸杆菌等益生菌,其数目会由于节食而增加。乳酸杆菌具有抗病菌、保护肠屏障及抗炎等作用。
同样地,节食会减少造成“短命”的细菌数量,包括许多可能与疾病发生相关的潜在病原菌。
另外,节食能够减少进入血液的肠道菌群产生的抗原量,改善与肥胖等代谢性疾病密切相关的炎症反应。这很可能是节食延长寿命、延缓衰老作用机制的重要环节。
1吃的太多,易发胃病
长期吃得太多太好,会增加肠道的负担,容易引起消化不良的问题。大家想想,上顿的食物还没来得及消化,下一顿又开始,胃长期不停运作,怎么受得了?我们的肠胃也是需要休息的。
2吃的太多,加快早衰
饱食会诱发人脑内一种叫纤维芽细胞生长因子的物质,是促使脑动脉硬化的真正元凶。
脑动脉硬化后,供给大脑的氧气和营养物质就会相对减少,使人记忆力下降,甚至引发脑组织萎缩,引起老年痴呆。
有关数据表明:约20%的老年痴呆患者在他们青壮年时期皆是长期饱食的“美食家”。
3吃的太多,导致“三高”
三高是指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长期饱食,身体过剩的热量会引起体内脂肪的沉积,血液中的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增高,易引起脂肪肝、高血压、糖尿病等。
七分饱是一种因人而异的感觉,有点抽象不好衡量。
专家认为,可以用下面这个方法来衡量七分饱:
胃里还没觉得满,但对食物的热情已有所下降,主动进食的速度也明显变慢,但习惯性地还想多吃,可如果把食物撤走,换话题转移注意力,很快就会忘记吃东西。
有一个标准需要牢记,那就是:如果吃饭时间相对规律、固定,这顿吃了七分饱,第二餐之前是不会提前饥饿的。也就是说,如果提前饿了,就意味着没吃到七分饱,可以适当再增加一点饭量。
八分饱:胃里面感觉到满了,但是再吃几口也不痛苦。
九分饱:还能勉强吃进去几口,觉得胃里已经胀满。
十分饱:一口都吃不进去了,再吃一口都是痛苦。
所以,从今天开始,每天七分饱,健康活到老吧,也别忘了,提醒自己的家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