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我是窈窕妈妈,点击关注我
文|CC爸妈(ID:cc-bama)
大家好,我是窈窕妈妈。
最近公众号又改版了。如果没有星标公众号,就会收不到我们的文章,我们的缘分或许就无法再续了……
为了不失联,希望大家动动手指星标【窈窕妈妈】公众号,期待你们能在文章发布的第一时间看到我的文章。星标步骤如下:
育儿群已建好,进群方法在文末。名额有限,进 群要尽快哦~
期待和你们有更亲密的联系~~
以下是今天的正文:
昨天看了一则新闻,感触颇多。
一个9岁女孩和爷爷逛文具店时,被店老板指控“偷东西”。
女孩哭着说自己没偷,并翻开口袋以证清白。
但店主拿出视频,称拍到她拿了,必须拿出来,否则就报警。
女孩爷爷极力为女孩辩解,“她说没有,没有怎么拿出来?”
但店主不依不饶,周围也有人在一旁嘲讽“大人不能这样教育小孩的”。
后来爷爷坚持报警,警察来了之后,才把事情搞清楚。
原来,小女孩刚开始拿了胶带,拿了一段时间就又放回去了,但老板只看了前面的监控,没有看到后面放回去的监控片段。
虽然最后真相大白,只是一个误会。
但整个过程却让人眉头紧皱,店主拿着手机咄咄逼人,“就是她拿了,快拿出来”、“不拿出来就报警”,还举起手机招呼围观的人喊“我监控拍的,所有人都来看看”。
知道的是因为几块钱的胶带引发的矛盾。不知道的,还以为是这孩子犯了什么杀人放火、十恶不赦的大罪……
想说这事儿是因为我想起去年那个因为被冤枉偷了3.6元的笔,而逼得不得不跳楼自证清白的小女孩。
小孩子的尊严,在很多大人眼里,当真不值钱。
cc妈讲了这么一件事:
孩子告诉她有个同学丢了一套尺子,然后就说是A同学偷拿了。
A同学解释了半天都没用,也是引来一群人围观,A同学最后把自己的铅笔盒都打开,把书包里的东西都倒出来,证明自己确实没有偷拿他的尺子。
后来这件事也就不了了之了。
那这被冤枉的孩子,不是平白惹了一场被人围观吗?
就算是自证了清白,不还是平白无顾伤了一轮自尊啊。
她当时就跟孩子说,如果你像A同学一样被冤枉,千万不要跟她一样,总想着去自证清白!
你不需要去搜集证据去证明自己没有偷拿东西。因为你在证明一件本来就不存在的事情,那肯定会很困难。
这只是简单的小学生段位,如果以后有更难缠的,翻完了书包他说你藏衣服里了,难道你要一件件脱光吗?
不脱,你是不是就没办法证明你没偷?
如果没有更确切地证据,你就真的背上了小偷的名声。
而且很扎心的一个事实,除了真正关心你的人,很多时候,根本没人在乎你最后是不是真的清白。
大家只是觉得这里有热闹可看,评价完、嘀咕完你,就一哄而散了。
就像网上的键盘侠,他们并不关心事情真相,他们只是想借着某件事,把自己想宣泄的情绪宣泄出来。
哪怕最后他们是错的,你也不可能等来道歉。
甚至,最后还会被反咬一口。
所以,你不需要回应、不需要解释,直接回怼才是最正确的!
有人冤枉你,你只需要大声地直接反问他,“你有证据吗?凭什么这么说!”。
他冤枉人,凭什么要你给他买单?
让他自己先付出代价,拿出证据。
谁主张,谁举证。
民事诉讼中早就把举证责任说得明明白白,就是谁提出的主张,谁就有责任提供证据。
有时候讲道理没有,就需要用魔法打败魔法。
所以,无论何时,告诉你的孩子,不要习惯性的去自证清白。
如果孩子从小习惯被询问,被要求自证的话,非常容易被人牵着鼻子走,也很容易一五一十的交代自己的情况,被别有用心之人给利用了。
那如果,对方也确实有理有据该怎么办?
第一种情况,伪证
像新闻中那样,孩子被冤枉。
那就不要怕麻烦,为孩子讨回公道,还他清白。
我想写这件事,是因为我觉得女孩的家人很赞!
4月22日孩子被冤枉,警察还了孩子清白,大家都觉得“既然是误会,那就算了”。
围观的人群散去,没人在乎孩子遭受冤枉、围观而脆弱的自尊。
孩子哭着回家,想到在场还有同班同学,不知别人会怎么看她,围观的人也不乏出言不逊者,于是止不住地流泪。
下午,孩子父母便前往文具店与老板交涉,希望对方可以在孩子班里、在店门口张贴道歉信公开道歉,老板最终也同意了。
4月23日,女孩父母再次来到事发文具店,但店外没有张贴任何道歉信,老板也有没有如约到女孩班级道歉。
随后,孩子妈妈把事件整理好,发在了网络上。
舆论发酵,才有了后续的道歉视频和公开道歉信。
若不是女孩家人的信任,父母不余遗力地一次又一次为女孩前去文具店交涉,女孩的公道又如何被还回来?
这个事件,之所以备受大家关注,因为很多人都有曾经被冤枉的经历,对那份无助、羞耻的感觉感同身受。
下面的跟帖就有人说自己小时候经历。
去舅舅家做客,被舅妈冤枉拿了表弟的玩具汽车。
妈妈劈头盖脸一阵责骂,逼着他拿出来。
暴风骤雨半小时后,舅妈又打来电话,说找到了,是玩到了床底下没看到。
妈妈只是安慰舅妈“找到了就好,找到了就好呀!”
对我的责骂之字不再提……
是的,如果双方是亲戚、是朋友,是相熟的人,那大概率是抹不开面去为孩子主持公道的。
因为中国人骨子里的温良,我们总是习惯性选择息事宁人,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如果对方态度还行,最多来一句,“算了,算了,人家也不是故意的”。
现实生活中,有太多孩子被冤枉,就被大人轻描淡写地揭过去了。
但事情可以过去,而被误会的委屈,被冤枉的愤怒,或被大众训斥的屈辱难堪,会把孩子内心的尊严击得粉碎。
没有大人会觉得这是一件多么重要的事情,误会解开,真相大白不就好了?
但我们可能都不知道,对于孩子来说,清白和自尊大于一切,甚至生命。
不然也不会有那么多,为了一根3块6的笔,就跳楼自杀的孩子了。
所以,女孩家人自始至终为孩子的尊严而拼尽全力,才让人心生佩服。
女孩爷爷的一句“我相信我的孩子”,才让人感动的热泪盈眶。
虽然只是一句道歉,但却足以抚平孩子所有的创伤。
第二种情况,实证
确定是孩子犯了错,也请相信他。
所谓的相信不是包庇孩子,而是相信事出有因。
3岁前的孩子物权不清晰,认为全天下的东西都是我的,可以拿。
6岁前的孩子知道了东西分你我,但对自己的行为还没有很好的控制能力。
还有的跟年龄、能力无关,只是经常被忽视,期望用负面行为寻求关注。
我们要做的就是解决那个因,而不是解决孩子。
否定,自己就是损兵又折将。
之前看过一则新闻,因为孩子偷钱,其父亲罚他双膝跪地,双手举着水桶,脖子上还挂着一个牌子:我是小偷!在自己店铺门口示众。
父亲说孩子经常在自家店铺偷钱,至少不下十次了,这次是为了让他知道耻辱,改掉偷钱的毛病。
男孩的奶奶也说:实在没招了,其实他爸是恨铁不成钢。
后来这件事在路人报警,警察来了三次后,父亲才允许儿子回学校上课。
然而,直到最后,孩子也没说一句“我错了”。
还有动不动就报警,把自己小孩送进警察局,想给孩子一个教训的父母。
这种极端的教育方式不仅对孩子的伤害大,而且教育意义非常小,最常见的结果就是两种:
一、吓怕了,不会再做。
但心里产生的阴影可能需要很长时间甚至一辈子去修复,父母想要和孩子拥有好的亲子关系,恐怕是很难了。
二、宁死不屈、愈演愈烈。
就像被跪街示众的男孩就是如此,再丢人他也不愿承认错误,难道会就此改掉偷钱的毛病?
我们无非是把孩子向着黑暗越推越近罢了。
孩子有不良表现、错误行为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错误的解决方式。
所有的管教都应该在爱与拥抱中结束,而不是在恐惧和羞耻中。
无论如何,有一个能为自己撑腰的父母,是孩子一生的底气和力量源泉。
最后:
应大家要求,育儿群已建好。
,添加好友后有问题也可以直接私信给我,等你~
• End •
CC爸妈:“中国父母学习计划”推行者,C爸-中国医科大学硕士,三甲医院医生;C妈-报社育儿主编,《家长好脾气 才有好教育》作者。养育CC&DD两姐弟,带领更多父母加入科学养育大队伍,一起少走弯路,做“中国好父母”!原创公众号“CC爸妈”(ID:cc-bama)
了解更多育儿干货
窈窕妈妈