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光、浓烟、明晃晃的。5月1日凌晨2点多,在梅大高速上,深圳市龙岗区外国语学校(集团)新亚洲学校八(7)班学生饶芯瑜眼看着十几辆车从眼前疾驰而过。然后,撞击声、爆炸声、呼喊声、哭声争相涌进她的耳中。
“不要往前开了!”她和家人喊破了喉咙,也无人停车。她年过六旬的外公黄建度跨过了护栏,“逆行”走到塌方区域前一两百米处,跪了下来。这才阻拦了车辆,阻止悲剧的持续发生。饶芯瑜看到塌方处爬上来了一对父子,她冲回车上,拿出了自己的校服外套给孩子盖上,天下起了毛毛雨,孩子躺在她的校服上,她给孩子撑着伞,撑了近1个小时。
饶芯瑜(左一)黄建度(右三)
“不要往前开了”
5月1日凌晨2点多,一辆7座商务车正在梅大高速公路行驶着,司机是饶芯瑜的爸爸饶先生。车上坐着饶先生的母亲、岳父母、妻子和两个孩子。眼前路面上,突然有一块黑色的区域,饶先生以为是积水,想变道在左侧快车道后快速通过。临近“积水区域”,他猛踩了一脚油门,但却“感觉车飞了起来”。落地后,一声巨响,车胎爆了。这时在后排熟睡的饶芯瑜突然感受到剧烈的晃动,耳边响起了妈妈和外婆的尖叫声。她懵了,以为车撞上护栏了,跟着家人下车查看,妈妈不让她和弟弟靠得太前,之后,她被告知是车道塌陷了。他们一家人可能是塌方发生后第一个通过的,也可能是唯一一个通过的。
他们赶紧打求救电话,并翻过栏杆、逆行前往塌方区域前一两百米处,一家人打开了手机里的闪光灯,挥舞着,扯着嗓子喊,“不要往前开了”,想要拦停后面的车辆,但没人停车。十几辆车从饶芯瑜眼前疾驰而过,掉进塌方区域。撞击声、爆炸声、呼喊声、哭声此起彼伏。见此情形,饶芯瑜的外公一下子跪了下去,想要拦停车辆。饶芯瑜当时很害怕,“当时天很黑,很怕没有人看到外公,直接开过来,发生危险。”
拦停的司机打开车窗,探出了头来骂。等听到解释后,车里下来一位阿姨,直直地跪了下去,说“谢谢”。“当下,我深深感受到了外公的勇敢和无私,他不顾自己安危救下那些差点遇难的人,他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瞬间,都令我感到敬佩!”饶芯瑜说。
听着塌陷下方传来的呼救声,饶芯瑜止不住地颤抖。终于,她看到从塌方下爬上来两个人,一个穿着白色T恤的叔叔左臂被血迹染红。“另一位叔叔怀里抱着一个小孩,妈妈连忙过去帮他抱住孩子,他借了我们的手机打电话。”那位叔叔接通后的第一句话,让饶芯瑜至今难忘,“他对他父亲说:‘爸,妈没了’。”听到这句话后,饶芯瑜难受,替他感到惋惜与伤心。她发了好久的呆,是她妈妈将她的思绪拉回,让她赶快帮忙。她冲回了车上,将自己的校服外套铺在了小孩的身上。小孩头部受了伤,嘴角吐了血,脚上只剩下一只鞋,“很难受的样子”。天下起了毛毛雨,饶芯瑜站在小孩的旁边,替他撑着伞,撑了近1个小时。“即使很害怕,但我还是承担了下来。”她说。
“一切好像一场梦”
随后,救援人员到场,饶芯瑜的亲戚也接走了他们一家人。回家的路程中,一家人感叹于刚刚的惊险。饶芯瑜只觉得“很累,好困,好想睡觉”。不一会儿,她睡着了,再醒来已到家门口。她突然觉得几个小时发生的一切好像一场梦,梦里经历了“生死”,但好在一睁开眼,家人都在身边。
这件事,被饶芯瑜记在了日记本里,外公勇敢的形象,让她觉得“我的外公,是超级英雄”。一直以来,外公在她眼里都是疼爱子女、淳朴善良的人。外公从小就教她乐于助人,这一次,外公用自己的行动,教会了她乐于助人的道理,没有话语,只有行动。“十分感谢父母和长辈教会了我要乐于助人。他们的善良、热心帮助他人的场景我永远都不会忘记。希望这份幸福,与我们一家的善良能一直传递下去……”
饶芯瑜的日记(一)
饶芯瑜的日记(二)
事后,有记者采访饶芯瑜的外公黄建度,他对记者说,“帮我们全家拍个合影吧,我们很幸运。”他们在家门口拍了一张照片,7人站在门前,门两侧有用石牌刻的楹联,分别是“德正清和”“馨月雅逸”,门匾上刻着“德馨楼”。从德馨楼走出来的一家人,在事发当晚无法入睡,他们用身躯拦下了许多车,救下了许多人。
饶芯瑜是深圳青年的一个缩影
说到青春
我们身边
总不缺“闪闪发光”的
热血青年
今天是五四青年节
跟随小晚一起把目光聚焦在他们身上
#01
在这次梅大高速塌陷事故中,
还有一位英雄——来自深圳的司机刘永缙。
他福建龙岩人,长年在深圳开车。
一般遇到这样的事,人
都会本能地远离事故现场,
走到安全地带。
然而刘永缙却逆行而上,
徒手救出6个人,
网友说:他是平凡中的真英雄。
#02
颜宁这个名字
深圳人并不陌生
她是深圳“顶流”
她也是深圳医学科学院院长
深圳湾实验室主任,教授
颜宁1977年11月出生于山东章丘
2000年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
2004年博士毕业于普林斯顿大学
2005至2007年在普林斯顿大学
分子生物学系从事博士后研究
2007年,年仅30岁的颜宁
任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成为“清华最年轻教授”
2022年,颜宁宣布离美归国
到深圳创立医学科学院
颜宁
#03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
空间科学与应用技术研究院教授袁丁
及其合作研究者
利用全球先进空间太阳望远镜——
太阳动力学天文台
首次观测到电磁波(光)的动态传播
相关成果以《具备时间分辨率的太阳日冕中磁流体动力学波棱镜效应》为题
发表在国际顶尖科学期刊《自然·通讯》上
他们证实太阳日冕的特殊结构
可作为电磁信号的放大器
太阳、行星等大型天体
可作为电磁信号的放大器
实现星际间通讯或者能量传输
袁丁
#04
2018年,张楚楚、李欣蔚、胡凯文
三位深圳初中生
“异想天开”要在梅林山和银湖山
中间搭一座生态廊桥
如今
这座生态廊桥已经成为现实
随着鲲鹏径一号桥顺利贯通
梅林山、银湖山就此连接
该桥是深圳“山海连城”计划
主干游憩步道实施落地的首座标志性工程
为梅林山和银湖山的生物提供了安全通道
修复了生态断点
#05
今年1月
一名来自加纳的国际友人Fel Thommy
记录了他在深圳地铁上
偶遇一位“小孩哥”的经历
视频中“小孩哥”不仅全英文对话无压力
还知道加纳当地的公园
甚至还向国外网友
介绍了深圳地铁直通大梅沙
对交通及环境带来的好处!
不少国外网友惊叹深圳的教育
他就是来自深圳荔园小学的
姜俊宇同学
#06
一场大雨
让没有防备的交警变成了“浇警”
由于降雨过大,路面出现拥堵
交警朱志坚来不及做任何防雨措施
就站到雨中疏导交通
他表示,当时确实没想这么多
只想着赶紧把“打结”的交通给疏通了就行
#07
2024年5月1日在大梅沙
两名十岁男孩
在没有家长陪同下到大梅沙玩水
其中一名发生溺水
救生队员张欢发现及时下水
速度之快跑出了“残影”
成功救起孩童
#08
来自深圳的快递小哥秦文冲
获得中国青年五四奖章
这是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
授予中国优秀青年的最高荣誉
2016年底,秦文冲从武警部队退伍
凭着一股冲劲儿
秦文冲来到深圳
成为了一名快递员
在疫情时,他冲在运输一线;
在闲暇时,他经常到偏远山区资助困难学生;
他还在雨里,救了一名被车撞的外卖小哥。
经过不断拼搏,去年9月
他升任顺丰速运同乐大件营业点的主管
从给别人送快递变成了教别人送快递
近日
中国城市95后人才吸引力排名公布
深圳位居榜首
深圳青年充满活力与创造力
他们勇于拼搏,敢于挑战自我
拥有开放的思维和广阔的视野
他们在奋斗中追求梦想
以坚韧和智慧书写着青春的华章
展现出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
他们是深圳的希望与未来
更是时代的骄傲与脊梁
在他们的身上
我看见了奋斗的模样
也是青春的模样
他们的青春
不也正是我们的青春吗?
采写 | 深圳晚报记者 王宇
来源| 深圳晚报综合(南方+、央视新闻、新闻晨报)
编辑 | 金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