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9月24日,第六届中国-阿拉伯国家博览会闭幕。
当天下午,进入收展阶段的银川国际会展中心依然人头攒动、观者如潮,丝毫没有说“再见”的意思。此前,因人气高涨,相关部门先是将观展时间从下午6时延长至晚间9时,后又“无奈”限流,但观众依然从四面八方接踵而来,一度出现馆内3万多人在看、馆外4万人在等的“爆棚”景象。
追“星”的不止观众!
65个国家、地区和区域性组织的34位部长级官员、38位驻华使节,20个中央和国家部委、29个省(区、市、特别行政区)代表团;国内外78位院士专家、30多家商协会、1495家企业,参会参展总人数超过1.12万人;主宾国沙特阿拉伯派出由91名政府官员、60名企业人员组成的代表团不远万里赴会参展,各方通过中阿博览会分享前沿技术,探寻合作空间,传递包容互信,共形成合作成果403个,计划投资和贸易总额达1709.7亿元,商贸、能源、农业等传统领域合作大幅提升,绿色低碳、数字经济、医疗健康等“新蓝海”合作多点开花。
9月22日,外交部发言人答记者问时表示,“中阿博览会的盛况体现出当前中阿关系的高水平”。
从点到面、从“特写”到全景,本届博览会精彩纷呈、出彩“出圈”。“爆”,超出预料,也尽归期待。
(二)
今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是中阿博览会举办的第十个年头,也是落实首届中阿峰会成果的开局之年。
中阿博览会以“怒放”之势为自己庆生,用精彩蝶变为“一带一路”的宏阔篇章做注、为下一个更加精彩的十年启幕!
十年时间弹指一挥,十年历程波澜壮阔,十年成就硕果累累!
透过中阿博览会,看“一带一路”成长,大家不远万里、为梦赴约,“追”的是“同心”的力量、“同行”的信心、“同向”的愿望!
十年来,“一带一路”倡议经受住了世界经济衰退、新冠疫情冲击等多重考验,与沙特、埃及和卡塔尔等国的“2030愿景”,科威特、约旦等国的“2035愿景”,阿曼“2040愿景”,阿联酋“2071百年规划”等阿拉伯国家发展蓝图同频共振、协同增效,中阿经贸合作实现互利共赢,贸易规模翻了一番,中国对阿拉伯国家直接投资存量增长2.6倍,惠及中阿近20亿人民,打造了一个又一个“国家地标”“民生工程”“合作丰碑”,在全球范围内获得“相当积极的认可”,形成了一股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十年来,习近平主席始终关心关注中阿博览会的成长,连续五届五致贺信,两次视察宁夏提出明确要求,“办好中阿博览会,以更高水平开放促进高质量发展”。2022年12月,习近平主席赴沙特出席中阿、中海、中沙领导人“三环峰会”时,专门向沙特发出担任第六届中阿博览会主宾国的邀请,并写入《中沙联合声明》《中阿全面合作规划纲要》,掀开了中阿博览会服务元首外交的崭新篇章,得到阿拉伯国家的高度评价和积极回应,纷纷表达了借助中阿博览会共建“一带一路”、促进中阿经贸合作的强烈意愿。
十年来,与“一带一路”相伴而兴的中阿博览会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砥砺成长,秉持“中阿所需、宁夏所能”,全力深化经贸、能源、科技、农业等领域合作,吸引6000多家中外企业、超过40万客商参会参展,累计签订合作项目1200多个,成为中国同阿拉伯国家共建“一带一路”的有益平台。宁夏用心用力办好博览会的同时,借助中国高质量发展为世界带来的新机遇,充分发挥在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承东启西、纵贯南北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产业、气候、环境相对优势,叠加、整合、放大,抢抓机遇举办中阿政党对话会、国际葡萄与葡萄酒产业大会、国际葡萄酒文化旅游博览会等跨国界、跨党界、跨文化交往交流活动,将“宁夏”打造成为一个向世界开放的“大平台”,服务经贸往来、助推共同发展、深化人文交流,让世界了解宁夏,让宁夏走向世界。
正因如此,本届博览会上,通过各种有形器物的展示和无形理念的分享,国内外嘉宾推开“宁夏窗口”,看见的是中国精彩——今日之中国不仅是中国之中国,而且是世界之中国,也更加认识到: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追求的是发展,崇尚的是共赢,传递的是希望!
(三)
办一届高质量的博览会,不仅考验能力,更检验水平、体现担当。
宁夏的努力,世界看得见。
本届博览会,从参会政要、专家、企业到会议论坛、展览展示,处处体现着国际范、顶尖级、最先进的“顶流”特质,也处处彰显着“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竭尽所能。
提升规模——将第三届宁夏国际友好城市论坛和第六届中阿博览会统筹起来、接续联办,出席友城论坛的所有嘉宾受邀出席中阿博览会,更大范围的友城合作与更深层次的中阿经贸合作互嵌交融、共促共进,深化友城关系、寻找合作商机两不耽误、相互赋能,取得了“1+1>2”的叠加效应。
提升量级——今年5月自治区党委书记、人大常委会主任梁言顺率中共代表团访问沙特阿拉伯期间,见缝插针进行专题推介、发出诚挚邀请,力促形成了更多中沙合作项目。
提升内涵——每场专业论坛都邀请国内外重量级嘉宾、行业内权威专家致辞发言,深刻分析行业领域发展趋势和最新动态,共享前沿技术,首次设置独立的气象高质量发展合作论坛暨智慧气象展活动。这其中有一个小“插曲”,梁言顺在调研中发现,彭阳等县区产的红梅杏好吃又好卖,是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重要产业,但每年“五一”都会遭遇霜冻,严重时造成绝产绝收。今年8月,国家气象局领导来宁考察,梁言顺借此机会提出了邀请世界级气象专家来宁“会诊”的请求。金秋时节、盛会开幕,世界气象组织主席、阿联酋国家气象局局长阿卜杜拉·艾哈迈德·阿尔曼杜斯带领专家团队、带着满满的诚意不远万里前来参会,盛赞本次气象论坛暨智慧气象展活动,称“非常成功,成果超出预期”,表示将在装备研发、技术应用、项目建设等方面与宁夏开展积极合作,形成更多务实成果。
建立部区联办机制,自治区党委副书记、自治区主席张雨浦多次协调,争取到国家部委的大力支持;自治区党政代表团赴广东考察学习,签订首个粤宁合作框架协议,邀请广东担任主题省,带动一批有分量、有实力、有诚意的投资商和企业参会参展。第六届中阿博览会开幕之日,广东以“粤贸全国、粤品粤靓”为主题展精彩亮相,43家广东知名企业近180件展品参展,广州帝融、硕润实业等企业与宁夏有关方面签约项目6个、签约金额14.45亿元。
提升精度——向全球承办大型会展的知名企业广发“英雄帖”,多轮筛选、优中选优,从整体规划、形象设计、会务展览等各方面对标最好、聚焦最新、锚定最优,首次呈现的国家馆、专业馆为专业客商搭建了高效对接平台。
银川国际会展中心,数字健康展区,设置了远程医疗、智慧医疗、中医中药、医械智造、智慧康养等9大展区,吸引了世界500强、全球医疗器械50强中的45家企业“组团”参会参展,不仅有接地气的中医专家现场诊疗体验,还有领先设备、技术和新品发布等医疗黑科技“首秀”;既展示在贝宁试点搭建的中阿中医远程医疗服务平台,也展示“线上+线下”互联网医院服务场景、慢病患者的精细化管理,从不同维度让观展者看到了卫生健康“无界”“融合”“共进”的新未来。
洽谈项目,既有商贸、能源、农业等“老话题”,也有数字经济、医疗健康、智慧气象等“新蓝海”,涉及“六新六特六优”产业等20个领域,有深度宽度,更有“实”力潜力;签约项目,有投资类、贸易类,有境外实施、在宁实施,也有各省区市、国家地区之间相互达成,博览会在更宽领域、更深层面搭建起了一个更加务实开放、高效对话、面向未来的平台,让相互之间看见遇见,“心”靠得更近、“手”握得更紧,合作更绿色、信心更笃定。
(四)
盛会有落幕之时,但共同繁荣的期盼、传承千年的友谊跨越时空、日日向新。
数千年来,丝绸之路联通了中国与世界,不同文明在碰撞辉映中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繁荣盛景。
“一带一路”倡议十年实践,以全新方式赋能共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电视剧《山海情》中凌一农教授的原型、“菌草之父”林占熺把“致富草”“幸福草”传播至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去年底巴布亚新几内亚东高地省的家庭仅种菇一项,收入就比传统种植咖啡和蔬菜高出10倍之多……经世致用、推己及人的中国方案为世界注入了积极、稳定、建设性力量,成为各种不确定中难能可贵的确定性。
本届博览会从开幕大会到各项分论坛,最多最响亮的声音是:中国与阿拉伯国家经贸合作互补性强,基础稳固,潜力巨大,合作空间广阔,中阿携手同进,必将开启经贸合作提质升级的新发展阶段;让我们携手弘扬丝路精神,密切沟通合作,共同为世界带来更多光明、智慧、信心和希望。
古丝绸之路的驼铃帆影不曾远离,“一带一路”的时代浪潮奔涌向前。
心之所向,不以山海为远,不以日月为限!走过十年,中阿经济大融合、发展大联动、成果大共享的大幕才刚刚拉开。
再出发,行囊里装满未来的重量,我们坚信“一带一路”向上生长、长成的一片阳光,将照亮每一个埋藏希望的角落。向光而行,“我们”都将奔赴更加美好的未来!(宁夏日报记者马晓芳 姜璐 朱立杨)
作者:马晓芳 姜璐 朱立杨
责任编辑:董静怡
审签:王海英
[ 责编:邱晓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