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短短九十多载,却频繁更替了15位帝王,所以朝内秩序混乱,争权夺势异常激烈。元朝是少数民族建立的王朝,对其它民族有诸多不公平的现象。对待老百姓也是横征暴敛,再加上连年的自然灾害,百姓的生活痛不欲生,苦不堪言!
正所谓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元朝末年天下大乱,各地反叛军此起彼伏、揭竿而起,各地割据势力纷纷自封为王。面对如此混乱的局势,最终是由一位叫朱元璋的人结束了这场混战,一统天下建立了存在历史276年的大明王朝。
朱元璋广纳贤才,请59岁糟老头出山
说起朱元璋,天下谁人不识君?朱元璋生逢乱世,出身贫苦农民家庭,曾给地主放过牛,还当过和尚,是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草根皇帝!自古以来,一代帝王能成就千秋霸业,绝不仅仅依靠一个人的力量。
朱元璋自然少不了出谋划策的谋士,虽然他没几分学识,但他有一个巨大的优点,就是广纳贤才、重视人才,接受尊重别人的意见,不吝啬向他人请教。
朱元璋名垂千古的谋士要数刘伯温了,在民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天下刘伯温!”。
能和诸葛亮并列比较,足以证明他的智谋与名气。还有知人善用沟通协作能力强的李善长,朱元璋曾高度评价“与善长相比,萧何未必过也”。
但朱元璋身后还站着一位名气略逊前两位谋士的糟老头,他就是朱元璋的开国元勋朱升。朱生虽然不是最耀眼的那一位,但对于朱元璋来说,无朱升或自己的命运将被改写。朱元璋评价他“国朝谋略无双士,翰林文章第一家!”。
朱升是元末明初的军事家、文学家,出生在徽州休宁县的一个半教半农的家庭,算是书香门第,8岁开始拜师求学,19岁少年得志,考中了县里的秀才,24岁写了人生中第一本书《墨庄率意录》,还喜欢研究星象变化和占卜术。
朱元璋与朱升的君臣缘分,是在朱升年近六旬的时候。朱元璋率领军队攻打婺源时迟迟攻不下这座城,自己的军队也伤亡惨重,这时有人向朱元璋推荐一位名叫朱升的人,说他很有军事头脑,或许可以助朱元璋一臂之力。
当时的朱升已是59岁的糟老头,归隐山林后不愿出山,朱元璋像刘备三请诸葛亮那样去请朱升,朱升被朱元璋的诚意所感动,随朱元璋来到了他的营地,为他出谋划策。
糟老头九字国策定江山,助朱元璋成就千秋霸业!
朱升出的第一个谋略就是流传千古的九字箴言,“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这九个字言简意赅,字字深谋远虑,直接助他攻下婺源,引领放牛娃出身的朱元璋建立了浩瀚无疆的大明朝。
胜败乃兵家常事,“高筑墙”为的是朱元璋将来打了败仗,可以给自己留一条活路,拥有一个最后屏障去积蓄力量,以备日后东山再起。高筑墙的敌人很难入侵,高墙在古代历史很长一段时间里,都占据着重要的军事地位。
“广积粮”是大量储备粮食,有了充足的军粮,才能保证军心不涣散,有吃的将士军人才有力气打仗。“缓称王”是不要急于称王。当时天下一片混乱,各地割据势力得势之后,迫不及待自封为王。
虽说元朝势力大不如从前,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元朝为了保住自己的统治地位,大肆镇压各地起义军。俗话说枪打出头鸟,自然那些自封为王的势力,首先成了元军打击的对象,对于一些还没站稳脚跟“王”,很容易被干掉。
当时已经有两位起义军的首领称王称帝,对于势如破竹的朱元璋来说,何尝不是一种诱惑。但最后他还是谨记朱升的九字箴言,打下南京城后只是自称“吴国公”,灭了陈友谅后,这时已无人能撼动他的统治地位,这才自称为“吴王”。
我们的伟大领袖毛主席是酷爱读书,从行军打仗到新中国成立后出差,无论去哪里都带着一堆书,他也很喜欢研究历史人物,当他读到朱升给朱元璋的九字箴言时,高度的称赞到:“九字国策定江山!”。
朱元璋谋杀功臣,糟老头全身而退!
朱元璋在打天下的时候,是广纳谋臣,不惜放下面子、低下头来请朱升出山。但是在江山稳固后,确实另外一回事,真是有难同当,但有福可不一定同享!
朱元璋在建立元朝初期,对一起打下江山的开国元勋大加封赏,但曾立下赫赫战功的功臣,却成了他的眼中钉,战功越大他越是忌惮。朱元璋和刘邦是历史上出了名的杀功臣。
他总能找个缘由除掉他们,“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这句话真是印证了无数王朝功臣的结局。朱升作为功臣自然也少不了朱元璋的封赏,打算给朱升封伯,被他给毅然决然地拒绝了。
朱升早已厌倦了官场黑暗,历经沧桑也看透了局势,不想给自己招来杀身之祸,所以选择在功成名就之时而功成名退,他也喜欢过闲云野鹤般的生活,去度过自己的余生。
他并非无欲无求,临走之前恳请朱元璋赐给他一张免死金牌传给家人,毕竟朝中还有他的亲骨肉,也就是他的儿子朱同。朱升隐退后并没有回自己的家乡,而是带着妻子去了南龙港定居。
他隐退后朱元璋杀了半个朝廷,他因此幸免于难逃过这个大劫,洪武三年病逝,可谓是寿终正寝。他恳求来的免死金牌并没有起作用,儿子朱同因卷入“郭恒案”,被朱元璋以莫须有的罪名杀掉。
朱元璋为了铲除政治后患,当年的开国元勋几乎杀干净了。
正当他们陶醉于封侯官爵中,却忽略了这名利背后潜藏的危机,很少有人能像朱升这样贪图荣华富贵,全身而退得以寿终正寝。如果李善长早点看明白,也不会落到被朱元璋处死的下场。
古往今来有多少人沉醉于追名逐利之中,即使身陷泥潭也阻挡不了追求的脚步,但真正的君子是不会被这些名利所束缚的,迎接他们的反而是更平坦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